《經濟學人》稱臺媒誤譯報導 bumbler形容行事猶豫

2020-12-13 中國臺灣網

《經濟學人》稱臺媒誤譯報導 bumbler形容行事猶豫

2012年11月20日 09:51 來源:經濟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中國臺灣網11月20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刊出有關馬英九的報導後,臺當局駐英代表處,在第一時間主動與該雜誌亞洲版主編齊格勒(Dominic Ziegler)聯絡,並希望當面溝通。接獲齊格勒的來信後,駐英代表處再將臺灣的各項成就事實與數據,投書雜誌清楚說明。

  目前出差在外的英國《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齊格勒(Dominic Ziegler)回函給臺灣駐英代表處時指出,臺灣媒體「不負責任地錯誤翻譯(irresponsibly mistranslated)」bumbler一字為笨蛋。他說明,bumbler這個字只是形容一個人「行事猶豫」,絕對沒有侮辱的意思。為了澄清,他特別向駐英代表處及臺當局提出說明。

  臺當局駐英代表沈呂巡告訴記者,接獲齊格勒的來信後,駐英代表處再將臺灣的各項成就事實與數據,投書經濟學人清楚說明。馬英九任內創造多項成就,包括與大陸改善關係並籤訂18項協議等,但《經濟學人》的報導隻字未提。

  臺當局駐英代表處在投書中引用國際權威機構的數據,說明馬英九任內臺灣整體經濟表現仍然亮眼,以最具反映人民生活的人均生產總額購買力(GDP per Capita-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而言,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官方數據,2011年臺灣每人達3.77萬美元。

  根據《經濟學人信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的統計,2011年臺灣領先更多,購買力已達每人4.1385萬美元。2011年臺灣全球貿易總額已達5900億美元。

  投書同時提到臺灣的競爭力,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排名,2009年臺灣排名世界23名,2011年及2012年則已分別上升到世界第6及第7名;失業率自2009年的5.85%下降到目前的4.23%;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自2008年起平均維持在1.5%左右。

