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早以前,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做過一期節目,說到企業的發展,他把華為和海爾、聯想做了一個對比。
那時候海爾、聯想正如日中天之時,在中國火得不得了,但他預測,這些企業裡頭,就華為有發展後勁,有輝煌的未來。
多年過去了,現在回頭看看,專業人士的預言的確具有前瞻性。
他是怎麼判斷華為有後勁的呢?要知道,那時的華為還不太出名。郎鹹平的依據就是,華為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有創新能力,有別人所沒有的獨特的東西。
類比於企業,體育界一個球隊有沒有未來,也是類似的。
目前來說,廣東隊是絕對的老大,像一座高山一樣,誰也無法撼動。
但是我們再往前推一下,當年八一隊不也是一個超巨,是鶴立雞群般的感覺嗎?
可見,CBA老大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變化中的,正所謂的「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也。
那麼我們的問題就來了,什麼是一個球隊能有高水平表現的關鍵因素?
答案是顯然的:一個是俱樂部有錢;另一個就是有後續力量。
有錢為什麼能管用?因為今日的CBA就是典型的商業化運作,過去不是有句話嗎?有錢能使鬼推磨,後來又有人發揮一下,有錢還能使磨推鬼呢。
反正道理是一樣的,有了梧桐樹,就能引來金鳳凰。按老百姓的話來說,有錢就是大爺;按網絡詞語來說,有錢就能任性。
就像當年,四川隊豪擲巨額資金,一下子引進3名外援,最終得到豐厚的回報,一舉奪得2015-16賽季CBA總決賽冠軍,成為CBA歷史上第5支奪得總冠軍的球隊。
但那只是曇花一現而已,這是成功的例子。
也有像上海隊一樣,付出了巨額的資金,引進優秀球員,但成績很不理想。CBAD 2019-2020賽季就是這種情況,球隊糟糕的戰績直接導致李秋平的半途下課,前期的投入打了水漂。
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就是俱樂部的急功近利行為造成的。他們以賭博的方式進行投入,有時候看準了,暫時能有所獲;看不準就是個血本無歸。
所以說不是個長遠之計。
從根本來說,一個俱樂部要想取得長足、持續的發展,俱樂部不光要有資金的投入,還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要注意板凳厚度的培養。畢竟,一個球隊的生機還是在年輕人身上。
現在來看,這些工作在CBA聯盟中,做得最好的並不是廣東隊,而是新疆隊。
我們看看新疆隊對年輕隊員的培養,就能看到他們的高瞻遠矚了。
目前,曾令旭+西熱力江+阿不都沙拉木+可蘭白克+俞長棟+周琦+範子銘,這套陣容,放眼整個CBA聯盟,已經足夠豪華的了。
但這些似乎還不能滿足俱樂部的要求,他們又深挖細掘,從青年隊挖掘出幾名高大中鋒,讓他們進入一隊的候補大名單中。這裡頭有身高2.16米的中鋒於曉輝,身高2.23米的中鋒朱傳宇,身高2.05米的大前鋒熱甫卡提江·吐送江,以及身高2.10米的中鋒魯吐布拉。
最近,新疆廣匯俱樂部又送於曉輝、朱傳宇兩人到美國去特訓,就是要他們在那裡感受NBA的打球風格,在訓練中提升他們的各項技能。
隨著於曉輝、朱傳宇學成歸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下賽季新疆隊內線將會有多麼牛,他們將會擁有2米16的於曉輝,2米23的朱傳宇,2米10的範子銘,2米16的周琦,2米08的俞長棟,2米10的魯吐布拉,六大內線高人,平均身高都在2米10以上,試問CBA有哪支球隊可以與之媲美?
見到這樣的實力陣容,恐怕連廣東隊都要緊皺眉頭吧?
目前新疆隊的這些內線球員,歲數都不大,除了俞長棟是28歲外,其餘的均在25周歲以下,其中周琦24歲,範子銘21歲,魯吐布拉20歲……
除了注重內線球員的培養外,新疆隊還注意「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就像西爾扎提,今年才剛剛19歲,他身高1.95米,運動天賦出色,人球結合能力突出,攻防兩端能力平衡,能從一號位打到三號位,培養他就是在蘊藏一個多面手。
相信,經過這一系列的運作和準備,新疆隊厚積薄發,CBA將會重新洗牌,誕生又一支「王朝」球隊。
到那時,新疆隊在CBA聯盟中叱吒風雲,也不是什麼出人意料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