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2天和一蟲友閒聊,不知怎的扯到了南洋大兜上去,所以今天也來聊一下南洋大兜。南洋大兜作為亞洲最大的兜蟲,在國內有著相當高的人氣,流通率也很大。不少新入圈的蟲友也都希望有一對自己的南洋大兜留作標本,或者想體驗下一下繁殖飼育的全過程。
但是,如此高人氣的品種在國內的科普資料卻很少,國內網絡僅能檢索到極少的信息,為此也就有了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將自己整理的一些信息資料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新入門或即將入門的蟲友有所幫助。
南洋大兜屬概況
屬名含義:南洋大兜屬名「Chalcosoma」前半部分「Chalco」為青銅之意,後半部分「soma」為身體的意思,合起來就是青銅色的身體,這也正體現了南洋大兜的體色特徵,多為墨綠金屬色澤。為此,臺灣省也將其稱為銅身兜蟲屬。
特徵習性:除去體色特徵外,南洋大兜和其他大型兜的辨識點在於其頭角和胸角:擁有一支發達的頭角及一對如水牛般的胸角(前胸左右兩側)。南洋大兜無論成蟲還是幼蟲都異常兇猛,暴躁,攻擊性強,因此也有著「暴君」的美譽。
南洋大兜屬品種:總計有4個,分別為高卡薩斯南洋大兜(Chalcosoma chiron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Chalcosoma atlas)、婆羅洲南洋大兜(Chalcosoma moellenkampi)以及恩加諾南洋大兜(Chalcosoma engganensis),其中高卡薩斯南洋大兜有4個亞種,亞特拉斯南洋大兜有7個亞種,剩下兩個品種均無亞種。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
由於整個南洋大兜屬加上亞種合計有14個種,因此我們將分為上下兩篇來講,上篇先來亞特拉斯南洋大兜,下篇再把剩下的內容補完,也就是高卡薩斯南洋大兜、婆羅洲南洋大兜以及恩加諾南洋大兜。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概況
分布情況:南洋大兜中亞種最多的品種,也是分布最為廣泛的品種,印度東北部、中南半島、菲律賓群島、婆羅洲以及蘇拉維西及其周邊島嶼均有其身影,甚至有消息稱我國雲南邊境地區也有分布。除原名亞種和菲律賓亞種外,剩下的亞種均為2004年發表。
核心特徵:亞特拉斯南洋大兜和其他南洋大兜品種最大的區別點在於頭角上沒有突起,雌蟲鞘翅也是同屬中最為粗糙。
種名含義:亞特拉斯南洋大兜種名「atlas」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巨人:atlas,中文譯稱亞特拉斯或阿特拉斯。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原名亞種/CAA南洋大兜(Chalcosoma atlas atlas):
主產地位於蘇拉維西及其周邊島嶼,雄蟲體長約45~100mm,雌蟲為48~60mm。相比其他亞種其體型更為寬闊圓潤,頭角上沒有突起,胸角彎曲幅度強烈。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印度亞種/CAM南洋大兜(Chalcosoma atlas mantetsu):
主要分布於印度北部、緬甸、泰國、寮國等國家(有消息稱我國雲南境內也有該亞種出現),紀錄體長雄蟲約48~91mm,雌蟲48~67mm,在諸多亞種之中居中間。
CAM南洋大兜類似小型的原名亞種,其主要特徵是胸部較為寬闊,頭角背面的三角形突起不明顯,胸角彎曲幅度弱(原名亞種胸角彎曲幅度較強)。
小知識:拉丁學名「mantetsu」來源於日本昆蟲學者永井信二的友人筒井賢的綽號(萬鐵)日文音譯。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印尼亞種/CAK南洋大兜(Chalcosoma atlas keyboh):
主產地為馬來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新加坡南部等地區,雄蟲體長約42~101mm,雌蟲48~53mm 。
CAK南洋大兜體型較大,但是其整體身型較為細長呈直線形,頭角有突起,胸角彎曲幅度較弱。
小知識:學名來源於日本昆蟲學者永井信二的友人上田整樹的綽號(キーボー)的音譯。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珀倫島亞種/CAS南洋大兜(Chalcosoma atlas shintae):
分布於蘇拉威西東部邦蓋(Banggai)群島的印尼珀倫島(Peleng,也有譯為佩倫島),產地區域較小。
屬於小型南洋大兜,也是CA南洋大兜各亞種中體型最小的亞種之一,野外個體均不大,目前雄蟲體長約45~52mm,雌蟲41~46mm 。和其他亞種同等個體比較,CAS南洋大兜胸角呈現明顯外擴,這是此亞種明顯的辨識特徵。
小知識:拉丁學名「shintae」來源於日本昆蟲學者永井信二長女的印尼名稱。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菲律賓亞種/CAH南洋大兜(Chalcosoma atlas hesperus):
主要分布於菲律賓群島,為亞特拉斯南洋大兜中體型最大的亞種,雄蟲體長可以達到110mm(45~110mm,雌蟲45~70mm),飼育紀錄為103.6mm(Bekuwa2018年數據)。
其整體身型較為普通,但頭角有較為明顯的突起,胸角長而發達且有很大的彎曲幅度,尤其是棉蘭老島產的個體,胸角彎曲幅度和高卡薩斯南洋大兜有得一拼,頭角上角突也更發達。
小知識:拉丁學名「Hesperus」含有夜晚星空中的星星之意。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布頓島亞種/CAB南洋大兜:(Chalcosoma atlas butonensis):
主產地位於印尼的布頓島(Buton)。
小型亞種,雄蟲體長約45~52mm左右,該種的主要特徵是鞘翅上有很多橫向的皺紋。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錫默盧島亞種/CAS南洋大兜錫默盧島亞種(Chalcosoma atlas simeuluensis)
主要分布於印尼錫默盧島平地至海拔1000m的山區。
其特徵是頭角不算發達(相對於體型而言),胸角粗短,前足脛節比較發達。
後記:為方便大家快速的辨識,最後上一下CAA、CAK、CAM、CAH這四個亞種的對比圖和特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