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緣何壓不垮壽光農民的脊梁?(圖)

2020-12-19 中國農業網

  8月13日-19日,一周內連續兩次颱風帶來的超強降雨,讓山東省壽光市這個有多條河流入海的平原縣遭受了洪水肆虐,其中,損失*為慘重的便是壽光農民。

  89個村莊緊急疏散、大棚受災10.6萬個、養殖棚受災2000多個……在一些受災嚴重的大棚蔬菜生產專業村,戶均直接損失超過20萬元,嚴重者超過百萬元。

  損失如此巨大,壽光農民扛得住嗎?連日來,我們在壽光災區採訪,看到的是農民積極地生產生活自救,看到的是壽光農人抱團闖關的決心和勇氣,看到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力量和井然有序的救援調度。

  「洪水壓不垮創造過無數奇蹟的壽光農民。」已連續10多天奮戰在抗洪一線的壽光市委書記朱蘭璽儘管神情憔悴,說出此話依然斬釘截鐵,「因為壽光農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因為壽光雄厚的蔬菜產業基礎和保障能力,因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壽光人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力量。」

  農民不等不靠 積極主動展開生產生活自救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引進蔬菜大棚開始,這塊土地上的農民就一直沒有停下創造奇蹟的步伐。從大棚捲簾機等設備的發明創造到棚體高大化、多樣化的試驗示範,從輸出蔬菜產品成為全國蔬菜流通集散地到輸出技術人才和產業模式成為世界蔬菜區域優勢中心……得益於壽光農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壽光成為「中國設施蔬菜產業矽谷」。

  而今,在天災造成的巨大損失面前,壽光農民在短暫的悲痛之後,迅速行動起來。

  壽光農民不怕苦難。8月22日夜,紀臺鎮桃園村菜農鄭勇就蹚著齊腰深的洪水進入大棚,安裝抽水機,開展生產自救,連續奮戰幾晝夜,到8月27日上午,棚內積水基本排出。摸清受損情況後,他就到處打聽棚體加固的辦法。「這麼大的水,誰也沒辦法。咱對政府沒有別的要求,就怕過幾天都開始整修大棚,咱僱不到人,希望政府和村裡能幫著協調人力就行。」鄭勇說。

  壽光農民有扛住的底氣。孟家村年輕菜農孟立文,一家四口就種了6個高溫棚。然而這次洪災,孟立文一家直接損失超過60萬元。然而,災難沒有打垮這個勤勞的壽光小夥兒,孟立文堅定地告訴我們:「咱有種菜這門手藝,咱靠著壽光這個大市場,只要全家上下勒緊褲腰帶挺過去,儘快恢復生產,俺就有信心把損失的錢掙回來。」

  壽光農民更不乏智慧。紀臺鎮孟家村種菜37年的老菜農孟祥堯,在*次颱風過後就在村裡動員挖洩洪溝的事兒,然而還沒來得及實施,第二次颱風就來了。「這回大傢伙兒也都統一認識了,必須下決心挖洩洪道,鎮上村裡應該有統一的考慮和設計,堅決不能再發生這樣的慘禍了。」孟祥堯說。

  產業基礎雄厚 壽光農人集聚力量抱團闖關

  災情發生後,有壽光市農業局發起,一場名為「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壽光農業人在行動」的捐助就始終在進行,現金、物資、種苗、農資、建材,只要是災區農民緊缺的,壽光農業人就能及時供應上。

  凱特種業總經理崔偉康介紹:「我們*時間捐助了價值3萬元的物資,後期還準備為農民免費提供10萬株優質粉果番茄種苗。」

  「截至8月28日15時,共募集種苗199萬株、種子2600萬粒、小油菜種子1.5萬袋、肥料168噸、菌劑等6.6萬瓶、殺菌消毒專用彌霧機50臺等。我們正安排各鄉鎮分門別類統計農民需求,並儘快發放救災物資到災民手中。」市農業局項目辦主任石磊說。

  除了積極捐款捐物外,作為從壽光農民成長起來的企業負責人,山東西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崔西良還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要及早準備建材和人力,以應對洪災過後農民的建棚潮,並以成本價為災區農民提供建棚服務,引導農民改變原先下挖建棚的習慣,推廣設施水平更高、抗災能力更強的新式大棚。」

