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業務處理是會計的核心,我們在各種法律法規的規範下,通過業務處理把單位的各種經濟現象數據化的結果,通過此過程歸結到相應的帳上,最後總結在財務報告中。
學習的前提是要熟悉會計科目,這個你可以通過抄寫18初級科目表來完成這個任務,在熟悉科目的同時,你還要掌握每個科目的含義,對應的是什麼樣的社會經濟現象。
分錄大全的學習不是簡單的背下來那麼簡單,18年是狗年,太容易汪汪汪了。理解掌握原理是學習的關鍵,要形成一個框架邏輯。
118個會計業務大全的排序是有邏輯的,這個邏輯是從一個單位比較宏觀的角度上展開,大約就是一個企業的經營主過程。業務邏輯的背後又是會計數據流的勾結邏輯,即會計數據的一個流動過程,從權益開始,中間怎麼變化,最後百川歸海,又回到了權益,塵歸塵、土歸土……
下面就開始介紹初級部分118個會計業務,你在看的時候,最好手裡拿著分錄大全的列印版,然後深沉起來,認真起來,開始學習…..
業務排序邏輯介紹
會計業務大全閱讀時你把思想角度放在一家公司立場上,在心裡你可以想像成「我公司」,對於公司內部業務你的立場是我部門,你當然是財務部的!
首先,經營公司錢從哪裡來?這就是籌資活動。弄到的錢在公司的樣子是什麼?貨幣資金或暫時不在手裡的應收款項?這就是錢之間的折騰過程。然後拿著這些錢我們買買買,公司就形成了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還有金融資產—交易性。這些資產公司持有期間要不要對其帳面進行處理呢?原理與方法是什麼?當這些東西被使用、賣了、送人、老鼠咬了、被雷劈了、帳務怎麼處理?
總資產淨值減少,除了還債和分紅就一定會進費用,都有哪些情況和具體的事情?
公司是要經營,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等,中間會有一些特殊的事情發生,帳務怎麼處理?這個過程資產會增加的,收入也會增加。
稅,如蛆附骨,所有的業務一定要注意稅的處理,雖然學起來很噁心,但是必須要搞清楚了,特別是增值稅這個蛆,要認真對待!
公司離不開人,用人不能白用,工資的十一個二級科目就要搞清楚,然後做明白工資帳。
最後我們需要算算公司到底賺了多少錢?這就是期末業務處理問題,賺了錢後要做留存收益、要分紅、要補虧。
或許我們的股東還可能撤資,或者我們攆他們走,股權結構要調整一下。公司從所有者權益開始,又到所有者權益結束,塵歸了塵、土歸土。
118個會計業務就是沿著這個思路展開的,下面就好好學習下細節。
業務學習
一、公司業務的開始
一家公司的開始,首先要從有錢開始,沒有錢就不會有公司的存在和後續經營的可能。
弄錢的過程叫「籌資活動」,可以拉股東進來,或利用權益工具籌資,還可以去借錢,或利用債務工具來借錢。這兩種方式分別形成了公司的投資人和債權人。
1.利用公司股權來弄錢,對於普通公司來說就是拉個投資人和人家談,然後籤個投資協議。對於上市公司就簡單了,可以不和投資人見面,通過二級市場直接賣你的股票就可以了,這個股票就叫做權益工具。
如果投資人出了大頭錢,那麼就形成了資本公積,但如果投資人少花錢了呢?那麼實收資本必須按照協議股份額來寫,而實際收到的錢少,同理還得走資本公積,這個是資本公積減少的過程,如果資本公積帳上沒那麼多錢,從盈餘公積裡拿,光了就繼續從未分配利潤走。這個過程就是第5個業務。
即使是非上市公司,那個研究生畢業的D來了,如果談判的結果是他拿的錢比原來股東少,分錄也是這樣做的。
投資進來的東西不僅僅是錢,也可以是貨物、房產、無形資產等,別忘記了有發票就會有進項稅,是不動產進項稅就要64開。
2.公司沒錢還可以去借,直接找人談借給你了,這個人就是債權人。通過企業債券去借看起來就高大上一點,即所謂的債務工具,其實都和在路邊放個飯盒鋪張紙差不多,只不過路邊那個人就沒打算還,你會覺得他不要臉。理論上的債務是必須要還的,不過實務中也有一些企業學會了路邊放飯盒的套路,沒打算還,就是企業債券違約。
應付債券,長期借款啥的18年初級不考,就不談了。
我們看看業務6的分錄,學習一下短期借款即可,要注意利息問題。
二、資金問題
公司的錢大部分放在銀行裡,有的銀行帳戶特殊用途的就是其他貨幣資金。現金的使用央媽事特多,3-5天的、15天、1千塊的、使用範疇、坐支等央媽操碎了心,她說:為你好!
