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人民日報》推薦的表揚、批評、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值得各位家長參考。
1. 表揚要具體:
準確描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讓他知道自己因為做了什麼得到表揚,怎麼做能夠得到肯定。
2. 表揚重過程:
讓孩子知道,整件事情中自己哪裡做得好,應該發揚,哪裡沒做好,需要改善。
3. 表揚應衷心:
不要隨便說一句「你真棒」,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場合,讓孩子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認可。
4. 表揚重努力:
當孩子取得進步時,表揚他很努力,而不是很聰明,他就知道通過努力能夠取得好成績。
5. 表揚要互動:
表揚孩子時要用溫暖驚喜的目光注視著他,或者說一說孩子之前的表現,讓他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6. 表揚要及時:
在孩子最需要被肯定的時候,一個及時的表揚讓他充滿自信,動力滿滿。
7. 表揚其態度:
認可孩子自覺學習、認真讀書、積極做好一件事的態度,比只看到結果更重要。
8. 表揚其付出:
肯定孩子的付出,孩子就不會因為沒有好結果而失落,反而更加努力。
9. 表揚其堅持:
鼓勵孩子堅持下去,不要給他太大壓力,父母的認可會激發孩子的毅力。
10. 表揚重品質:
肯定孩子用心努力得到的成果,而不要表揚孩子貪多求快亂做的結果。
11. 表揚「第一次」:
孩子的「第一次」勇於嘗試最需要肯定,無論結果如何,認可孩子的勇氣,孩子就會勇於挑戰。
12. 表揚要守信:
家長的表揚不能食言,說到做到,該表揚就表揚,孩子以後就不會敷衍家長。
13. 表揚合作力:
如果孩子和小夥伴一起合作並取得成功,就要肯定他的合作力、溝通力,幫助孩子融入團隊。
14. 表揚重精神:
物質表揚會縱壞孩子,精神層面的表揚讓孩子感受到被認可,更好地塑造價值觀。
15. 表揚要特殊:
自卑的孩子要多關注,敏感的孩子要多肯定,調皮的孩子要發現優點……
1. 允許孩子解釋: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不能聽信某一方的指責,要允許孩子自己解釋。
家長保持中立,客觀評價孩子是否做錯,為什麼做錯。
2. 學會換位思考:
家長要換位思考,理解孩子這麼做的目的,找準批評的切入點。
並且讓孩子換位思考,「假設你是那個人,你會有什麼感受,這麼做到底對不對」。
3. 首先自我批評:
批評孩子前,家長先進行自我批評,放低身段,迅速拉近跟孩子的關係。
家長的自我批評,也能讓孩子學會自我反思。
4. 只對事不對人:
孩子做錯了或者沒做好,家長第一反應不是責罵,而是指導。
就事論事,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
5. 教會孩子改錯
不能盲目地批評,要通過科學的方法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且找到改錯的方法。
利用批評再給孩子上一課,是批評的意義所在。
6. 選擇恰當的時機:
不能在孩子起床時、睡覺前、吃飯時、生病時批評他,這會直接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最好和孩子坐下來平靜交流,父母可以對孩子提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意見。
7. 採用和善的態度:
批評孩子≠罵孩子,父母更不能向孩子宣洩情緒,應該簡明扼要地指出錯誤,然後再教育。
也不要動不動就翻舊帳,讓孩子牴觸認錯,不服管教。
8. 尊重孩子的自尊:
別當著外人面批評孩子,更不要在孩子的同學、老師面前對他又打又罵。
不只大人需要被尊重,孩子同樣需要被尊重,孩子的內心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脆弱敏感。
1. 練字:
練字是一種比較枯燥的學習,但能夠讓孩子平靜下來,反思自己。
等孩子練好字了,家長也恢復平靜了,這時候就可以心平氣和地交流。
2. 彌補:
孩子弄髒了地面,就讓他拿小掃帚小拖布去清理,賴床耽誤了時間,就讓他多背幾首古詩。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勝過一切打罵。
3. 面壁思過:
家長長時間的冷落會讓孩子難受,從而開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錯。
如果孩子不配合,家長可以稍微拉長面壁時間,直到孩子承認錯誤再跟他講道理。
4. 改變聲調:
父母直接指責孩子,孩子一定會反抗,這時就應該改變語氣,「太可惜了,因為你一直沒做作業,就失去一次和小夥伴玩的機會」。
當孩子意識到做作業就能跟小夥伴玩,他會避免下一次不做作業帶來的不愉快的後果。
5. 幫忙做家務:
孩子犯錯後,家長可以罰他做一些他不愛做的家務,如收拾房間、洗衣服等等。
既能夠鍛鍊他的動手能力,又能培養他的責任心和家庭參與感。
6. 暫停某些權利:
比如說,不讓孩子玩玩具,不允許孩子到同學家做客,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長等等。
告訴他,正因為他做錯了才會有這樣的後果,當他表現好的時候就能恢復權利。
7. 減少親密行為:
在懲罰孩子的過程中,不跟孩子擁抱,不對孩子愛撫,不再用溫柔的語氣聊天。
讓孩子知道,犯錯後會失去父母的關心與愛護,以後就要避免犯錯。
8. 擬定家庭公約:
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擬定一份家長和孩子都要遵守的家庭公約,規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家長和孩子要互相監督,利用家庭公約培養良好習慣。
9. 家人口徑一致:
父母說法不一,或祖輩寵溺孩子,都會導致對孩子的批評和懲罰大打折扣。
只有當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父母的管教才會發揮作用。
10. 自然承擔後果法:
如果孩子已經體驗到做錯事情的後果,那就讓他自己承擔,不要心疼孩子。
當孩子能夠從這件事情中吸取經驗教訓,自然就學好了。
❤ 我是大C,如果您對文章感興趣請關注我,@大C聊育兒 願與所有的可愛媽媽們一起交流育兒心得。
❤ 如果您有其他意見或建議,也歡迎您留言,我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