  農業科技人員*時間就出現在受災農民身邊。壽光市農業局、農發集團、北方蔬菜報、菜農之家聯合社等聯合成立「抗災救災技術服務隊」,分東南西北4個分隊進駐災區,並通過多種渠道公開援助電話。山東省農業廳組織的農業救災專家組已於8月25日馳援災區,壽光市農業局、濰坊市農業局等先後發出《設施蔬菜洪澇災後管理技術意見》,針對不同大棚的不同受災程度,分類制定救災舉措。

  能夠*時間匯聚起這些力量,得益於壽光雄厚的產業基礎。作為溫室大棚建造及管理模式的輸出地,壽光催生了1100多家「農」字號企業,涵蓋種子種苗、農資農機、溫室工程、科技服務等各個方面,近年來全國各地新建的溫室大棚,有一半有「壽光元素」。

  「雄厚的產業基礎和保障能力,是壽光蔬菜產業災後重建的信心所在。重建的過程也是壽光蔬菜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的過程,要藉機全方位提升設施蔬菜主產區的抗風險能力。」市農業局生產科科長張林林說。

  各地千裡馳援 政府和社會力量在壽光匯聚

  8月26日夜,來自河北、江蘇、天津和山東各地市的消防官兵在壽光蔬菜科技園集結,隨後趕赴災區。數千名壽光人民自發來到這裡,高喊「祖國萬歲、壽光加油」的口號,排成長列為救援官兵壯行。

  在孫集街道嶽寺李村,消防官兵三五人合力將倒伏的樹木扶起,農民隨後架上竹竿,一棵樹木就恢復了正常生長。江蘇南通消防支隊指導科科長於永介紹,他們的16輛救援車輛和103名消防官兵,於25日連夜集結,驅車8個半小時趕到壽光,隨後開赴救援一線。這些官兵自帶食宿設施,分抽水、搶修和幫扶等小組,晝夜不停地參與抗洪救援。

  官兵在一線奮戰,志願者和農民自發送來各種物資,秩序井然;官兵溼透的衣服,會有農民及時上前,幫助洗衣晾曬……這些兵民攜手的救援場面和感人故事,在壽光各處災區上演。由此帶來的,是救援進度的大大加快,是不斷升騰的救援信心。

  據濰坊市政府發布的救災信息,截至27日11時,已有來自4省市的10837名消防救援力量抵達壽光,共投入993輛消防車、60套遠程供水系統、69艘衝鋒舟、185臺浮艇泵等,在58個作業點開展排澇清淤、入戶救助、衛生防疫等工作。截至27日19時,共排澇321.94萬立方米,清理58個村莊淤泥3.2萬立方米,清理廢棄物731噸,清理道路768.6公裡,壽光的89個村莊已全部無積水。

  一邊是專業救援力量千裡馳援,一邊是全國各地的愛心匯聚。據濰坊市民政局局長張增順介紹,截至8月28日15時,僅從民政系統向災區撥付棉被7.32萬床,帳篷3570頂,摺疊床6900張,以及各類食品等。山東省級撥付救災資金2800萬元,濰坊市級已下發救災資金7350萬元,全市慈善系統共接收捐款捐物達14613.9萬元。8月29日上午,中央財政撥付山東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1.5億元,主要投向了壽光災區。

  壽光人民更是集聚起全市力量,所有黨員幹部衝鋒在一線,無數志願者組織奔波在後方,不少村民自發組成搜救隊、救援隊等趕赴洪災現場……這些,帶給災區農民的是暖心和希望。在洛城街道馮家堯河村,村民李明川感動地說:「鎮上組織的救援隊*時間就進來了,青島消防的救援車3天前就來了。這幾天,村裡的淤泥清乾淨了,村民的生活正常了,大棚那邊的排水明顯快多了,大伙兒情緒也都穩定了,不少村民主動為消防官兵送水果送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焦點

