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規劃打造粵東北公園城市典範!

2020-12-20 瀟湘晨報

日前,《梅州市中心城區公園城市總體布局規劃(指引)(2020-2035)》正式出臺。根據《規劃》,梅州將建設由「區域綠地—生態廊道體系—城市綠地」組成的市域綠地系統,實現「山水相依、錯落有致、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和諧秀美」的建設目標,構建「一核四心、一帶四廊、一環五山」,打造粵東北公園城市典範。

據了解,作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廣東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北部重要生態屏障,梅州的綠色資源非常豐富,近年來不斷厚植生態人文優勢,綠色發展指數位列廣東省前列。

目前,梅州城區已建成公園34個,其中綜合性公園4個、郊野公園3個,溼地公園2個,濱水公園7個,其他專類公園1個,社區公園5個,社區綠地12個。主要有足球文化公園、劍英公園、客家公園、百歲山健身公園、泮坑公園、 梅花山公園、濱江公園、梅江公園、東山親水公園、歸讀公園等。 據統計,目前現狀市區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1 平方米,覆蓋率42.95%,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 81%。

為進一步發揮綠色發展的基礎優勢,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綠色生態價值的重要探索,全面體現綠色生態環境價值及 其提升帶來的經濟、生活、社會價值等,塑造強有力的競爭優勢,梅州以建設公園城市為抓手,開啟新一輪的綠色發展謀篇布局。

《規劃》指出,將在現狀基礎上,落實總規和控規大型綠地,建設功能豐富、配套齊全、特色鮮明的綜合公園。規劃綜合公園共8處,面積約283公頃。其中現狀保留4處,包括足球文化公園、劍英公園、梅花山公園、馬鞍山公園; 規劃新建4處,分別為江南新城綠軸中央公園、桃西公園、憲梓公園、蔡嶺公園。

郊野公園方面,將改造擴建現有郊野公園,挖掘城郊山體資源,構建群山繞城的格局。規劃郊野公園共6處,面積約2565公頃。其中改建擴建3處,包括百歲山郊野公園、清涼山郊野公園、明陽寨公園;規 劃新建3處,分別為金雞湖水庫公園、烏仙巖公園、石子垇公園。

體育公園方面, 選取規劃的公園綠地或挖掘利用邊角地、插花地、閒置地等規劃以綠化為本底,以體育鍛鍊為主要功能、兼有社區公 園文化休閒一般功能的體育公園。 規劃體育公園共18處,面積約18公頃,均為新建。

溼地公園方面,將以科普宣教、溼地功能利用、弘揚溼地文化等為主題,建設可供人們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的生態型公園,創造聚水親水海綿化空間。 規劃溼地公園共4處,面積約90公頃。其中改建擴建2處,包括芹洋溼地公園、梅縣親水公園;規劃新建2處,分別 為芹黃溼地公園、梅塘灣溼地公園。

濱水公園方面,規劃沿梅江、程江、黃塘河、周溪、寨中河以及其他水系建設濱水公園,突出共享性和親水性,創造濱水生態化空間。 規劃濱水公園共16處,面積約238公頃。其中現狀保留4處,包括歸讀公園、東山親水公園、濱江公園、梅江公園 ;規 劃新建12處,包括程江濱水公園、黃塘河公園、東升濱水公園、周溪公園等。

同時,還將規劃其他專類公園4處,包括客家公園、植物園、小密植物園、兒童公園等。

關鍵詞:

粵東北公園城市典範

——貫徹「園中建城、城中有園、以人為本、人城和諧」的規劃理念,建設自然、城市、人和諧的山、水、林、田、城、園共融的生命 共同體,打造集綠色化空間、城市海綿體和公共活動場三大功能於一體的公園網絡體系,展現「青山環繞、玉帶匯流、城綠相融、百園棋 布」的城市生態和人文景觀。

——分區目標:老區見縫插綠,生態修補,打造小、多、勻的公園網絡;新區分級布置,完善體系,打造均衡合理的公園網絡。

——近期目標:到2023年,生態格局框架基本建立,綠化品質逐步提升,基本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遠期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共享、人文深厚、功能完善、治理高效的公園城市,實現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的有效實踐。

一核四心、一帶四廊、一環五山

一核四心:一核指位於城市中 央的劍英公園和江南新城綠軸公 園;四心指百歲山郊野公園、清 涼山郊野公園、足球文化公園、 梅花山公園四個代表性公園。

一帶四廊:一帶指梅江綠帶、 四廊指程江、黃塘河、周溪河、 白宮河四條主要河流綠廊。

一環五山:一環指環繞城區的 連綿山體形成的綠環;五山指利 用城區外圍的山體規劃建設的5處公園。

梅城有哪些新的公園值得期待?

