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
本報記者 熊德壯 攝影 謝輝
據央視《新聞30分》12日報導稱,目前佔據中國市場至少90%的含氟牙膏不但不會防齲齒,長時間使用反而會造成牙齒斑駁,更會降低骨頭的硬度,甚至導致氟骨症。此消息一出,在成都市民中炸開了鍋。昨日,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牙病防治指導組副組長、川大華西口腔醫學院教授胡德渝向本報記者稱,該說法不客觀,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的。對於「有害論」和「有益論」共存的局面,市民們更是不知所措,省消委和市消協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國家權威部門儘快對此表態。
央視報導引用專家的話指出,「長時間使用含氟牙膏,會對人體、尤其是兒童造成傷害」。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史俊南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稱:「經常使用含氟牙膏會產生耐氟菌株,再怎麼刷牙也不會防齲齒。」
在央視的報導中,專家指出,氟是一種有毒物質,過量的氟不但會造成牙齒斑駁,更會降低骨頭硬度,甚至導致氟骨症。飲用水含氟濃度超過1PPM(百萬分之一)時,就會引起氟斑牙,而國內很多含氟牙膏的氟濃度達到1000PPM。
專家提醒,與成人相比,六歲以下的兒童由於吞咽功能尚不健全,有可能刷牙時出現咽下較多牙膏,使用含氟牙膏存在較大風險。據報導,氟被世衛組織、國際糧農組織列入「人體可能必需,但有潛在毒性的微量元素」,和鉛、汞等物質排在一類。
本報記者昨日致電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欲聯繫史俊南教授,但電話無人接聽。
成都口腔專家:這個說法不客觀昨日下午,記者聯繫上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牙病防治指導組副組長、川大華西口腔醫學院教授胡德渝,他說長時間使用含氟牙膏有害的說法不客觀,並向記者發來電子郵件對有關事宜作了回答。這份郵件名為「使用含氟牙膏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研討會會議紀要」,落款是「中華口腔醫學會預防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郵件稱,中華口腔醫學會預防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聯合國內相關學會組織了預防口腔醫學、公共衛生學、毒理學等多方面的專家,於去年12月在京召開了「使用含氟牙膏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研討會」。會上,專家們認為: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科學研究和數十億人的長期使用,已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了使用含氟牙膏的安全性及其預防齲齒的有效性。3—6歲兒童,在成人的正確指導下使用適量(每次用量黃豆大小)的含氟牙膏是安全的。在中國約有3%的人口患有氟斑牙,有0.2%的人口患有氟骨症,多分布在農村,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飲用高氟水(飲水型)和燃煤造成的室內空氣汙染(煤煙汙染型)導致的,與使用含氟牙膏無關。
胡德渝說,郵件的內容可以代表他的觀點。他稱正通過相關人員聯繫史俊南,核實史俊南是否發表過有關言論。
廠家:安全性毋庸置疑記者聯繫上了某知名牙膏廠商,該公司公關部高先生告訴記者,國家對含氟牙膏的氟含量有相關標準,而且含氟牙膏在世界範圍內被長期使用,是被證明有效的,其安全性毋庸質疑。
質監人士:用含氟牙膏應遵醫囑成都市質監局總工程師譚宗澤表示,他比較認同在高氟地區,不需要推廣含氟牙膏,這和不缺乏碘的地區不用補碘相類似。至於含氟牙膏等功效牙膏該不該使用,應該「遵醫囑」。
對於「有害論」和「有益論」共存的局面,不少消費者向記者表示,他們不知道該相信誰。省消委和市消協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國家權威部門儘快對此表態。
·最新消息· 衛生部正對含氟牙膏進行相關標準的制訂據央視昨日報導,剛參加完由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牙科聯盟等機構召開的「氟化物對牙齒作用」會議的世界衛生組織預防牙醫學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主任張博學稱,氟化物的應用是預防齲齒最有效、最安全、經濟的方法,市面上關於含氟牙膏有害,或者說不用含氟牙膏,甚至不用含氟的產品更安全、更有效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張博學認為,細菌對含氟牙膏是否能夠產生對抗性,在國際上還沒有相關的實驗證明;在高氟地區,雖然不提倡使用含氟牙膏,但即使使用了,也不會對口腔健康造成太大影響。
央視記者從衛生部有關負責人了解到,目前衛生部正在組織專家小組針對含氟牙膏進行相關標準的制訂,具體內容將於今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