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花木芙蓉詩詞溯源:木芙蓉到底產自湖南還是四川?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唐朝王維《辛夷塢》
這首詩是唐朝王維寫的,但是這個中間卻很難確定到底寫的什麼花。辛夷花是早春開放,的確在枝頭像水裡的蓮花芙蓉。木芙蓉是秋天開放,說是木芙蓉也不錯,且辛夷和木芙蓉都有落花特殊的特點,辛夷花朵無聲,一夜風雨,滿地花瓣,木芙蓉更奇特,連花帶蒂的墜落。
辛夷之開落,開得急,落得急,如果用紛紛開且落,更像是木芙蓉,一半在枝頭,一半在地上。
現在不能起王維與地下,問你在陝西藍田這地方到底種沒種木芙蓉?
最早出現木芙蓉詩句的是屈原,「搴芙蓉兮木末。」這已經無法和屈原探討,你這個木,是指樹木,還是指荷花的莖?如果是前者,那就是木芙蓉,如果是後者,就是荷花。然而屈原流放的是湘沅地帶,木芙蓉和荷花同時都有,不過一個在水中,一個是岸邊灌木。
唐朝中唐時期,長安就已經木芙蓉。
」晚涼思飲兩三杯,召得江頭酒客來。
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白居易《木芙蓉花下召客飲》
用樹上蓮花來形容木芙蓉是形象的。雖然木芙蓉有單瓣的,但顯然這棵木芙蓉比人還高,唐朝以富麗為美,這棵木芙蓉,可以斷定是重瓣的,那更像荷花。
柳宗元在湖南做官,看到了水岸茂盛的木芙蓉,他一看,好漂亮呀,決定移植。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
芰荷諒難雜,反此生高原。」唐朝柳宗元《湘岸植移木芙蓉植龍興精舍》
這並不意味著他是第一個將木芙蓉移植的人,首先木芙蓉不是他取的名字,他只是做官的時候看到了湖南的木芙蓉,尤其是這一顆特別的大而美。
木芙蓉自然盛產湖湘,這裡溫暖溼潤,特別合適這種喜歡潮溼生長的秋花,但它的源頭未必是在湖南,就像荷花,在人類文明之前,就遍布南北水域。
但是中唐以後,木芙蓉在長安是看得見的,作為庭院花卉,不多見,但也不至於過分金貴。因為唐朝水陸交通發達,唐朝也喜歡花木,比如海棠,就是從四川運往長安。但是木芙蓉在有水的地方才特別茂盛,小苗木總要長個三五年,才稱得上壯觀。在大戶庭院裡賞木芙蓉總是雅事。
」憐君庭下木芙蓉,嫋嫋織枝淡淡紅。
曉吐芳心零宿露,晚搖嬌影媚清風。「唐朝徐鉉題《殷舍人宅木芙蓉》
這仿佛是說,這殷舍人宅裡的木芙蓉,長得不太好,但也別有一種婀娜風情。唐朝長安雖然比現在暖和,到底還是北方,自然那種湖南水邊的豔冶稍微遜色,無怪柳宗元看到湖南的芙蓉就想霸佔移植,那是秋天裡的大牡丹!
當然去過湖南的,順水順船的,自然會感嘆秋天兩岸豔若朝霞的木芙蓉。
」秋風萬裡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唐朝譚用之《秋宿湘江暮雨》
剛才我說了,唐朝整體氣候偏暖,而湖南水氣更多,他所看到的木芙蓉花開,或者比現在更壯觀。湖南自此有芙蓉國之美譽。
但是木芙蓉只有湖南有嗎?
宋朝的黃庭堅說:
」想見尚能迷蝶夢,移栽聞說自蠶叢。「
至少他的木芙蓉,據說是從四川古國蠶叢那個地方移植過來的。
當然,五代後蜀有個妃子叫花蕊夫人,她的宮城在四川成都,她就喜歡木芙蓉花,皇帝遂下令,成都都種木芙蓉,四十裡花開如海,成都遂叫錦城和芙蓉城。但是她的花是否是從湖南移植過來的呢?我更傾向四川本來就有木芙蓉。四川多山多水,湖南有木芙蓉,四川一定也有原生態的。
唐朝一個詩人羅隱寫了一句詩「窗外拒霜空落花。」
為什麼是「拒霜」呢?
「羞作太真妃帳,寧為屈大夫裳。
帝賞此花高節,別賜一名拒霜。」宋朝劉克莊《芙蓉六言四首》
宋朝人喜歡杜撰前朝宮廷故事,這件事情可能子虛烏有,不過白居易有「芙蓉帳暖度春宵」,只是不清楚芙蓉帳上的芙蓉花,是否是木芙蓉。總之這個小眾的別稱是在宋朝之後流行的。
「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宋朝蘇東坡《和陳述古拒霜花》
蘇東坡也在想這個名字好像有點不妥,但是一想,這芙蓉花開在秋露輕霜裡,叫拒霜也美,因為它本身最何適秋霜風味。
這其實將木芙蓉提升到了品質審美的高度。畢竟秋天花事無多,菊花與木芙蓉平分秋色。
楊萬裡自然也欣賞蘇東坡和木芙蓉這種耐寒。
」染露金風裡,宜霜玉水濱。
莫嫌開最晚,元自不爭春。「楊萬裡
紅樓夢中,曹雪芹將木芙蓉送給了晴雯,是讚美她高潔自然的天性,和如木芙蓉朝霞一樣短暫豔麗的生命。想一想,也適合。
你有描寫木芙蓉的好句子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