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07:09 |浙江新聞客戶端 |蔡袁強 編輯 周宇晗 章忻
資料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賦予了浙江建設「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地方高水平大學是浙江創新強省、人才強省建設的重要引擎,既要全力支撐「重要窗口」建設,又要以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展示好、發揮好「重要窗口」作用。浙江工業大學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緊扣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題主線,主動對標國家「雙一流」建設,聚力謀劃新一輪中長期發展規劃,推動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浙江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貢獻高等教育力量。
牢記囑託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勉勵浙江工業大學「努力建設成為各類優秀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工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學校牢記囑託,始終堅持「以浙江精神辦學、與區域發展互動」辦學特色,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高水平打造各類優秀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各類優秀人才培養基地,就是要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富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行業精英和領軍人才。學校不斷完善以拔尖人才培養為引領、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體、複合型人才培養為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分別有15個和27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雙萬計劃」,總數位列全國地方高校第一位;16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13個專業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總數位居全國高校並列第五位。研究生教育堅持以質量為核心,以改革為動力,推進教育部研究生課程體系試點建設,協同省內5所高校共建研究生課程。2020年新生研本比接近1∶1,已走在全國地方高水平大學前列。建校以來,學校為社會輸送了30餘萬名優秀校友,80%以上畢業生留在浙江工作,畢業生「下得去、幹得好、上得來」,廣受社會好評。
堅守「四個面向」「四個服務」,高水平創建工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基地。建設工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就是要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多學科優勢,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重大需求,始終堅持把學問做在重大產業上,把科研論文寫在經濟建設主戰場上。學校堅持「立地頂天」的科研理念,倡導「做有用的科研」,強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不斷提升解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能力。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4項,建立了23個地方實體研究院、48個技術轉移中心和產業聯盟,與企業共建技術研發中心超過200個,服務企事業單位6000多家。主動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建成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2家。近5年來,共有近200項諮政建言成果得到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和相關職能部門採納。
勇於擔當
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是我們的根本遵循。地方高水平大學要聚焦提升核心競爭力、價值引領力和服務支撐力,為建設「重要窗口」匯聚強大新動力。
聚力一流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城市與大學共存共榮,一流大學是在服務國家、區域和城市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中有27個省市區的47所地方大學,它們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逐步從「支撐者」轉變為區域高等教育的「引領者」。新形勢下,浙江省屬高校要努力擔起建設「重要窗口」的崇高使命,促進省域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優化,高水平建成高等教育強省。
聚力立德樹人,提升價值引領力。地方高水平大學作為區域創新人才培養的高地、人才供給的蓄水池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區,是實施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首位戰略和打造「重要窗口」的重要載體。地方高水平大學要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構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生態。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思想引領,高度重視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又紅又專的引路人,努力把人才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把立德樹人的思想貫穿到辦學治校的全過程,充分彰顯黨的領導這一最大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
聚力創新賦能,提升服務支撐力。高等教育是人才第一資源、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驅動力、文化第一軟實力的重要結合點,能否更好地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為檢驗一所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準。對標建設「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浙江省屬高校必須緊緊圍繞「四個服務」和「四個面向」的新要求,緊密對接浙江八大萬億產業、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主動調整學科專業整體布局,用科技創新激發地方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促進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要推動大學組織結構創新,激發辦學活力,實現高校與政府、企業的多向賦能、協同發展,努力當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維護者、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重要爭創者和高校治理現代化的積極引領者。
奮楫爭先
交出新階段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高分報表
聚焦「十四五」、展望2035年,把提質增效和彰顯特色作為重大戰略任務,突出一流的發展導向,突破發展瓶頸、補齊發展短板、厚植辦學優勢,打好改革攻堅戰,實現更有特色、更加卓越,更高質量、更具品質,更加協調、更可持續的新跨越。
堅持把關定向,打好黨建引領攻堅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關於高校改革發展和黨建工作各項決策部署,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學校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一流黨建引領高水平大學建設。以創建「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為契機,打造黨建發展新格局。選優配強二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優化幹部隊伍生態。創新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巡聽聯學」機制,加強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打造「五進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示範點。健全「抓院促系、整校建強」的「大黨建」工作格局,推進黨員分類教育管理試點,抓實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全面落實黨管人才原則,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完善人才生態鏈全鏈條建設,以人才新活力匯聚發展新動能,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匯聚磅礴力量。
堅持立根鑄魂,打好育人改革攻堅戰。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構建有品質、有溫度、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優化人才培養生態,著力培養能夠有效支撐並引領浙江未來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堅持以理想信念提升育人高度,健全「課程思政」進計劃、進大綱、進教材、進課堂機制,發揮課堂教學育人主渠道作用。堅持以要素集聚加大育人力度,深入實施「十大育人」工程,匯聚育人合力,打造育人品牌,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堅持特色制勝,打好學科築峰攻堅戰。加強學科布局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緊密結合國家和我省重大發展戰略,以「質量、特色、貢獻」為導向,打造一批高質量科研項目、高品質教學科研成果、高層次人才團隊、高能級科創平臺,壘築學科高峰,著力突破標誌性辦學指標。全面改革科研創新體制機制,實施「科研北鬥計劃」,設立浙工大「科技大腦」,提升科研的組織精準度。對標浙江三大科創高地和未來產業建設,圍繞生命健康、數字經濟、新材料、智能製造、綠色石化等領域重大創新需求,凝練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問題,探索組建跨學科、跨領域、多主體參與的創新團隊,推進貫通學科鏈、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協同創新,打造催化產業技術革新的創新策源地。高起點打造「立足德清、服務浙江、輻射長三角」的「浙北矽谷」,助力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北翼科技城,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堅持數字賦能,打好治理創新攻堅戰。不斷深化學校數位化改革,構建「網際網路+」條件下的人才培養、科研組織、資源配置、多校區治理新模式,以數字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形成規範有序、高效協同、特色鮮明的現代大學內部治理體系,提升大學治理能力,打造「整體智治」示範校,當好高校治理現代化的引領者。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和作風運用到學校治理各方面、全過程,以數據及應用服務「一體化」、師生辦事「一網通」為核心,構建支撐協同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個性化、安全感知化的智慧校園。通過數據互通與共享、流程再造與協同,打通服務師生的「最後一公裡」,讓師生少跑腿、少填表,充分釋放師生的學術生產力,提升師生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作者為浙江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16079009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