  • 山東壽光遭洪災,這位在大棚哭喊的菜農讓人揪心
    在現場的圖片中,能看到許多村民抓緊時間從自己已經垮了的房子裡搶救一切能搶救的東西,災害剛一停止就馬不停蹄地晾曬各種被淹了的被子、家具。那些回不去家的人,則只能在附近的臨時安置點度過這幾天,席地而睡或是只能躺在拼起來的課桌上。
  • 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培訓讓壽光大棚種出新高度
    壽光近100名農民參與了本次培訓,來自壽光的劉超明等幾位種植戶經過學習培訓,感觸頗深。  小辣椒「種」出致富大文章  來自壽光市稻田鎮西劉營村的劉超明,今年48歲。劉大哥種植辣椒有五年時間了,剛開始種的時候完全沒有頭緒,只能跟村裡那些有經驗的老種植戶學習。這個說這樣做,那個說那樣做,沒有一條標準,自己種大棚也是一頭霧水。
  • 山東壽光菜農成棚老闆 全國菜農跟著富(圖)
    現在,白朗縣的溫室大棚內,既有南瓜、韭菜,也有冬棗、梨、葡萄等水果,改變了當地百姓吃不上蔬菜瓜果的局面。早在2004年,孟德利就走出壽光,在山西高平縣建設大棚,隨後在河北、河南、甘肅、江蘇、天津等地建設溫室大棚。  稻田鎮崔嶺西村的崔官亮,現在種著一個200米長20米寬9米高的新式大棚。崔官亮說:「新大棚採光好、提溫快、蟲害少,管理起來也方便。
  • 南京的香菜賣20元一斤 批發市場三成蔬菜來自壽光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壽光菜價抖一抖,全國菜價抖三抖」,也許說得有點誇張,但這是很多菜販子都比較熟悉的一句話。作為全國「蔬菜之鄉」的山東壽光遭受洪災,不少蔬菜大棚被淹,壽光蔬菜的產出價格也受到影響。
  • 洪災如何影響經濟?我們統計了歷史上五輪洪災數據
    原標題《五輪洪災,三大影響,不改趨勢 ——2020突發風險系列二十五》,作者花長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董琦。建築鏈條中,從行業傳導來看,上遊核心行業如木材及木材加工、金屬與非金屬製品、黑色冶煉等短期受到抑制;2)投資角度:本輪洪災對投資或造成短期擾動,但不改變投資加速修復趨勢。
  • 山東濰坊三所最好高中,安丘一中力壓壽光現代中學,是你的母校嗎
    山東濰坊三所最強高中,濰坊中學力壓安丘一中,是你的母校嗎?濰坊,古稱濰州、濰縣,別稱鳶都,是山東省地級市,常住人口935.15萬人,2017年,濰坊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3、壽光現代中學。壽光現代中學是壽光市委、市政府投巨資興建的一所現代化重點高中,也是濰坊市教育局直接調度的重點高中,其前身是原壽光市實驗中學,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作為壽光城區的兩所重點高中之一,壽光實驗中學高中部在抓教學質量上可以說是有口皆碑,聲名遠播。
  • 新鮮原產直銷保障民生 「菜籃子」,蘇寧和壽光這樣合作
    自從壽光蔬菜產業園和蘇寧達成合作後,老張地裡的水果蘿蔔就不愁賣了。現在老張「犯愁」的是要和村裡其他人搭夥,保障在拼購的店鋪能正常供應。12月10日,蘇寧與壽光蔬菜產業園重磅合作。來自壽光原產地的紫薯、水果黃瓜和水果蘿蔔上架蘇寧拼購平臺,售賣第一周預計500噸的銷量,新鮮原產直銷保障民生 「菜籃子」。
  • 去年溫比亞今年利奇馬,「中國菜都」壽光期待抗水淹新大棚
    按照科技日報記者的觀察,很多可知與不可知因素湊到一起,檢驗著壽光的抗洪能力。壽光處於平原地帶,境內十分平坦,有多條河流自南到北流入大海,但這些河流大多曲曲折折,並不利於排洪。南高北低、平原地形決定了壽光「容易聚水」的現實。這是壽光受災的基本面問題。
  • 胡潔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對壽光災區的捐款,周立波點讚後是怎麼說的
    有網友曝出周立波的妻子胡潔在社交媒體上曝出為壽光災區人民捐款,為壽光加油。周立波為妻子作了點讚,並且話中有話地做了一番評論。周立波夫婦的善舉贏得了網友們一邊倒的好評,都稱夫婦倆在傳遞正能量,支持周立波夫婦心繫災區人民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博愛之舉。
  • 夢見洪災中自己死裡逃生 夢見洪災
    夢見洪災意味著,這兩天不是個適合拒絕聚會的日子唷,請準時赴約並記得穿上你覺得最適合展現自己的裝扮,因為你不知道這兩天會在轉角處遇到怎麼樣有趣的對象。誰說休閒娛樂一定要再周末呢,盡情享受悠閒的聚會吧,你會發現這兩天這個星期一不只不憂鬱還顯得有趣。夢見洪災,早上起來看見老公睜著惺忪的睡眼說:「老婆,我去上班/上學了。」
  • 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國內*農產品集散中心(圖)
