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記者 潘卓盈
今天20:25,浙江衛視熱播劇《小歡喜》將迎來大結局。入院保胎的童文潔能趕到考場為兒子加油嗎?發現父母假復婚的喬英子,會因為這件事影響考試嗎?磊兒最後考上清華了嗎?「高考團」和「家長團」最終能否收穫「小歡喜」?都牽動著觀眾的心。
每隔一段時間,螢屏上就會出現一部關注現實題材的劇集,因為劇情貼近生活,引發無數話題,成為現象級作品。今年年初的《都挺好》就因為贍養老人、重男輕女等話題,在網上刷屏無數。到了暑假,又出現了這部《小歡喜》,因為聚焦高三生活,塑造了三個家庭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頻繁登上熱搜,口碑和收視也是一路走高。
不僅在中國,這部劇同步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小歡喜》的原著作者、杭州作家魯引弓,這段時間正好在美國、加拿大度假,有時候待在舊金山姐姐家裡,有時候去加拿大陪陪正在讀大學的女兒。他發現,整個舊金山灣區的華人全在追,幾乎周圍碰到的人都在談論《小歡喜》,甚至比國內還要熱鬧。
為什麼《小歡喜》能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度,引發全民話題?就像一位網友說的,這部劇不僅切中高考痛點,而且,教育焦慮、親子衝突這樣的劇情「太過真實」。
快報通過微信採訪了還在美國休假的魯引弓。從他的話裡,我們了解到這個劇為什麼那麼真實——魯引弓是個採訪型作家,他寫的《小歡喜》原著本身就是根據真實案例改寫的。雖然電視劇《小歡喜》把城市背景安在了北京,但實際上,魯引弓實地調查和採訪的學校,幾乎全在浙江。
90%的故事和人物都有原型
絕大部分來自杭州的真實案例
魯引弓是杭州作家,本名魯強,曾在媒體從業多年,現為浙江傳媒學院戲劇影視研究院教授。幾年前聚焦低齡留學潮的現象級大劇《小別離》,就是根據他的同名小說改編的。
有爆款《小別離》在先,黃磊和出品方檸萌影業就琢磨著再出一部更貼近大部分中國家庭的高考題材劇。身為編劇的黃磊在創作口述中透露:「有了題目和大綱後,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我們就找到了《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部紀實小說。我們從這部小說中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來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自魯引弓筆下的真實故事。」
「《小歡喜》裡,90%的劇情和人物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型。」魯引弓說,「除了和學生、老師交流,還有家長,粗略算算,加起來走訪的人物已超過300人。」記者出身的魯引弓,身上沒有傳統作家的疏離感,作品的特點就是「貼著地皮寫作」。雖然電視劇的故事發生在北京,但魯引弓實地調查和採訪的學校,幾乎全在浙江。光杭州就佔了十幾所高中,另外還有他的母校寧波鎮海中學,也是一所盛產高考學霸的傳奇高中。
也就是說,《小歡喜》裡的故事和人物原型,絕大部分都來自於杭州。不誇張地講,這部劇就是「浙江高考眾生相」。比如,電視劇開頭,高三學生季楊楊把紅色法拉利跑車開進學校,網友一度評價這個劇情太過誇張。其實這個情節不是虛構的,就來自於杭州一所學校的真實事件,魯引弓把它寫在了原著引子裡。
高考已經不是學生自己的事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
「如果沒有調查和採訪,光憑想像,說實話,我根本寫不出《小歡喜》這樣的小說。」魯引弓承認,「今天的高中校園,和我實際生活是有距離的。」已離開高中校園30多年的魯強,加上女兒當年沒有參加高考,而是選擇去了海外留學,他自己其實並沒有親身經歷過今天殘酷的高考戰役。
之前做媒體時,魯引弓在科教線口跑了多年,接觸了無數校長、老師,讓他對當下教育的改革和風吹草動,都極為敏感。寫作調查中,魯引弓不僅走訪杭州省城內的多所學校,浙江縣城、農村的學校,他都有去調查。
「給我觸動最大的是,今天的高考,已經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事。一個家庭的文化積累和視野,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太大了。」魯引弓感慨,「都說『寒門難出貴子』,這裡存在一個『信息寒門』。現在社會變化太快了,家長經驗不夠用了,同樣是高考,又分很多路子,什麼三位一體、自主招生等,這些信息,家長不掌握,就會錯失很多機會。」
劇中最催淚的人物要數方一凡的學霸表弟林磊兒。母親去世後,他不得不只身一人投奔海清飾演的小姨童文潔一家。母親留下的遺願就是希望他能考上清華。但磊兒知道小姨家經濟出現困難,主動放棄了清華的冬令營,去給學生補課賺錢,他懂事地說出:「雖然那個清華冬令營很重要,但是您和這個家更重要。」讓無數網友飆淚心疼,一度「磊兒上清華」還上了熱搜。
如果重寫一次
我一定讓磊兒考上清華
原著裡,小說的大結局,磊兒沒有考上清華,而是去了江南大學讀學費全免的農科系,為同時有兩個高考生的小姨家減輕負擔。這個情節不是杜撰的。魯強透露,這是來自寧波一個外甥寄居在小姨家的真實故事。
冬令營也是從杭州一所學校採訪得來的真實案例。「參加冬令營,結束後通過考試,高考會有加分。當時北大冬令營來杭州招生,一所學校把名額給了一位優秀學生,但這位學生父母因為家中經濟條件以及對冬令營認識不足,糾結飛去北京還要機票、住宿一大筆費用,就放棄了。學校把名額給了成績排後一點的另一位學生,這個家庭立馬全家出動,毫不猶豫地送孩子飛去北京參加。最後,第二位孩子因為冬令營的加分,成功考上了北大。」魯引弓說,「所以,家長的認知和視野,真的非常重要。」他至今還記得老師描述的那個畫面,那個因父母放棄沒有去冬令營的孩子,得知別人考上後,把自己關在機房,喃喃自語:那個名額本來是我的。
讀過原著的人都發現,小說比電視劇來得更虐心更殘酷。這些天,很多00後都湧到魯引弓的微博下面,求讓「磊兒考上清華」。魯引弓苦笑:「如果讓我重寫一次,我一定讓磊兒去讀清華。我發現,這個世界,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太需要放糖了。現實世界可能會有各種不如意,但大家都希望能在影視作品或小說裡得到安慰。每個人都需要一點『小歡喜』,來為生活解壓。回望高三一年,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恰好是他走出家門前的一個關鍵節點。無論考試再苦再累,一家人在一個屋簷下依偎生活的最後時光,卻是溫暖珍貴的。」
魯引弓說,這就是《小歡喜》想傳達的,拋開分數重新看待高考,兩代人之間彼此學會傾聽,好好珍惜家人相處最寶貴的時光,你會發現「玻璃碴子裡也能找出鑽石」。
《小歡喜》之後還有《小捨得》 聚焦「幼升小」和「小升初」
繼《小別離》《小歡喜》後,魯引弓又一口氣寫了《小捨得》和《小痛愛》。去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推出「中國教育四重奏」叢書。
《小別離》關注低齡留學,《小歡喜》講的是高考,《小捨得》聚焦的則是當下最熱門的幼升小、小升初話題。魯引弓透露,為了寫作《小捨得》,魯引弓也走訪了杭州不少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還跑去培訓機構臥底。
目前,《小捨得》已經賣出了影視版權,依然由《小別離》和《小歡喜》的出品方檸萌影業接棒,預計今年年底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