三大貨幣資產換來換去,從銀行到現金,從這個銀行到轉到另一個銀行,帳上就是轉來轉去的。還有和別的公司欠來欠去的形成了往來。7-10的業務就描述了這點事,比較簡單。注意那個商業匯票無力支付!
三、買買買
這裡面的買買買主要是資產內部變化的問題,是一個資產採購的過程。入帳價值就是所花的所有的錢了,那個叫價外稅的增值稅進不進採購成本主要是看能不能抵扣,不能抵扣的有小規模、有一般納稅人用於非增值稅項目的、非常損失的、用於員工福利。
為了記錄好都花了啥錢弄到這些資產,於是有了在途物資、在建工程、委託加工物資這樣的草紙。計算的方法還有計劃成本法、商品售價法等入帳的方法!13—17業務表達的就是這些東西。
不動產這個資產裡的固定資產裡的營改增改出來的特殊的玩意要特殊的對待。 除了買來的,還有自己建造的、外包建造。進項稅64開待抵扣一定要深深的、深深的64一下。
其實別人投資來的,撿來的、搶來的不動產都是64。
22—28筆業務介紹了其他資產的形成情況。這個其他不是會計上的說法,僅僅是本文的說法,總結上的其他。長期待攤費用是因為權責發生制原則,另外幾個資產主要是時間差造成的應收款項。
27筆業務的到期一次還本付息,18年教材沒有出現,給大家看一下,順便學習。有些同學可能不理解,沒關係,這個世界上我們不理解的事情太多,不差這一個。憋不住了,可以來單獨問老師。
對了,那個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業務處理,包含的宣布未分紅利,我認為18年教材是錯的。考試按書上來,等考中級、CPA的時候,一定要調整過來,做應收利息,而不是計入成本中。
四、資產持有期間的資產價值調整
有一種累叫會計期末忙,有一種痛苦叫會計期末帳不平。不僅餘額與發生額試算要平衡,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等式也要平。平了,才可以把這三個要素的數據做成一張表,叫資產負債表。
這個資產負債表每個月做一個,上面的資產總額可不是記錄的公司那些瓶瓶罐罐的當時花多少錢買的,而是在出表日時值多少錢。所以在資產持有期間我們每次做表時要看著家裡那些罐罐們想:你這貨現在還值錢不?
累計折舊、累計攤銷、資產減值、公允價值、攤餘成本、權益法等應運而生!還需要看看那些東西還在不在?壞沒壞?財產清查就誕生啦!
29—39筆業務就是這樣來的,要注意減值的轉回。流動資產減值都可以轉回,18年教材沒有涉及非流動資產減值轉回問題,你可以順便記一下,持有者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轉回。
財產清查業務主要寫的是核心步驟,沒有按照清點時、處理時兩步來寫,因為老師懶!