    6月23日,全國網絡媒體黃河三角洲採訪記者團觀摩國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中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  中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是經國家發改委審核批准,由愛晚工程旗下香港旺益集團投資建設,美國栢誠設計公司全程規劃設計的山東省重點項目工程。園區佔地總面積3000畝,總投資20億元,可實現年蔬菜、水果及農副產品交易量100億公斤,為社會提供了數千個商業機會和近萬個人才崗位。
  • 廣東陸豐:積極生產自救 減少洪災損失
    6月27日,陸豐市內湖鎮小塢村養殖戶朱克賽在自家養鵝場的鵝飼料中撒入防疫藥,防止鵝在洪災後生病。    6月27日,陸豐市銅鑼湖農場九鬥村村民鍾照夫婦在被洪水浸垮的自家房屋廢墟上清理物品。
  • 大學生開發賣菜小程序 直播帶貨幫助農民銷售50萬元農產品
    據統計,該小程序從三月份創建至今,已幫助濰坊、壽光、煙臺等地菜農果農銷售1噸蔬菜水果,銷售額突破50萬元。團隊成員趙晨菲、張夢遠通過直播,幫助煙臺棲霞銷售蘋果。受訪者供圖平臺創始人徐靖淋、張滿意都是該校新媒體工作室的學生。
  • 書法熱為何席捲壽光
    □ 本報記者 石如寬 戴玉亮1月13日上午,壽光北魏社區,壽光市國學研究會會長魏廣義正在揮毫潑墨。記者看到,魏廣義的辦公室內懸掛著他寫的蘭亭序、滕王閣序等書法作品。「從小我就喜歡寫字,別人打牌下棋時,我就寫字。」
  • 臺南農業主產縣將悉數派員參加山東壽光菜博會
    中新社北京四月十二日電(記者 尹丹丹)位列中國五大農業展覽之一的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菜博會)定於一周後舉行,臺灣南部農業主產縣將悉數派出代表參加,亮相「菜博會」首次設立的臺灣農產品展銷區。
  • 西洋海筍助壽光菜走高端之路
    由於西洋海筍採用100% 海水灌溉,種植過程中不施加任何化學肥料和農藥,完全符合有機蔬菜的生產要求,是一種全生態概念的安全蔬菜,因此,一上市便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 2009年,在濟南八一銀座上櫃後,雖然每公斤賣到80 元錢,但仍引來眾多市民紛紛嘗鮮,每天能賣出60多盒。」壽光鼎立海水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王磊告訴記者。目前該產品已打入北京、濟南、淄博、青島等地市場,並取得良好市場反響。
  • 直擊壽光開學第一天!防疫工作不放鬆
    秋高氣爽好讀書開學典禮、升國旗、開班會……教育教學各項工作迅速步入正軌下面就到校園裡去逛逛吧~壽光世紀教育集團壽光世紀教育集團初級小學迎接新生進校很有儀式感!開啟本學期首次升旗儀式校長朱榮光國旗下講話號召全體師生努力工作 刻苦學習不辜負自己的初中時光
  • 壽光:「蔬菜之鄉」的綠色實踐
    壽光是一個天然的大菜園,農業基礎條件得天獨厚,南、中部土質肥沃。地下水質優良豐沛,面積2000多平方公裡一馬平川,旱能澆,澇能排,無霜期長達近200天,糧食作物可達到一年兩收。  壽光更是一個菜籃子,不僅品種豐富而且生產時間長,一年當中除了盛夏的7月產菜相對較少外,其它的10個多月都不間斷地有大量蔬菜上市,很好地解決了產品生產的季節性與消費的長年化的難題。
  • 中國(壽光) 期農業合作社賦能及植保技術培訓班
    主辦單位:濰坊正大職業培訓學校  壽光市蔬菜病蟲害防治協會支持單位:北京優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硯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英國富洛克植物保護有限公司、河南愛納網絡有限公司、壽光硯祥有機蔬菜發展有限公司單位多次被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團中央青年就業見習基地、山東省百強農村經濟協會、山東省優秀誠信農村經紀人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等稱號,相關事跡設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及省市地方媒體多次報導。往期培訓;
  • 圖文:農民領到新農保養老金存摺
    這是2009年8月19日,山東壽光的幾位農民領到新農保養老金存摺。   描繪大寫的「人」字 書寫發展的篇章——回眸新中國60年「人的全面發展」之路  人的全面發展,由石破天驚的經典理論,到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貫穿於共和國一個甲子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