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羽絨服雖好,卻可能害了孩子!
冬天到了,很多家長怕孩子被凍到,都會不由自主給他們穿上厚厚的衣服。而羽絨服的出現代替了傳統的穿衣模式,它輕薄又光滑,保暖效果還特別好,很多父母都爭先恐後地給孩子們買進。
但是很多父母卻忽視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孩子的安全。羽絨服是個好東西,但是它的輕薄和光滑卻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一個街頭採訪中,記者問家長會不會在孩子坐安全座椅時幫孩子把羽絨服脫掉,有的家長回答說:「會脫,因為太厚了。」
有的家長安全意識很好,回答說「因為安全帶綁上去很滑,所以為了安全脫。」
有的家長乾脆就不脫了,「脫來脫去比較麻煩。」
其實小編以前也是一個「怕麻煩」的媽媽,但是自從看了下面這個實驗以後,就再也不敢大意了。
2. 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有生命危險!
一開始「不要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的言論在網絡上火起來的時候,很多人不相信,認為安全座椅能夠固定住小孩的身子,這是危言聳聽。
後來芒果臺做了個實驗,給了這些不相信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他們進行了一場模擬的碰撞試驗。一開始,選用等比例縮小的汽車模型和一歲寶寶大小的人物模型進行實驗,安全座椅採用的是五點式安全座椅。
車速是20公裡/小時。
撞擊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假人身體已經前傾,而且上身出了車外。緊接著,實驗加碼,實驗組來到更為專業的一個錄製現場,還特地準備了50米的車道和撞擊板。
這一次,速度是50公裡/小時。
直接來看實驗結果:假人模特整個滑出了羽絨服!而且頭是向下的!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如果你的孩子就坐在車上,哪怕只是以50公裡/小時的速度急剎一下,孩子也會直接「金蟬脫殼」,頭部撞到前面的座椅或者地上。
這一組實驗揭示了「謠言」的真實性,也給很多父母敲響了警鐘。
3. 了解原理,才能防患於未然
有的家長會有疑問,為什麼羽絨服不能跟安全座椅「共存」呢?只是因為光滑嗎?李凡博士做出了解答:
1.穿上羽絨服後,安全帶位置發生變化
當孩子穿上羽絨服後,因為安全座椅裡的體積變大,孩子的坐姿也會不自覺發生變化,肩部高度增高,這時如果不調整安全帶的位置,讓它處於鬆弛狀態,就可能導致保護功能失效。
2. 羽絨服本身光滑
因為羽絨服本身很光滑,所以發生碰撞的時候,孩子很容易從羽絨服裡面滑落出來。
4.冬季孩子出行需要注意什麼?
1. 必須使用安全座椅
很多家長認為開車就一步路,沒必要把孩子放在安全座椅裡,於是抱著孩子就上了高速。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9月28日,一位媽媽抱著兩歲的孩子開車上了高速;
17年9月13日,一位爸爸抱著五歲的孩子開車被攔下;
還有浙江金華一位父親讓一歲孩子握住方向盤開車的鬧劇......
從20世紀80年代起,歐美國家就已經強制讓孩子坐在兒童座椅上,更是有五類座椅,包含了孩子從出生到12歲的五個年齡階段的需要。安全座椅,是一種為兒童出行安全提供保障的具有束縛作用的座椅。
2012年7月1日起,我國首個針對兒童乘車的國家標準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正式實施。對孩子乘車必須坐安全座椅提出了明確要求。
2. 選用安全座椅時,必須選擇適合孩子的
下面是歐標針對兒童年齡和體重做出的劃分。
因為每個年齡孩子的骨骼、身體發展有不同特點,所以為了具體分析,最好還是在購買時詢問清楚,從年齡、身高、體重、肩寬等多個方面衡量。
不能盲目選擇,跟風購買,而要根據孩子的需要來挑選。
3. 在幫助孩子坐進安全座椅時,保證正確的系帶方式
就算孩子看起來綁的嚴嚴實實,父母還是應該再檢查一下。不能用手直接捏安全帶來測量,而應該保證安全帶與孩子衣物間能夠放進一指,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舒適又安全。
4. 不能在安全座椅和孩子之間墊東西
就像上文提到的,墊東西會導致孩子坐姿不端,肩膀上移。可能在孩子玩鬧的時候,或者拿開墊子後,孩子身上的安全帶就失去了保護作用。
除非座椅本身沒有座套,導致孩子坐著很難受,一直哭鬧。
這種情況下應該定製與座椅相匹配的座套,以保證適配,也能讓孩子的安全得到保障。
同樣的,不是座椅本身的配件,也不要購買,不適配的後果可能與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的後果一樣可怕。
5.不要把安全座椅安裝在副駕駛上
當遇到危險時,安全氣囊彈出,可能會傷害到寶寶,造成撞擊。溫州就有一位媽媽因為把安全座椅安裝在副駕駛,導致自己兩個月的寶寶受傷。
真正安全的座位應該是在後排,安全座椅只有安裝在後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別讓為了安全而做的設計,成了危害孩子安全的「幕後黑手」。
有數據表明:目前兒童乘車安全最有效的保護方式就是安全座椅,能降低嬰兒死亡率達70%,降低4至7歲兒童死亡率達59%。
孩子的安全問題是第一問題,希望父母們都能引以為戒。少一些粗心,多一些了解,孩子就能快樂成長,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