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東省GDP首次超過十萬億大關,初步預計10.5萬億以上,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廣東省作為國內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歷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國內最早的4個經濟特區,有三個就在廣東省,它們是深圳,珠海和汕頭。國內四大一線城市,有兩個位於廣東省。此外廣東擁有1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國內僅次於北京。
從經濟總量來看,廣東達到了臺灣省的2.5倍(按2018年臺灣GDP39001億元)。與周邊國家相比,廣東經濟規模是印度尼西亞的1.5倍(按2018年GDP10400億美元),馬來西亞的4.3倍(按2018年GDP3543億美元),越南的6.2倍(按2018年GDP2449億美元)。單純論經濟規模,廣東已經超過周邊大部分經濟體。那麼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廣東的人均GDP與周邊相比,處於什麼水平?
按廣東省1.13億的常住人口計算,廣東省人均GDP約為9.292萬元,按照2019年的平均匯率,折合為1.347萬美元。那麼周邊國家按照2018年的數據,越南人均GDP2566美元,印尼為3893美元,馬來西亞為1.14萬美元。也就是說,廣東省人均GDP也超過了周邊主要國家。那麼臺灣情況如何,作為四小龍人均GDP最低的經濟體,超過臺灣,也就意味著距離發達國家的門檻不遠了。查看臺灣2018年的數據,大體上在2.5萬美元左右,也就是說領先廣東省一萬多美元。
經濟總量領先並不足誇,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差距。從產業結構來看,臺灣省已經轉型為亞洲半導體產業中心,涵蓋了上遊原材料,晶片設計,半導體設備製造,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等中下遊產業,擁有包括臺積電,聯電,聯發科,南亞科等一大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而過去以IT周邊,智慧型手機代工為主的產業已經外遷至內地及東南亞一帶。
而廣東省情況比較複雜,既有發達的珠三角地區,也存在經濟比較落後的粵北,粵東和粵西地區,珠三角地區中像深圳的人均GDP約19.3萬元,早已超過臺灣,而粵東的汕尾人均GDP為人民幣三萬元左右,僅為深圳市的1/6,全省平均水平的1/3。全省13家世界500強企業全部聚集在珠三角地區,其中深圳市就佔了7家。經濟發展不平衡成為影響廣東人均GDP增長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