要注意存貨的非正常損失問題,就是不能計入管理費用的和不屬於自然災害的要做進項稅轉出,增值稅這個蛆又出現了。
五、資產的利用問題
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在使用期間就慢慢的折舊或攤銷好了。存貨用一下容易不見了,去了哪裡?用於生產就是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賣掉了就是收入相對的成本:主營或其他業務成本;為了賣東西用掉就是銷售費用,主要是看你幹什麼用的。
40—51筆業務歸納總結了這些內容。委託加工主要注意消費稅的處理,看到商品進銷差價率,你回憶下存貨三驢,材料成本差異率,毛利率、商品進銷差價率。回想一下他們的計算!去看下課件。
低值易耗品的三種狀態是用一次後還在,還在,沒犧牲,且還挺值錢的東西才這麼做帳,否則沒這些麻煩事,用的時候直接借製造費用等,貸低值易耗品。
六、固定資產後續支出
這是典型的資本化、費用化的問題,大修轉回在建工程、或長期待攤費用、小修直接管理費用。
七、銷售環節
為什麼分錄大全上是第八項?算了不想這個事情了。
銷售包括:銷售商品、銷售原料、銷售勞務、讓渡資產使用權、固定資產銷售、無形資產銷售。銷售會造成資產增加,我們叫確認收入,非日常的叫利得。同時又會造成資產減少,東西賣出去了呀,要結轉成本,非日常的叫損失。
1.銷售商品中普通銷售是標準帳,一定要記牢,其他特殊情況以此為基礎進行變化。
當不符合收入確定條件時就先記入發出商品,等到符合時轉成標準銷售帳即可。
從價格上看,又包括打折銷售、還款折扣、銷售折讓。 這三種方式要從增值稅下手,打折銷售和銷售折讓是按照實際收到的錢計算增值稅的,而還款折扣是按照當時合同價計算。還款折扣的帳務沒放這裡,給放在財務費用那部分了。
銷售商品業務中還有個特別有大題氣質的、雙面嬌娃的、包括獨有科目的、窮折騰的委託代銷!關鍵詞,收到代銷清單。「兩稅一會」時間確認都提到了它。第57筆業務的表格看完後,最好自己默默的、默默的草紙上寫一遍,注意增值稅和那些特殊科目的應用。
2.銷售勞務
這個業務分成同一會計期間和非同一會計期間,為啥這樣分?權責發生制呀,每個出表日,要算好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要出利潤表的。於是同一會計期間的就簡單了,花的錢勞務成本積累,然後進主營業務成本,賺的錢主營業務收入!
非同一會計期間呢?就需要每個出表日去算算歸屬當期的收入和成本是多少了。不過麻煩的事情有兩個,都是稅帶來的。
1是三房的預收增值稅問題,建房、賣房和租房。去翻翻增值稅稅法總結裡有個總結表。
2是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問題,收到預收款的,如果是銷售貨物是發貨時算,但是銷售服務的就是收到預收款時算。你看看增值稅的總結中最後稅收徵管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那個表。
現在你是否明白59筆業務為啥是那個樣子了?書上有原題。
3.銷售原料呀、出租呀、固定資產呀無形資產呀就顯得簡單多的,60—62筆業務複習一下。
八、期間費用
書上的費用是指要素的費用,不是我們會計科目裡的九大費用,要注意區別。
要素的費用僅僅指的是成本和期間費用。成本就是營業成本,在前面談銷售時和營業收入配對的就是。
前面談的銷售是從實務角度談的賣各種東西,從會計要素角度看包括了日常和非日常。日常的營業收入才算收入,營業外呀算是利得,在書上的要素裡歸在利潤中。真是麻煩!
期間費用,本身很簡單,不過64、65兩題還是要好好看看的,涉及的知識點不僅僅是管理費用的問題,還有非貨幣性福利等。
財務費用例舉了定義一樣的各種情況,66—69題目本身就是知識點。
銷售費用沒寫,因為簡單而已。別忘了隨商品銷售不單獨記價的包裝物是要記入銷售費用中的。如果你忘記了就回到前面資產使用那塊去看看周轉材料的帳務處理。
九、利得和損失
非日常的叫利得和損失,但不僅僅包括營業外支出和收入。因為初級教材沒體現出其他的而已。如所有者權益裡還有個科目叫其他綜合收益也屬於利得和損失。
71—77筆業務幫助你認識利得和損失中最常見與典型的兩個老外!
