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應急管理局,機關各處室、各直屬單位:
現將《2019年全省全民科學素質應急管理科普工作要點》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辦公室
2019年6月4日
2019年全省全民科學素質應急管理科普工作要點
為切實做好全民科學素質應急管理科普工作,加強面向公眾的應急科普知識傳播和推廣,提升全社會防災減災救災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部署要求,制定2019年全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應急管理科普工作要點。
2019年全省應急管理科普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十三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目標任務,按照江蘇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2019年重點目標任務安排,準確把握新時代新要求,立足省情和公眾需求,進一步細化落實應急管理科普工作責任,提升我省應急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增強公眾科普公共服務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推進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構築更加堅實的公民應急科學素質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七十華誕。
一、建立應急科普工作長效機制
1.健全組織體系。推動全省應急管理系統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工作組織體系,搭建系統內工作平臺,形成科普工作群等,明確工作聯絡人員,形成上下聯動、溝通及時、信息通暢、反應迅速的工作格局,不斷提高社會公眾參與度,有效普及安全常識、弘揚科學文化,增強公眾自救互救技能和科學素質,逐步形成我省面向公眾的應急科普傳播長效工作機制。
2.加強經費保障。加大應急科普經費投入力度,引導鼓勵社會資金、技術、人才投入應急科普工作。凝聚全社會安全發展共識,加強面向公眾的安全知識傳播和科普宣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二、推進應急科普資源共建共享
3.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充分運用好傳統媒體、現代媒體和新興媒體,全方位做好應急管理科普知識宣傳。通過在主流媒體、系統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上開闢專欄專版、刊發專題文章等,發布階段性重點工作和重要時段的防災重點,宣傳應急科普知識。
4.用好警示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繼續推動全省各地建設集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為一體的警示教育場館、應急科普教育基地等,充分利用各地已有的基層公共服務陣地和設施,創新親身體驗式的科普知識傳播方式,實現科普服務資源共享。
三、大力開展應急科普宣教活動
5.開展公共安全主題宣傳活動。通過認真組織和積極參與公共安全宣傳周和「全國科普活動周」、「全國安全生產月」、「國際防災減災日」、「全國消防日」、「全國法制宣傳日」、「世界氣象日」等活動,營造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濃厚氛圍,使企業、社區、鄉村等基層群眾了解公共安全知識,掌握避險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識,增強公共安全意識。編制適合普通公眾閱讀的應急科普讀物及音像製品、公共安全手冊、宣傳海報、公益廣告、應急標識等,發放到基層單位和社會公眾,並指導各地在社區、學校、高危企業、建築群和車站、機場、碼頭、商場、賓館等公共場所張貼和設置。
6.開展警示教育和安全科普等「七進」活動。大力推進應急科普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進農村、進公共場所活動「七進」活動,通過舉辦多層級應急科普巡演、展覽、應急科普知識競賽、應急科學知識論壇、專題講座和培訓課程等,普及應急科普知識,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和廣度。開展應急科普作品徵集活動,製作推出一批應急科普、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等公益宣傳畫、讀本、手冊及新媒體等科普產品。
7.與有關部門合作聯動開展相關活動。加強與省委宣傳部、省人社廳、自然資源廳、住建廳、水利廳、地震局、省總工會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同步推進各部門重點科普活動。繼續做好「安康杯」競賽,「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創建,「平安工地」創建等活動。
四、不斷豐富應急科普宣傳內容
8.廣泛開展應急管理政策、法規的宣傳。深入宣傳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訓詞精神。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論述摘編》宣傳推介和贈閱活動。積極參與全國「普法周」活動,編制普法宣傳資料,大力宣傳普及《突發事件應對法》《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等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宣傳《安全生產條例》《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宣傳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標準、制度、規範。
9.加強突發公共事件、安全生產事故的典型案例宣傳。通過剖析公眾在遭遇突發公共事件時,臨危不亂、靈活運用自救互救知識配合政府救援、減少人員傷亡的正確做法,針對突發安全生產事件關注的民生熱點,及時做好應急科普宣傳,提高公眾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普及災前、災中、災後的應急知識。災前教育以了解突發公共事件的種類、特點和危害為重點,掌握預防、避險的基本技能;災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識為重點,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護措施,告知公眾在事發後第一時間如何迅速做出反應,如何開展自救、互救;災後教育以撫平心理創傷,恢復正常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等知識為重點,增強公眾「思危有備,有備無患」的憂患意識和法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