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這裡的米看起來粒滿腹白、光滑油亮,煮出飯來香氣四溢、令人垂涎,吃到嘴裡綿軟香甜、爽滑適口,真箇是一方好生態,種出好稻米啊!」
12月22下午,參加商城縣首屆優質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賽米大會的專家學者們,在按照評選標準,先後對送選的多個米樣和現場煮出的米飯,進行眼觀、手試、鼻測、口嘗等多環節細細品鑑後,無不為商城縣的優質稻米品質點讚、喝彩。
「中國飯,商城米,這可真不是吹的。作為秈稻北種、粳稻南植的優質稻米生產交匯區,商城縣『北國江南、江南北國』過渡帶的氣候特徵和豐富的光、熱、水、土資源條件,造就了這裡氣候適宜、生態優良的優質稻米高產區,成為豫南最具特色的茶鄉、藥鄉、魚米之鄉。」商城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王本樂自豪地說。
商城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範東升在23日的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近年來,商城立足生態資源優勢,推進優質稻米等特色產業發展,深化全產業鏈服務,加大對曬場、烘乾設施、倉儲、產後服務體系、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及綠色種植技術、綠色種植模式的投入,強化品牌和行業協會建設,以優質農特產品「走出去」為目標,逐步走上優質稻米高質量發展之路。目前,全縣再生稻面積已發展到10萬畝,佔信陽再生稻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居全省首位。稻漁、稻鴨等綠色種植模式風生水起,培育出山信大米、兄弟蝦稻米、原耕壟上鴨稻米、豫春河再生稻香米等名優品牌,優質稻米種植效益持續顯著提升。
河南水稻體系首席專家尹海慶表示,商城縣青山綠水好,生態環境優,綠色生態稻作基礎良好,水稻生產科技水平較高,在政府積極引導下,通過科技注入、品牌打造以及三產融合發展,優質稻米產業發展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本次論壇也必將成為河南省優質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勇、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趙全志、信陽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祥臣等分別在論壇上發言。商城縣稻米生產主要鄉鎮負責人、全縣稻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電商企業負責人,以及來自上海、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稻米企業代表參加了論壇。本次論壇上還現場籤訂了稻米生產、購銷合作協議10份,成交金額達6500餘萬元。
經過專家評選,抽樣參加賽米大會的兄弟米業鴨稻米榮獲金獎,石船含香米和豫春河再生稻香米,以及金禾農資晚秈米、億五公司半糙米、百禾農資晚秈米分獲銀獎和銅獎。
編輯:劉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