十、稅務帳
除了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其他稅帳務處理其實很規範。基本都是進入到稅金及附加裡。不過有時納稅義務發生了,造成納稅事件的那個東西還在企業裡,那麼稅錢就需要進入東西的成本中,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我們進口一個東西要交關稅,關稅錢當然要計入到進口貨物的成本中。存貨取得的計量就是這樣規定的:全部價款+價外費用+相關稅費。
80、81、82,例舉了書上出現的典型業務處理。83筆業務的土地增值稅是按照具體起概況區分的。
84筆業務的個人所得稅,書上是用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來處理,這個看起來就很彆扭了,有點那麼的死板、那麼的八股。實務中常見用其他應收或應付來做,所有放進去給大家看看而已。
85筆業務的企業所得稅,要記住帳上的所得稅費用根本不是我們當期交給稅務部門的錢,那僅僅是會計角度計算的一個值而已,應交所得稅才是真的交的錢數,差額:遞延所得稅。
86—102全部是增值稅,在這裡做了歸納總結,不要覺得多,覺得繁瑣,然後心裡覺得煩就開始想罵人,我相信成熟的你應該早過了罵人的年齡,我們只需要在心裡默默的念咒語。
十個二級科目,十個三級項目。如果還不熟練的話就拿出那張增值稅業務處理流程圖,然後對著這些業務邊學習,邊念咒語好了……
十一、工資帳務處理
有人,就會有情,有情就會有淚,淚多了就有了江湖!
工資的江湖分成了11個幫派,雖然有幾個小派別如設定收益計劃在業務處理時並不出現,但是十一個名字你要知道,並清楚他們的歸屬:短期、長期、離職、辭退。
算工資和發工資比較常規,但是有時候我們發的是東西。外購的貨物和自產的增值稅是不同的,一個按進一個按銷,企業所得稅又統一了起來,一樣對待。103—105向你講述了工資江湖的故事!
十二、期末業務處理
一個會計期間裡公司發生的那點事產生的會計數據,在權責發生制原理下,都進入了收入類和費用類,然後百川歸海!裝入本年利潤的那個大筐裡。書上說不裝也可以,用張紙算清楚就好啦!叫表結法。用紙、用紙!那麼要帳做什麼?106—108.業務描述的是帳結法。
年底,倒筐,本年利潤結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裡。
轉過去的是一年的血汗!如果去年賠錢了先彌補。強調一下順序問題:先彌補虧損,然後提盈餘公積,然後分紅股利,最後剩下的就是未分配利潤的餘額。這點血汗,有兩部分會留在所有者權益裡,叫留存收益,即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的餘額。
處理的過程要記得公主是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她只見本年利潤和她的那些跑腿的丫鬟們。那些丫鬟都叫利潤分配—XXX,會計裡叫未分配利潤的備抵類帳戶。
先是丫鬟們出去辦事,提取盈餘公積的,讓盈餘公積多了起來。應付現金股利的或轉作股本股利的,造成應付股利增加或股本增加。還有盈餘公積補虧,又轉回未分配利潤裡。
這些丫鬟辦完事後回去找公主去報帳,然後公主會全殺了她們,全部清零!
109-113筆分錄你會看到丫鬟們慘死的過程!
所有者權益科目不多!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本年利潤是個草紙而已,哪些丫鬟只是跑腿的,其他綜合收益是借住的。
資本公積和盈餘公積最後會被結轉到實收資本或股本中,營業執照會亮一下!
公司的剛開始有股東投錢,於是有了公司,有第一個股東就會有第二個。當第二個股東或第N個進來的時候公平就不會存在。取得相應股份多拿錢的,就會產生資本公積,少拿錢的,我們資本公積會減少,不夠減的就從盈餘公積減然後未分配利潤減。
有股東進來就會有股東走!別問原因和傷心的理由,會計只看走的姿勢和給多少錢。普通公司就是股東撤資,對上市公司來說有一種方式交股票回購!
走的時候,如果公司出的錢比帳面上實際的股本少的話,賺到的部分是資本公積。如果給的錢比帳面的同等股份的錢多的話,恰如他輕輕的來,因為股份份額變化的事虧錢了,先減資本公積不夠減的就從盈餘公積減然後未分配利潤減。
從開始到結束,又回到了實收資本的研究中來,塵歸塵、土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