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婷朵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隔代育兒常常引發家庭矛盾。常常有寶媽留言,說有了寶寶以後,這婆媳關係很難相處。婆婆永遠只相信自己以及隔壁鄰居的三姑六婆,兒媳婦的道理都是網上搜來的「歪門邪道」。老舊的做派和觀念,就會讓老人做出一些讓年輕父母入不了眼的事情來。
案例:婆婆給親孫女抹辣椒
寶媽小麗有個女兒剛剛四個月,從懷孕開始,婆婆就從農村老家來城裡幫忙了。生孩子前婆媳倆相處和諧,可自從有了娃兒,兩個人在家的氣氛就不好了。在養娃方面,婆婆常常大包大攬,而一些作派讓寶媽非常反感。
小麗如果提出一些不同意見,婆婆乾脆直接回懟:「我兒子小時候就是這麼養的,現在不也長大跟你結婚了?」每次寶媽都被這句話噎個半死。而小麗常常擺出書上和網絡的知識教育婆婆,在氣勢上自然會咄咄逼人和略帶輕蔑。婆媳倆因此不歡而散。
在女兒三四個月的時候,學會了吃手,一開始把整個拳頭放在手裡亂咬,在摸索了幾天後,就成功地把手指頭放到嘴裡啃。小傢伙最喜歡「吃」大拇指,有時吃得「叭叭」響,還一臉滿足的樣子。
寶媽心裡很欣慰,因為育兒書上寫過,吮吸是嬰兒的本能,孩子正處於口欲期,這個階段吃手太正常了,寶寶用嘴巴嘗試接觸新事物,嘬手指會讓她得到滿足,如果大人過早幹預,會讓孩子自信心受挫。
而婆婆看到孫女吃手很是著急。她說孩子吃手不好,「吃手就是吃福氣呢,把福氣都吃光了可不行。」所以每次她都把孩子的手從嘴裡拉出來。惹得孩子哇哇哭。小麗給她看書、講道理、舉例子都試過,奈何婆婆在老家就比較強勢,乾脆不聽。小麗也是掘脾氣,直接不給婆婆好臉色。
「薑還是老的辣」 !婆婆見孫女總吃手,就想了一個辦法,卻不敢對兒子兒媳說。一天趁著寶媽洗澡的時候,老人把提前準備好的辣椒麵,分多次抹在孫女手上,孩子不明白奶奶的意思,伸出小手就吃,結果辣得一直哭,還用手揉眼睛,眼皮也辣得紅紅的。
聽見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不知情的寶媽著急了,趕緊要打車去醫院,婆婆見狀才說實話。小麗氣得抱著女兒當天就回娘家了。婆婆也心疼孫女,加上著急,心裡窩著一股火,沒多久也病倒了。
婆婆滿懷熱情從鄉下來到城裡陌生的兒子家,不辛苦地伺候兒媳坐月子,看護襁褓中的小孫女,對孩子的喜愛溢於言表。雖然陳舊的育兒觀念不值得提倡,但兒媳一上來就全盤否定,老人心裡肯定結個疙瘩。老人生氣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得到兒媳應有的理解與尊重。
隔代育兒易產生矛盾,表面上看多表現為老一輩和年輕父母育兒方式的博弈,而從深層次看來,這是家庭關係中老人不被尊重和理解。
隔代育兒的矛盾如何破?這裡給寶媽們支3招兒:
1、放下防備心。老人的觀念形成不是一天兩天,不可能孩子一落地馬上換個腦子。他們許某些做法對孩子不好,可是老人也是從「愛」的出發點去做事,年輕的父母應在尊重的基礎上耐心引導,不要一言不合就怪罪。
2、多讚美,多給笑臉。發現老人在照料孩子在哪方面做得好,就多表揚,特別在老公面前多讚美婆婆,老人開心,氣兒自然就順了,凡事都好商量。
3、老公出面做好協調員工作。當和老人遇到育兒矛盾時,可以私下與老公達成一致,再由老公出面與老人交流。至於一些底線,在態度友好的情況下,讓他們慢慢接受。
老人忙乎大半輩子了,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幫忙帶孩子,錯過了精彩的晚年生活,這本就是一場巨大的犧牲。年輕的父母應該知道感恩。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是兒女的福氣;不願意的,也不欠兒女的。「食得鹹魚抵得渴」,如果還需要讓老人帶孩子,寶媽就不要太過斤斤計較,要抓大放小。 你說對嗎?
今日互動話題:你遇到過「隔代育兒」的煩惱嗎?歡迎留言說一說。
(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婷朵媽媽,講述親子故事,傳播正能量。獲取更多親子故事和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