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學習更多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
近期,濰坊市立德樹人標兵、高密市十佳班主任、高密市第一實驗小學英語教師、學科主任尹美玉接受濰坊晚報《教育周刊》家庭教育欄目記者張身率的採訪,她關於「唱好家庭「黑白臉」 找準教育平衡點」的建議,值得廣大家長一讀。
現在的每個家庭中,孩子是不折不扣的重點,而對孩子的教育,更是每個家庭事務中的重中之重。在對於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雙方一般都會不自覺地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家庭中父母分扮「黑白臉」,需要雙方配合好,找準合力教育的平衡點。
>>>>「黑白臉」要建立統一戰線
在現實中很多家長不認可這樣的教育方式,而如果能協調好「黑白臉」的關係,也完全可以讓孩子更健康快樂的成長,同時也可以豎立起父母的威信。
家長教育孩子的原則要一致,包括教育的理念、對教育的認識和教育方式方法等,不能爸爸一個樣,媽媽又另一個樣,這樣孩子就會產生矛盾,到底是誰對、該聽誰的呢?
而且,要在教育過程中統一思想,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唱「黑臉」進行教育,另一「白臉」不能對黑臉進行否定和對立,而是順著「黑臉」的教育對孩子進行安撫,減輕他的逆反對抗情緒,同時還要進行柔和的批評教育。如果 「黑白臉」不是統一的立場,甚至是對立的、矛盾的認識和觀念,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或者是還沒有教育孩子,父母雙方先吵了起來。如果「白臉」一味地反對甚至是袒護,犯錯的時候孩子就會尋找「救星」,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會撒嬌。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如果成為孩子的習慣,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甚至是一輩子都可能抱有逃避責任的態度,不去面對責任,改正過失。例如,在「黑臉」教育完後,「白臉」接棒:「你剛才錯在什麼地方啊?爸爸教育你對不對啊?以後你應該怎麼做呢?……」這個階段的引導也非常重要,是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什麼地方,而不僅僅是讓情緒停留在處罰上,最後和「爸爸道個歉」,從此改正錯誤,這樣整個教育過程才算完成。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裡的長輩應該有著同樣的原則,不能通融、偏護。如果出現意見不統一,或者一方的方式不對,另一方也不要立即打斷。等事情過後,雙方再私下進行交流溝通,這樣也有利於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達成共識。
>>>>「黑白臉」要經常換一換
在很多家庭中,一般是父親當「黑臉」,指出孩子不對的地方,教訓孩子,有時候來點「小皮鞭」,正所謂「嚴父」;母親則多是承擔「慈母」的角色,對孩子呵護有加、關心引導。家裡如果只有「白臉」,周圍人都對他百依百順,孩子就會容易變成小皇帝,目無尊長、蠻橫無理。但如果都是「黑臉」,所有人都對他兇巴巴的,從小信心就不足,甚至和父母的情感也會比較淡,因為太害怕父母了。
對此,在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黑白臉」可以經常換換角色,針對孩子存在的不同問題,父母雙方有選擇地扮演「黑白臉」,例如針對男孩子撒謊、不誠實的壞習慣開展教育,我認為讓父親來做「黑臉」、母親來當「白臉」更合適,這樣就可以讓父親來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到父親的威嚴,體會到男子漢要頂天立地、誠信走天下的氣魄,這樣要比母親簡單地教育他誠實守信效果要好。而對於要改正女孩子做事不夠細心的壞習慣,就可以讓母親來唱「黑臉」,而父親來充當「白臉」對孩子進行安慰和教育。這樣,父母的角色有所轉換,就能避免一個人一直做「黑臉」而讓孩子逐漸地疏遠,影響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和親子關係。
我們一直強調中庸之道,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講究恩威並重,這樣才能幫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素養。有威嚴在,孩子不會不守規矩;有恩情在,孩子和家長的感情才能好。
>>>>「黑白臉」也不能經常幹
家庭教育也是有規律、有方法、有藝術的,選擇正確科學的教育方法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黑白臉」的教育方式很普遍,但也不建議經常用,畢竟「黑白臉」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的心理和情感上造成一定的陰影,而且經常使用「黑白臉」式的教育,也會讓孩子「習慣成自然」,甚至造成「破罐子破摔」的無所謂心理,大大降低教育的成效,因此我們在教學孩子時要找好「黑白臉」的平衡點。現代教育理念裡倡導激勵和引導的方式,做到恩威並施、寬鬆有度,及時發現並放大孩子的優點,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備,讓孩子在正向的鼓勵和引導下形成陽光、自信、大度的品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學會感恩、敢於擔當、勇於負責,為一生幸福奠定基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人這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正確的教育孩子,家長需要形成正確的養育觀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資源,讓我們合理有度地唱好「黑白臉」,攜手為孩子的健康幸福成長構築綠色的陽光空間。
(作者名片:尹美玉,高密市第一實驗小學英語教師、學科主任,先後榮獲濰坊市立德樹人標兵、高密市優秀教師、高密市十佳班主任、高密市五四先進青年教師、高密市師德標兵,高密市骨幹系列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聲明:圖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聯繫及投稿 :QQ1533571806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閱讀更多家庭教育文章 學習教育孩子科學方法
爭做最優秀的家長 助力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