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丁克」這個詞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受西方激進思想的影響,為了追逐所謂的自由和更高品質的生活,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壓力下選擇了輕鬆的一面,主動放棄生育的權利,堅持「丁克」。
當時這種個性的生活觀念滿足了年輕人的自由欲望,在沒有孩子羈絆的情況下,可充分享受人生自由,追逐自己的夢想;可是人到中年後,這種優越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是無盡的孤獨寂寞;同時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富,內心的空虛感也逐漸增強,牢固的婚姻也變得搖搖欲墜。
尤其是到了晚年,看著別人兒女相伴,膝下成群,而自己卻只能孤單寂寞,面對這樣的人生,很多人開始感到迷茫為什麼丁克帶來的年少瀟灑到了晚年後卻如此悽慘,一起來看看。
年輕時為了輕鬆堅持「丁克」,到了晚年,將會直面這些困境:
1、 丁克意味著主動放棄生育的權利
在影視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一個人要想活得有意義,首先應當學會享受權利、履行義務。對於人類來說生育就是最基本的權利,如果你選擇丁克生活而主動放棄應有的權利,年輕時雖然瀟灑自由,可中年後難免會出現孤獨空虛的感覺,這樣再精彩的人生也會迅速凋零。
相反,當你充分享受生育權利後,可將自己的精彩人生延續給子女,讓其繼續發揚光大,這樣的人生才更有意義。
2、 丁克意味著人生缺乏意義
生兒育女乃為人之本分,在年輕時為了兒女生活得更好不斷努力奮鬥,到了老年感受子孫環繞的天倫生活,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精彩。
相反對於丁克一族來說,自始至終都是清貧寡慾,孤獨一生,特別是到了中年後面對自己事業無人繼承,感情無處寄託,生活變得索然無味,時間一久難免會崩潰;為此如果你打算做一名丁克,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些方面,千萬不要魯莽行事。
3、 到了老年,丁克一族的「死亡之感」更加強烈
在大多數人心中,生兒育女就是為了老有所養,而對丁克一族來說,這種想法恰恰成了奢望,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生理機能逐漸衰退,死亡的威脅感也越來越強。
如果年輕時育有兒女的話,到了老年肯定能夠享受到他們的精心照料,對待生死的態度自然就豁達了些許。相反,丁克一族到了晚年身邊缺少人照顧,即使擁有再多的金錢也無法體會到親人的關愛,這樣的生活真可謂悲慘。
最後要說的是,其實無論你選擇怎樣的生活,都應當考慮好應有的後果,不能為了一己之私,為了一時輕鬆愉快而做出錯誤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