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調皮嗎?你家孩子不聽話嗎?我相信大多數家長的回答都是:是的。剛開始看著寶寶軟乎乎的小臉覺得這就是上天送給自己的禮物,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調皮,天使也已經變成了&34;。
朋友家的孩子很是任性,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好一通折騰,直到家長滿足自己。前幾天,我們一起逛商場,孩子拽著媽媽的手表示自己想要吃冰激凌。但是因為他正在感冒,媽媽便拒絕了,想不到小朋友直接躺地上哭了起來。
周圍人來人往,但是孩子就像看不到一樣,專心在自己的&34;上無法自拔,鄰居好話歹話都說完了,小朋友依舊無動於衷。沒辦法,鄰居只能買了一個冰激凌給他,孩子這才跟著媽媽乖乖回家。
相信這種情況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犟,好像確定媽媽一定會滿足自己,事實證明,大多數的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會選擇舉手投降,還有少數的家長會選擇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殊不知,無論是哪一種做法都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不僅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衍生了負面影響。
我曾經和鄰居聊過他們家孩子的情況,鄰居無奈的擺擺手:&34;其實不然,孩子或許可能會生來倔強,但是這種倔強並不會沒有底線,所以說,過分的倔強,軟硬不吃的孩子性格並非與生俱來。
正是因為他們軟硬不吃,家長想要幫助孩子改掉這種性格也就變得十分困難。既然打不得罵不得,哄也沒有用,家長不妨試試&34;。那究竟什麼是&34;呢?字典上的解釋是:人接受來自外界或自我的願望、看法、評價等從而影響判斷的心理特點。
也就是說,家長只要能夠正確的利用心理暗示,給予孩子積極的反應,就能實現讓孩子不那麼倔強的教育目的。
1、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因為生活條件的提高,現在的孩子完全在家長的寵愛中長大,為了讓孩子感受能夠更健康快樂的長大,家長恨不得幫助孩子解決所有的事情,不僅在生活上做到面面俱到,在任何方面都是如此,以至於寵愛已經變成了溺愛而不自知。
但是長時間生活在想要什麼就能到什麼的環境下,孩子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從而變得倔強,一旦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孩子就會大吵大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比如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問題要自己解決等等,這樣孩子才會有主動思考,發散思維的能力。就不會輕易的被外界環境的&34;所暗示。當孩子經常接受到父母的信任,並相信自己能夠獨立處理事情之後,他就會用加倍的努力和付出只為完成這件事情,即使很困難也不會輕言放棄。
2、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34;,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規則意識,他們就會為所欲為,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合不合理,應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候,他們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是往往這些事情是父母明令禁止的。
所以,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比如從自己做起,自己為孩子做出正確的榜樣,之後告訴他們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在這期間可以設立獎懲制度,與孩子一起執行。
當孩子有了規則意識之後,就會知道什麼事情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家長也不用因為他們堅持一件錯誤的事情而頭疼,所以,在他們小時候就培養規則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肓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
3-6歲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更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優質繪本將一些習慣道理蘊含在生動有趣的故事裡,可以讓孩子在愉悅的情緒下潛移默化地獲得啟迪。
今天為大家帶來生活行為習慣方面《3-6歲行為習慣教養繪本》全10冊,因為畫面簡單易懂,且高度接近孩子所接觸到的生活場景,所以很能引起他的興趣和共鳴。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抓住3-6歲這段黃金時期,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習慣和情緒管理,是終身受益匪淺的。
教育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家長覺得自家孩子軟硬不吃,太過倔強的時候,就可以試試&34;,這種方法的好處就會是不從正面讓孩子感受到被束縛,而是旁敲側擊的給孩子進行暗示,對於孩子而言更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