  沈呂巡說,駐英代表處關注英國媒體對臺灣的相關報導,也在第一時間交涉處理,臺當局的施政有很多面向,國際上也有對臺灣客觀的評比,希望臺灣民眾都能注意到。(中國臺灣網 杜美瑩)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澄清:系臺媒錯譯 絕非侮辱馬英九
    《經濟學人》澄清:系臺媒錯譯 絕非侮辱馬英九     圖為9月5日,中國國民黨在臺北舉行中常會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經濟學人官網   中新網11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昨天表示,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亞洲版有關馬英九的報導,標題內bumbler一字被臺灣媒體嚴重誤譯為「笨蛋」,事實上用這個字絕無侮辱意味。
  • bumbler翻譯不準 馬被喻為「笨蛋」?
    不需要把一個外國媒體的報導,當作是上級機關的指導,有點小題大做。 ——臺「文化部長」龍應臺 N海潮 日前,英國雜誌《經濟學人》以「Mathebumbler」為題報導馬英九,「bumbler」被臺灣部分媒體翻譯成「笨蛋」,在臺灣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有傳言稱馬英九要求外事部門通過「駐英代表處」對《經濟學人》提出適度抗議,並投書澄清。
  • bumbler翻譯不準馬被喻為"笨蛋"引大討論
    馬英九(資料圖)N海潮  日前,英國雜誌《經濟學人》以「Ma the bumbler」為題報導馬英九,「bumbler」被臺灣部分媒體翻譯成「笨蛋」,在臺灣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有傳言稱馬英九要求外事部門通過「駐英代表處」對《經濟學人》提出適度抗議,並投書澄清。
  • 港報談臺媒錯譯馬英九「笨拙」:人云亦云不可取
    中新網11月26日電 香港《大公報》26日刊出評論說,上周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登了題為Ma the bumbler的文章。有臺媒把「bumbler」翻譯為「笨蛋」。當島內媒體一窩蜂似地轉載「笨蛋說」時,卻沒想到要看一看《經濟學人》的原文核實真假和對錯,以致大鬧國際笑話。媒體的責任是要把客觀的世界呈現給讀者和觀眾,不加分析的人云亦云只會失去公信力。  文章摘編如下:  英國媒體最近給臺灣上了一堂很好的英語課。上周出版的《經濟學人》雜誌刊登了一則題為Ma the bumbler的文章。
  • 余光中翻譯《經濟學人》bumbler,似為小馬哥開脫?
    2012年11月下旬,英國著名的政經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刊登了一篇評論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的專文,題為「Ma the bumbler」(媒體多譯「馬笨蛋」,我譯「馬瞎忙」),副標題是A former heart-throb loses his shine(昔日偶像光芒不再)。
  • 經濟學人:笨蛋,馬英九!
    知名國際期刊《經濟學人》16日於網站刊登一篇關於臺灣政治的文章,標題寫著「Ma the bumbler:A former heart-throb loses his shine」(笨蛋馬英九:前萬人迷光環盡失),指出馬英九主政近5年來,由於經常政策反覆,且缺乏決斷,使他從「振奮人心」淪為「光華盡失」。17日上架的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周刊實體版也刊登此文。
  • 香港國泰航空推出新年行事曆 臺媒質疑臺灣地區旗幟空缺
    總部位於香港的國泰航空公司近日推出了2016年行事曆,其中印出一些相關國家的國旗,唯獨在臺灣地區的旗幟空缺。 港媒公布的國泰航空的今年的行事曆 根據香港一家媒體取得的照片,這份行事曆列出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的2016年國定假日,包括大陸和香港。
  • 臺媒報導「美軍抵臺」,美國防部發表澄清聲明
    編輯:一水流殤 近期,臺灣地區媒體傳出消息,稱美國海軍陸戰隊部分成員已經於11月9日抵達臺灣地區,將對臺灣地區海軍開展為期四周的突擊舟培訓課程
  • 臺媒解析用"ZZZ"形容睡覺淵源:打呼聲似鋸木頭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片源於網絡)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導 臺媒稱,現代人嚴重缺乏睡眠,相信許多人都有共同困擾:那就是為何睡覺總是使用「zzz」,而不是其他的字母呢據臺灣東森新聞雲網站1月13日報導,90年代初期,美國的漫畫家不知該用什麼語意形容「打呼」,這時突然有人發現,人在睡著時發出鼾聲,很類似用小鋸子鋸木頭的聲音,久而久之,「zzz」這組詞就和漫畫中的打呼連在一起;到了1950年,不管當事人有無打呼,美國的雜誌更直接用「zzz」來代替睡覺,指認起來更加方便。
  • ...不稱臺灣是國家」,臺媒:蔡當局吹捧的「臺美關係」卸妝、掉漆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2日公開表態稱,自己不會把臺灣稱為國家。此事傳到臺灣後,有臺媒形容稱是「打臉臺獨」,還有臺媒分析稱,這句話讓民進黨當局擦脂抹粉、天馬行空大吹牛的「臺美關係」掉漆、卸妝了。
  • 臺媒這樣報導《流浪地球》 臺灣網友不幹了
    原標題:臺媒這樣報導《流浪地球》,臺灣網友不幹了[環球網綜合報導]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自春節上映後票房和話題度持續走高,也吸引了臺媒的關注。在臺媒中,不僅包含這類關於電影票房的報導↓
  • 《經濟學人》如何報導中國?2012年全年報導217篇【3】
    6 《經濟學人》的「中國環遊地圖」 《經濟學人》通過其報導與評論來問診中國問題,所謂旁觀者清,「西醫」療法或許不如「中醫」號脈溫和對症,但對於中國讀者來說,閱讀它的文章同樣有助於了解當下問題癥結。 1843年12月,《經濟學人》第一次轉載了關於中國的軼事:一個外國人在中國買火腿,結果買到了外面包著豬皮、裡面裹著木塊和泥巴的「假火腿」。這些受騙的外國人認為,「無論誰與中國人打交道必須慎之又慎,哪怕是這樣也還是容易被欺騙。」 隔岸觀火的《經濟學人》雖然自負為報導中國的老手,但中國的問題究竟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臺媒:蔡英文「國安人員車隊」發生車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付國豪】據臺媒24日報導,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國安人員車隊」早上發生車禍。臺「國安局」車隊出車禍(圖片來源:臺媒)臺灣「東森新聞網」7月24日報導稱,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早上才剛回應「國安特勤人員」超買免稅煙案,沒想到「國安局」的車隊,「稍早竟在環東接堤頂高架附近發生車禍」。
  • 誤譯為何成了正統?經典名著誤譯多,學術著作誤譯更嚴重!
    誤譯為何成了正統 經典名著誤譯多,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在伊沙之後,馮唐也重譯了泰戈爾的詩,其中幾首措辭欠雅致,亦遭到網友圍攻,網友稱馮譯本是「強行把泰戈爾降低成北京胡同小混混的身份」。出版方只好以「逾越了翻譯的底線』」「對泰戈爾作品的讀者形成了冒犯」為由,將市場上的馮譯本全部收回。 詩人多多曾說,大量外國名詩在譯成中文時,存有誤譯,許多中國讀者將誤譯當成高明之處,加以模仿。
  • 臺媒:網友怒稱,有種把寶物都還給大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北故宮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的消息,引發議論。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昨天(27日)稱,臺北故宮典藏寶藏,有必要直屬「行政院」,若貿然行事,將使其國際地位下滑。
  • 臺媒稱蔡英文毫無作為盡失人心 綠營基層懷疑自己投錯政黨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導 臺媒稱,細數蔡英文當局改革與政策,雖看似按部就班,但追討黨產、年金改革惹怒藍營及軍公教,一例一休則讓綠營選民失去耐心,尤其是兩岸困境更導致全島煩憂。蔡英文上臺一年,滿意度卻愈走愈低,對照一年前勝選風光,現在裹足不前又交不出成績單,連綠營基層都失去耐心,懷疑自己投錯政黨。
  • 臺媒稱蔡英文演講避談"臺獨" 臺當局闢謠:報導不符事實
    東森新聞稱,臺灣「法務部調查局」4日舉行調查班53期結業典禮,由蔡英文主持結業儀式,調查局在替蔡英文準備的演講稿中,對學員期許的一段提及「慎獨慎始慎微」,不過蔡英文講話時並沒有照這段話念出,而是迴避了這一段。事後,「調查局」也配合對新聞稿內容進行修改,將「慎獨慎始慎微」這段「涉獨」字眼拿掉。
  • 英《經濟學人》評「年度進步最大國家」臺灣「上榜」,專家駁斥...
    【環球網報導】「哪國成為《經濟學人》(評選的)年度國家?」英國《經濟學人》雜誌12月19日最新一期一篇評選「年度進步最大國家」的文章中,竟然出現中國臺灣地區。不過,這一全球知名雜誌的做法隨即引來不少批評,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篇文章的做法極其卑劣,用意兇險,且令人不齒;島內網友則嘲諷說,「經濟學人啊,呵呵」,還有人諷刺道,「花了多少錢做公關才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