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環保署署長計劃在12月份率領團隊「訪問」臺灣,這個消息也引起了許多人的廣泛關注。不過讓蔡英文大失所望的是,考慮再三之後華盛頓決定取消這一重要計劃,這意味著那些臺獨的幻想再度破滅。
按照最開始的計劃,這位署長惠勒將會在臺灣就海洋垃圾、空氣品質等一系列的問題展開討論,如果他真的成功前往臺灣的話,那麼將會成為這4個月以來,第3位前往臺灣的美方高官。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最終決定取消這一計劃呢?
首先來講,疫情當前,這也給美國的「訪問」計劃增加了難度,如果不想下飛機就被隔離的話,惠勒需要直接包機前往臺灣,花費將會達到25萬美元之多。另外按照初始計劃,這批人將於12月5日開始進行三天的訪問,這就需要額外花費4.5萬美元,算下來已經是近30萬美元。美國雖然財大氣粗,但是從疫情開始,這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一直都不是很好,在這種情況下花費30萬美元前往臺灣的做法自然引起了美國的輿論,更是有多家媒體毫不客氣的指責,這一計劃完全是在浪費公款。
也是迫於國內輿論的壓力,美國方面才會把這一次的計劃取消。至於蔡英文雖然已經做好了迎接美方官員的準備,但是對於美國將計劃取消的決定,也不敢做出太多的反對意見,只是公開表示了惋惜,還表示未來會和拜登政府共同推動相關的合作。其實通過美方前後的舉動我們也可以看出,雖然該國試圖插手臺灣事務以此來阻礙中國的發展,但是美國在臺灣事務中的投入並不是很大,不然該國官員也不會因為國內輿論的反對就放棄已經定好的行程。
事實上,美國會有這樣糾結的表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於美國來講,他們固然希望通過插手臺灣一事來阻礙中國的發展,但前提是不能夠因此惹怒中國。臺灣是我國的底線,任何國家妄圖分裂臺灣的舉動都是不能被容忍的。比如說這一次,雖然美國的訪問計劃沒能如約舉行,但我國外交部也對此發出了明確警告,表示督促美國充分認清臺灣問題的敏感性,停止與臺方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
其實我們也知道,美國並不會因為我們所發出的警告就真的不再關注涉臺問題,如今臺灣問題對於美國來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而對於我們來講,如果想要儘快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儘量提升自身的實力。自從這兩年我國實力明顯增長之後,大家一直在期待臺灣與大陸真正統一那一天的到來,而我國現在之所以沒有採取一些強硬手段促使這一歷史進程的到來,是考慮到了國際影響。畢竟如果只是雙方實力做對比的話,臺方小島上的那些臺獨分子根本掀不起什麼浪花,只能是淪為跳梁小丑。
只不過,如果真的採取一些強硬手段的話,這有可能會對我國後續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我國來說這自然是得不償失的事情。與之相比,我們還不如把更多的精力用於自身的發展,畢竟國家的實力越強大,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越強,想要處理類似的問題也就能夠變得更加簡單。而且讓我們頗為興奮的是,中國現階段已經邁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綜合實力在不斷增強,這就意味著那些臺獨分子的好日子已經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