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沒生老二的時候,經常聽二胎家庭的朋友說,她家倆孩子,差別特別大,那時候我也就聽聽,還不能感同身受。
自打我有了2個兒子,終於理解她們說的了,因為我現在也正處在這種氛圍中,說真的,這兩兄弟除了性別一樣,性格完全不同。
我總覺得,養老二應該更容易一些,畢竟是第二個孩子。
誰想到,以前養哥哥的經驗,在老二身上完全不奏效,壓根兒沒用。
本來想著在育兒路上偷個懶,結果,除了二手衣服能穿,不用買之外,其他還得重新走一遍,而且是走在另一條路上。
有時候真慶幸這是我第二個孩子,要是哥哥當年這麼難弄,我還真得再好好考慮考慮要二胎的事兒。
我就奇了怪了,都是一個媽生的,孩子跟孩子的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關於吃飯
小時候吃輔食,哥哥給什麼吃什麼,吃什麼什麼好吃。
到老二這兒,嘴叼著呢,愛吃的吃幾口,不愛吃的,一律噗噗噗全都給你吐出來。
導致我的心情:以前給哥哥做輔食,我都很享受,看著孩子吧唧吧唧吃那麼香,很有成就感;後來給弟弟做,我都很緊張,生怕又不對胃口,白在廚房折騰大半天。
慢慢都大了以後,遇到不愛吃的,老大憨傻,有啥不滿都直不稜噔的表達,說:「我不愛吃,我不想吃,我就不吃。。。」
而老二就比較會迂迴,會非常溫和的看著你說:「陽陽吃飽,陽陽下地。。。」給你留足面子。
關於睡覺
哥哥小時候鬧覺,身體扭動幾下就睡過去了;
老二鬧個覺,死活都得嚎上幾分鐘。
關於哭
哥哥小時候吃飽喝足,就自己玩兒,餓了,吭嘰兩聲兒就算是提醒了,再不濟,嘴撇成八萬就算哭了,哭聲中帶著委屈;
老二大部分時間得掛身上,從餓到大爆發就一秒鐘,哭聲簡直雷震天,哭聲中充滿了生生不息的矯情。
關於出門兒
哥哥小時候出門兒,那可熱鬧了,穿個衣服要像抓雞一樣滿屋子逮他,好不容易穿上的襪子,在給他穿上衣的同時,襪子又被他脫了,就這樣循環循環,弄我一身汗。
老二出門倒是很痛快,自己主動要求出去,but!只要放出去,就拽不回來,早晨九點出去,晚上九點回家,在家吃兩頓飯,睡個覺,在外面的時間,快趕上上班兒了。
關於剃頭
哥哥小時候只要一剃頭,就嚎的跟什麼似的,搞得我們都有心理陰影了。
直到弟弟出生後,有一天剃頭奇蹟般的說:「我不哭了,剃頭一點也不可怕。」
因為哥哥哭了四年,我們給老二第一次剃頭時也緊張的不行,做好了一切他往死裡嚎的準備,結果,推子一開,咦,竟然不哭,甚至還面露微笑,真是神奇。
(如果以上都是孩子自身性格的反差,那下面這些,就屬於外界因素,單純的「人為造成」的反差了。)
關於旅遊
哥哥2歲左右,我只要一有時間,就帶著他出去旅遊,國內國外,三亞、法國、美國、新加坡,去了好些地方。
老二,從出生到2歲,北京範圍內只去過城裡的醫院打疫苗,其他時間沒進過城,沒出過大順義帝國,更別說國內的其他城市and國家了。
關於照片
哥哥出生那時,姥爺天天相機不離身,一天少則拍幾十張,多則上百張。哥哥任何狀態,姥爺都在拍拍拍。
百天,一歲,兩歲,三歲,四歲,五歲,每年重要的日子都拍。
哥哥除了姥爺日常相機不離手拍的(每天),還有在大北拍的,中國照相館拍的,我拍的,舅舅拍的,小姨拍的。。。。。
而老二人生中第一套單反照片,是跟著哥哥五歲照蹭拍的
而且姥姥家的書房,臥室,他們的床頭,都擺著各種哥哥的照片兒。一張我們老二的照片都沒有,著實有點兒心酸啊。
關於衣服和玩具
哥哥小時候的衣服和玩具,不說百分之百都是新買的吧,但也有大部分是。
老二打出生,就開始享受「二手榮華富貴」,光「享受」自己哥哥剩下的還不行,其他朋友家孩子的二手衣服,也要「雨露均沾」,買新衣服就等過年吧。
玩具也如此,玩兒哥哥的舊玩具,偶爾買個新的,高興地跟過年似的。
我估麼著,很多二胎家庭應該都這樣吧,也不能說是「區別對待」,有時候真的是因為沒時間,精力跟不上,再加上孩子和孩子的狀態不一樣,可能就會顯得差別很大似的。
但其實,道理我們都懂,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會因為是同一個媽媽生的,就會很多一樣的地方,即使是雙胞胎,也很難做到方方面面都一樣。
而咱們當父母的,也不需要做到所謂的一碗水端平,因為在兩個孩子之間,摸清楚孩子們平時的「習性」,有針對性的「偏愛」,才是真正的平等哦~
我總覺得,小朋友們就像一顆顆小植物一樣,有的喜歡陽光,有的喜歡陰涼,有的喜歡多澆水,有的天生耐旱。
他們都是我的孩子,各有各的喜好,所以,不需要過多糾結,接受就好。
二胎家庭的媽媽們,你們家的兩個孩子,反差也這麼大嗎?都有什麼各不相同的事兒呢?評論區留言,一起聊聊吧,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