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女性人生中的一道重要關卡。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天有約1000名婦女死於妊娠以及分娩有關的可預防疾病。老一輩常說:分娩就等於是鬼門關走一遭,這句話真是一點也不誇張。
胎兒怎麼從媽媽肚子出來?看完胎兒出生的過程,絕大多數人都已經淚崩:當媽不容易,母愛太偉大!
案例:
同事小趙屬於我行我素的姑娘,但生產後整個人就脫胎換骨的變了,對待自己的母親恭敬有加。談及自己的變化,小趙掩不住內心的激動: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但是歷經生產這個關頭,才明白自己的母親是多麼偉大。
小趙給大家分享了她的生產經歷。身為初產婦的她沒有任何經驗,陣痛發作到被推入產房,足足等待了十個小時,這10個小時,小趙用生不如死來形容。
好不容易熬到生產階段,也並不是那麼順利,生產過程小趙的胎位不是很正,一度還差點引起了大出血,還在醫護人員搶救及時,小趙最終順利生產。
「每一對母子都是過命的交情,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小趙感慨道。
也正是歷經了生產的痛苦,一向飛揚跋扈、傲嬌任性的小趙變成了乖乖女。
胎兒怎麼從媽媽肚子出來的?同事小趙的形容還只是個人感受,每一個健康足月的新生兒降臨平均體重是5-8斤,如此「龐然大物」怎能從母親狹窄的產道出來呢?帶領大家從科學的角度去詳細了解分娩的過程。
第一產程階段:宮縮到宮口完全打開
完整的孕周期是40周,但根據胎寶寶個體差異不同,預產期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後。當胎寶寶的體位發生變化,進入媽媽盆腔,並且保持頭朝下的姿勢,那麼胎寶寶就已經做好了出生的準備。這時候孕媽媽會得到一個準確的信號——宮縮。
宮縮就是子宮出現有規律的收縮,從起初的10分鐘左右逐漸縮短到5-6分鐘一次,最後保持在10秒左右一次,宮縮越來越頻繁,越是接近於生產。
雖說宮縮是分娩的第一個信號,但宮縮到宮口打開並不是一觸而就,第一產程完整的產程時間因人而異,通常初產婦需要歷經12個小時左右,經產婦大約在6-8個小時不等。
伴隨著宮縮的是陣痛,這種錐心刺骨的疼痛沒有經歷過的人是很難體會到。各位準媽媽需要忍受長達數小時到十幾個小時不等的陣痛,一直到宮口完全打開進入產房進入第二產程。
第二產程:分娩
分娩的過程也並不短暫,初產婦大約需要1-2個小時,經產婦相對短一些,幾分鐘到一小時不等,第二產程的時間越長,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危險係數就越高,很可能在分娩過程中出現胎兒缺氧,產婦出現大出血、羊水栓塞等危急情況。
分娩過程,產婦原本閉合的子宮會出現完全擴張狀態,原本狹窄的產道也變得鬆弛有彈性。這時候,胎寶寶會伴隨著媽媽的用力以及一次次的宮縮而被擠出母親體外,順著產道順利生出。
這個過程,孕媽媽千萬不要慌張,配合醫生用正確的方法呼吸、用力,儘可能縮短產程時間,以確保自身與胎寶寶的安全。
第三產程:胎盤剝離
胎兒降臨並不代表分娩結束,第三產程主要是胎盤娩出,有了胎寶寶作為「先鋒軍」開路,胎盤娩出大部分都比較順利,通常產程時間在20分鐘左右,疼痛感相對也要減輕不少。
但也有少數例外,如果產婦胎盤異常或者是胎盤粘連,那麼就需要人工手段進行剝離,有經驗的婦產科醫生會順著產道將手伸出到產婦的子宮內取出胎盤,可想而知這又是怎樣「生吞活剮」的痛苦啊?
順利將胎盤剝離出母體,整個產程才算是結束,但並不意味著絕對安全。產後2小時是產後併發症的「高危」時期,產後子癇、羊水栓塞、產後大出血等意外事件都可能發生在這個時段。而這些產後併發症每一種都可能極大危害到產婦的生命安全。
所以產後兩小時,產婦會進入觀察期,這期間產婦千萬不要急著去抱孩子,而是要安心靜養,接受醫學觀察。產後2小時主要會檢查產婦的產後出血情況,血壓、陰道出血情況等,有任何意外情況也能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搶救。
看完這一系列胎兒出生的全過程,是不是感慨當媽的偉大呢?生命的孕育從來不簡單,她們承受了太多痛苦,請善待全天下所有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