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省考」在即,許多考生正為常識部分犯愁,踟躇在「知識的海洋」中找不著北,其中法律常識因其專業性、複雜性最讓人頭疼。小編整理出一批知識點,供網友參考。多看一眼,多得一分。
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分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婚姻家庭、繼承、侵權七編及附則。
六大基本原則: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公序良俗、節約資源及保護生態環境。
總則編
1、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胎兒沒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時除外。
2、民事行為能力年齡。不滿8周歲無行為能力,8周歲~18周歲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8周歲以下小屁孩不能打醬油,無權收壓歲錢,一切由監護人說了算。
8~18周歲小孩可以自己去買玩具,有權收壓歲錢,但實施與其年齡、智力不相符的法律行為,由監護人說了算。
3、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順序: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居委村委民政同意的人>(實在沒人管時)居委村委民政組織。
4、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法人不是人,權利能力始於成立終於消滅。自然人權利能力相同,法人的權利能力各不相同,取決於章程。
法人的行為能力與權利能力一致,自然人不一致,年齡限制如:勞動、結婚,能力限制:患病發瘋。
5、當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或以職務行為活動,責任由法人承受。法人對代表人的內部限制不能對抗外人,法人替代表人「背鍋」後再向其追償。
6、法人的分類:營利法人和非營利法人的區分標準不是看它賺不賺錢,而是看它是否向發起人分配利潤。前者代表:各種公司企業。後者代表: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等。
特別法人: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
7、強調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原則上保護虛擬財產。
8、訴訟時效一般為3年。意義:督促民事主體及時行使權利。效果:債務人獲得時效利益,時效期滿,債務人可以時效抗辯不還錢。債務人也可放棄時效利益,同意履行債務,但不能反悔再拿時效抗辯。時效抗辯前已經履行了的不能要回。
法官不得主動使用訴訟時效。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
不可抗力: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疫情屬於不可抗力。雙方通知、協商後可解除合同。
9、無因管理: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避免造成損失,主動管理他人事務。管理人對本人的請求權僅限於必要的管理費用支出的補償,沒有報酬請求權。
10、不當得利:一方取得財產利益,一方受有損失;取得利益與所受損失間有因果關係;沒有法律上的根據。受害人有權要求受益人返還利益。
請聽題!
1 下列關於《民法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是新中國編纂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B 調整的對象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政府
C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法典》的立法目的
D 當民法通則與《民法典》牴觸時,以《民法典》為準
2 甲上班途中突然暈倒,乙主動施救,搶救過程中造成甲三根肋骨骨折,同時乙丟失手機一部。下列表述中哪一說法正確?( )
A 乙應該賠償甲肋骨骨折的損失
B 乙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
C 乙認為自己是甲的救命恩人,有權向甲索要2萬元報酬
D 甲應賠償乙失落手機的損失
3 下列關於民事行為能力,錯誤的是:( )
A 16歲的甲打工為生,他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B 13歲的乙可以寫小說投稿獲得稿費
C 11歲的丙給女主播打賞4萬元,父母可向直播平臺追回
D 丙出生證明上記載出生日期是7月21日,但其戶口簿上卻記載7月22日,以後者為準
4 下列關於法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法人的營業範圍必須與章程一致
B 法定代表人張三拿著公司的公章實施詐騙,公司需對其負責
C 國企屬於非營利法人
D 法人的權利能力和自然人一樣
5 以下關於監護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監護人必須是被監護人的父母
B 父母可以任意處分子女的財產
C 疫情期間小區封閉,醫護人員的子女可以由民政局照顧
D 父母作為監護人,不能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1期參考答案:C D C,你答對了嗎?本期答案見下期。
原標題:《【胡律師說法】2020省考行測常識法律知識點總結(第2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