1、綜合公園——江南新城綠軸公園,位於劍英公園「兩館」南側,總面積約13.23公頃。

2、綜合公園——梅花山公園,位於東山大道與環城路交匯點東面,總面積約67.78公頃,近期對其進行改造提升。

3、綜合公園——憲梓公園,位於憲梓南路以南,總面積約30.18公頃。

4、郊野公園——百歲山郊野公園、位於學子大道西側,總面積約126.42公頃,近 期對其進行改造提升。

5、郊野公園——清涼山郊野公園,地跨長沙鎮、西陽鎮、三角鎮6個村,總用地面積6860公頃。以宗教文化、茶文化、客家文化為三大主題,打造西陽-高觀音、長沙-清涼山、泮坑-高觀音三條遊線。

【全媒體記者】黃思華

【通訊員】黎為科

【作者】 黃思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Plus】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規劃】梅州,規劃打造粵東北公園城市典範!
    根據《規劃》,梅州將建設由「區域綠地—生態廊道體系—城市綠地」組成的市域綠地系統,實現「山水相依、錯落有致、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和諧秀美」的建設目標,構建「一核四心、一帶四廊、一環五山」,打造粵東北公園城市典範。
  • 梅州將規劃打造粵東北公園城市典範
    原標題:規劃打造粵東北公園城市典範   記者從梅州市住建部門獲悉,《梅州市中心城區公園城市總體布局規劃(指引)(2020-2035)》日前正式出臺。根據《規劃》,梅州將建設由「區域綠地—生態廊道體系—城市綠地」組成的市域綠地系統,構建「一核四心、一帶四廊、一環五山」空間結構,實現「山水相依、錯落有致、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和諧秀美」的建設目標,打造粵東北公園城市典範。
  • 《梅州市中心城區公園城市總體布局規劃(指引)(2020-2035)》日前...
    近日,《梅州市中心城區公園城市總體布局規劃(指引)(2020-2035)》日前已正式出臺。根據《規劃》,梅州將建設由「區域綠地—生態廊道體系—城市綠地」組成的市域綠地系統,構建「一核四心、一帶四廊、一環五山」空間結構,實現「山水相依、錯落有致、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和諧秀美」的建設目標,打造粵東北公園城市典範。  筆者從我市住建局等相關部門了解到,《規劃》的出臺,將進一步改善梅城人居環境。
  • 徵地約1000畝,粵臺(梅州)自行車產業園規劃建設中!
    開展產業對接,推動粵臺(梅州)自行車產業園建設,強化雙方在精緻高效農業方面的合作,打造梅州經濟發展新引擎。在參觀捷安特自行車品牌展位時,考察團了解到了捷安特注重技術創新研發引領潮流產品、注重市場營銷打造國際品牌、依託「網際網路+」打造「騎行APP」文化取得顯著效益的做法和經驗,堅定了加快粵臺(梅州)自行車產業園規劃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在臺北召開的梅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會上,方利旭向與會嘉賓通報了梅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暢敘鄉情,共商發展。
  • 黃文沐調研梅州城區公園城市建設工作
    本報訊 (記者江嬋)昨日上午,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黃文沐率隊到梅州城區調研公園城市建設工作。  黃文沐先後前往梅縣區梅花山公園、梅縣區親水公園、保利江南和府側擬建公園、劍英公園、秀蘭橋芹洋端擬建公園、百歲山郊野公園德馨園、張家圍社區公園、東門塘饒屋擬建小公園、華僑戲院社區公園等項目現場,詳細了解公園規劃建設、園內景觀提升、閒置土地利用等工作,現場協調解決問題、明確工作要求。
  • 圖集|公園城市在推進 美麗梅州綻魅力
    位於梅州城區的劍英湖公園改造升級後風景更宜人,猶如一塊綠色的翡翠鑲嵌在林立的高樓間。(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綠色,是梅州的底色。夏日,行走在梅州城區,路兩旁的綠植遮蔽著烈日,帶給人們絲絲清涼。(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一條浮橋串聯起梅江兩岸的歸讀公園和親水公園,已成為梅州城區的一個標誌性建築。(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在綠植掩隱下的親水公園。
  • 五華這些地方被梅州重磅規劃!8大示範區、13個重點項目!有你家附近...
    梅州是廣東唯一全區域被認定為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至今梅州大地上不斷上演著渾厚而光榮的革命歷史日前,市政府正式印發《梅州市紅色旅遊發展規劃(2018-2035)》(以下簡稱「《規劃》」)。
  • 巴中蓮山湖新區即將啟建打造山地公園城市典範
    落實省委要求,蓮山湖新區正立足現代公園城市定位,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著力打造生態新城、文旅新城、宜居新城。據悉,蓮山湖新區預計2021年1月啟動一期工程建設。巴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巴州分局工作人員戶平元介紹,該新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8.8平方公裡,規劃建設用地約577公頃、佔規劃面積的29%,非建設用地和綠地廣場約1399公頃、佔規劃面積的71%,預規劃商業用地約820畝,商住用地約5500畝,綜合容積率不大於1.7。來到蓮花水庫堤壩旁,這裡是新區打造的重要節點。
  • 客家文化,梅州旅遊業的關鍵詞
