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從很多方面都能體現出來,而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就非常有講究。現在國內外文化交融,不少外國友人也紛紛效仿起來,都給自己取了一個中國名。所以今天要講的話題就比較有趣了,我們都知道,中國人的名字是由前面的姓和後面的名字組成的。在遇到陌生人,或者第一次見面時,頗有一點文化底蘊的人都會這樣詢問「請問您貴姓?」這樣的詢問,回答通常是「免貴姓」但是泱泱華夏五千年歷史,關於人的姓氏怎麼可能這麼簡單,藏在這裡面的東西可多了去了,比如這麼幾個姓,在被詢問的時候是可以不用說「免貴」的。
「免貴姓」是作為一個謙詞來用的,而意思也是在說自己的姓沒有那麼尊貴,但是還就有這麼幾個姓氏,他就是可以很有底氣的說,我姓什麼,而且不用強調「免貴姓」。到底哪幾個姓這麼牛氣呢?
首先是「張」姓。這個姓在百家姓的排名裡也是非常的靠前的,人口基數很大,而這麼廣泛的一個姓,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呢?這得提到一個神話人物,相信沒有人不知道這個人物,他就是主宰六界的玉皇大帝,有人可能不清楚的要問了,「不要告訴我玉皇大帝就姓張。」猜對了,玉皇大帝還真就姓張,傳說他升仙之前名叫張百忍,說來這個名字也挺符合他的經歷的,他一共經歷了1750劫,每一劫是19600年,最後才成為六界主宰。
而傳說中的玉皇大帝為什么姓張呢?這就又得提起一個民間說法,自古以來,很多大姓都出頻出帝王,而人口基數如此巨大的張姓卻沒有出現過帝王,所以人們就將「張」姓當做了玉皇大帝的姓氏。
而這麼想一下,別人問你貴姓的時候,作為一個和玉皇大帝同姓的人,你要是再說「免貴」,那就是對天地不敬,擔得起嗎,所以姓張的都是玉皇大帝本家呀。
接下來這個姓就不是因為傳說了,而是確實出過聖人,提到聖人應該都能猜出來了,就是儒家的至聖先師,孔子。他所倡導的儒家思想,可以說是影響了後代無數帝王將相。成為了及其重要的統治手段,一直到了清朝,連乾隆爺都還在拜孔子。所以說孔子的地位遠超於古代帝王。
所以說,一個比皇帝還尊貴的人的姓氏,怎麼可能不尊貴呢?所以說這個姓氏的人也不用說「免貴」,不然就是對聖人的不尊敬了。
然後要講的是帝王姓氏,帝王的姓氏有多尊貴就不用多說了吧。每一個擁有帝王姓氏的人都是無比的驕傲的,所以說如果你是帝王姓氏,那就不用再說「免貴」了,那個可是皇帝的姓氏啊,這也就是現在沒有皇帝了,放在以前如果你的姓氏和當朝皇帝一樣,也就是「國姓」,如果你說一句「免貴」那你可能轉眼就進監獄待著了。
還有一個帝王姓氏需要單獨拿出來講,那就是「軒轅」。這個姓氏是黃帝的姓氏,黃帝是誰就不用多說了吧,再不知道就回去罰抄課本。而「軒轅」這個姓雖然是帝王姓,但把它單獨拿出來的原因是,它不僅僅是一個帝王姓,而是作為全華夏子孫的姓氏,因為我們流著的是軒轅氏的血脈,「軒轅」這個姓雖然少,但是確實是最「廣泛」的。全世界的中國兒女,流著的都是軒轅的血液。
所以說如果你姓「軒轅」的話,那你真的不用說「免貴」,因為這個姓真的太大了,這要是免貴,那我們中國就沒有能不免貴的姓氏了。
說完了帝王姓和黃帝姓,再來說說他們下面的八個大姓,這八個大姓也是不用說免貴的。分別是姬,姜,媯,姚,贏,妘,姞。這幾個姓在很早的時候是作為貴族的區分來使用的,那時候平民是沒有姓的,只有氏。而姓是母姓,氏是她們的後代的姓。
這八個姓的歷史非常的久遠,最後到了秦朝以後,農民開始起義,貴族政權被推翻,自那之後,平民也能成為貴族,貴族也可能掉為平民,所以從那時候起,平民也有了姓氏。但是身為上古八大姓氏,底蘊還是在的,畢竟作為最早的貴族,他們的地位自然低不了,所以說這八個姓在遇到詢問時,也是不用說「免貴「的。
然後我們來說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貴」姓。這個姓有點不一樣,前面的幾個姓氏,要麼是尊重歷史傳說,要麼是尊重歷史聖人,再者就是皇姓。而這個姓就好玩了,別人詢問你貴姓,你說「免貴姓貴」這未免顯得也太滑稽了,本來就姓貴,你再免貴,啥都沒了呀,中國姓氏千千萬,好玩奇葩的姓氏也是不計其數,而這個「貴」姓還真是不能隨便在正式場合亂說,不然會起到尷尬的反作用的。
但是上面提到了這些姓氏,雖然說按照從古至今流傳的說法是可以不用「免貴」的,但是時至今日我們現在社會講究人人平等,該「免貴」的時候還是要該「免貴」的,不然可能鬧出一些不必要的小尷尬。但是碰到真不說「免貴」的人也不要生氣,因為他們真的有不「免貴」的理由呀,所以說不必在這方面糾結,尊重每一個人的說法,畢竟這是在尊敬華夏的先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