    由全球客家人的集中地區——粵、閩、贛3省多市聯手打造的「重走客家遷徙古道」之旅首發團近日凱旋廣州。此次活動再次攪熱了客家地區旅遊市場,進一步推動了以客家文化為依託的主題旅遊品牌的打造。最注重客家文化旅遊品牌的城市,還數全球客家人的集中地——梅州。如今,該市已成為客家文化旅遊的策源地。
  • 盤點梅州市區梅城已建成或在建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及文化旅遊綜合體
    梅州東山新天地綜合體項目位於東山教育片區梅州大劇院北側,規劃建設用地3.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計劃打造集時尚商業街區、文化教育培訓、電影院、兒童遊樂等業態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梅州銅鑼灣·歡樂頌綜合體坐落於梅州城區江南新城劍英湖畔,是梅州首個倡導「公園+」概念的主題式商業,是新一代的集休閒、娛樂、文化、旅遊為一體的商業項目,將推動梅州商業模式再升級,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引領生活美學的同時,將賦予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生活新公園
  • 創新「智慧大腦」、規劃「河道公園」……南通市打造高質量治水...
    南通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曉春   11月26日下午,在南通市召開的「水隨人意、人水和諧」打造高質量治水典範城區新聞發布會上,南通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曉春通報了打造崇川區100平方公裡高質量治水典範城區工作的進展情況。
  • 天府新區深化改革打造「新時代公園城市典範」,中國改革2020年度...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深化改革打造「新時代公園城市典範」、安徽省林長制、河南省「三十五證合一」、湖南省長沙房地產調控改革樣本、浙江省紹興市開發區(工業園區)整合提升、浙江省麗水市創建國家公園、山東省淄博市「數字+農業農村」等一批優秀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名列其中。
  • 密雲白河城市森林公園明年開建 將打造「無邊界」公園
    密雲白河城市森林公園效果圖。密雲區委宣傳部供圖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夢遙 通訊員王晨曦)12月11日,記者從北京市密雲區獲悉,佔地1800畝的密雲白河城市森林公園將於明年上半年開建,市民到密雲休閒度假又將添一個新去處。
  • 加快實施花景規劃 打響梅花城市品牌
    本報訊 (記者劉曉娟 實習生丘婕儀)7月31日下午,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黃文沐到梅江區、梅縣區調研花景規劃和森林公園建設工作。他強調,要加快實施我市城市花景規劃,加強梅花種植培育,打響梅花城市品牌。
  • 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金堂以建設川內首條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破題
    (原標題: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金堂以建設川內首條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破題)
  • 萬科·翡翠:多維度打造高端人居生活典範住宅
    「翡翠系」產品是萬科布局全國戰略的重要高端產品系,目前已在上海、武漢、揚州、瀋陽、北京、成都、南京和昆明等10餘座城市亮相。作為雲南萬科翡翠系首秀作品的萬科·翡翠項目,承襲上海萬科·翡翠聯盟發展精髓,借鑑其他已成熟社群體系,打造獨屬於昆明萬科·翡翠的精英高端社交平臺。
  • 粵運再推專車網約接送服務 範圍:梅城至梅州機場、梅州西站
    本報訊 (記者林德培)繼開通梅州城區至揭陽機場商務專車網約接送服務後,梅州粵運即日起又開通梅州城區至梅州機場、梅州高鐵西站的商務專車網約接送服務。  據了解,此次投入網約運行的專車均為商務型純電動車輛,共有7座(可乘坐6名乘客),無論是從梅州城區前往梅州機場,或者前往梅州高鐵西站,還是分別從梅州機場、梅州高鐵西站返回梅州城區,單程價格均為88元,無需額外收費。「駕駛員均考取了網約車從業資格證,車輛也已辦妥了上牌入戶、營運證申領等手續。」
  • 梅州:打造對外開放高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根據規劃,梅州綜合保稅區面積約2.52平方公裡,其中首期規劃面積1.52平方公裡,二期規劃面積1平方公裡。  3年多來,梅州堅持邊申報、邊建設、邊招商「三條腿」快步走,累計投入資金10億多元,紮實推進綜保區各項工作。目前,海關總署已正式啟動梅州綜合保稅區聯審程序。在此過程中,梅州海關第一時間把申報梅州綜保區作為重點工作,主動對接梅州市相關部門加強政策指導。
  • 神奇的「顛倒屋」來來來來,來梅州啦!
    ,交通四通八達, 10分鐘盡享城市繁華 最優質教育 梅縣外國語就在對面  一站式六大名校環繞——北師大附小、憲梓中心小學、梅縣新城中學、憲梓中學、東山中學梅縣新城分校、在建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於一體公立外國語學校等六大名校環繞,一站式12年教育配套。
  • 打造世界級恐龍主題公園,「中華恐龍之鄉」河源將實至名歸
    9月10日,河源市委召開了七屆十次全會,提出要以高鐵新城、釣魚臺片區作為改變河源未來城市形態的「雙核」。進一步加快釣魚臺片區規劃建設,打造集恐龍文化展示、商務辦公、旅遊服務、生態居住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客廳」,與高鐵新城形成擁江發展的未來中心城區「雙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