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
編輯:邵明 審核:王學安、劉莞
西元2021年1月28日晚8:00,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復教授在線上召開《轉道成知: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突圍》新書籤售講座。陳教授首先解釋了本書探討的核心議題「黃光國難題」:意即中華學問本來著重於「天人合一」,但是如果不能階段性使用「主客對立」的思維型態,將思考的目標對象化,籍此構築概念來獲取客觀知識,則我們將無法完成具有現代意義的學術。於是我們就要了解智慧與知識的關係:中華文化最關注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命世界有著模糊性,我們置身於生命世界中常有計劃趕不上變化快的感慨甚至無奈,但如果我們有智慧的意識,面對世界就會怡然自得。
圖1 | 智慧與知識的關係(照片左邊為黃光國教授,右邊為陳復教授)
這就是為什麼《易經》有簡易、變易、不易三個層面,當我們掌握《易經》的道理,就會對人生有一種瞭然,而不是常有被命運擺布的感覺。可是在當前社會,我們不可能只討論人情練達,不能只悠遊於中華傳統經典,因為現在已經是一個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而這種西洋文化脈絡下發展出來的科技,背後有著強烈的主客對立意識,中華文化如果不去面對西洋文化已經深刻影響華人生活的事實,就無法對主流社會產生實質的影響,而永遠處在被邊緣化的位置,最後甚至會淪為如同現在只能在博物館裡看到的古埃及文化。
圖2 | 陳復教授學術層面的師承(從左至右依次為:錢穆、胡適、韋政通、陳啟雲、楊國樞、李敖、趙金祁)
陳復教授接著指出,如果西洋文化果能解決華人的身心問題,我們或許就不必太在意中西會通的議題,可是西洋文化在這一個半世紀內,儘管在科技層面為人類的生活便利帶來頗多貢獻,可同時也因為其文化背後的主客對立意識,造成人類在政治、生態上的危機層出不窮。我們如要正視這一現實,就要積極開展中西對話,其核心就是完成中華文化的現代化,否則華夏學術將會停滯不前,繼續延續清朝文字獄後學者只能從事訓詁學研究的命運。學者不解決這樣的問題,只是發論文,導致大學老師在假裝教,學生只是在假裝學,甚至人文社科學科有被裁撤的危機。這恐怕是學術造假問題的根源所在。並且,這種中西會通意義的學術,不應只有在象牙塔裡才能發展,在民間的書院教育中同樣可以發展。而且這種官學與書院教育並行發展、互相促進的狀況,本來就是自孔子創辦私人講學以來的中華傳統,我們只有這樣務實的來興辦教育,才能徹底解決「學術殖民」的問題。
圖3 | 黃光國教授(左)與林安梧教授(右)為本書作序
通過陳復教授的演講,我們了解到,中華學問注重體證,西洋學問注重論證,因此,體證與論證二者要並行開展。體證的關鍵在於心靈的覺醒,論證的關鍵在於理性的思辨。現在很多學生都很反感死記硬背,可見人心如果是封閉和壓抑的,跟學習的知識既沒有理性的對話,也沒有感性的融通,知識對於人來說就是死的,人們就無法從這樣的學習中獲得意義感。很多學生會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做出很極端的行為,其主要責任往往不在學生,而是我們整個成人世界呈現出心靈的麻木,甚至有些所謂的「專家」認為這種現象都是時代進步所必要的犧牲,陽明先生如聽到這種觀點大概會再次感嘆:「斯人淪於禽獸夷狄,而猶自以為聖人之學。」
圖4 | 通過「主客對立」的辯證辦法來接回「天人合一」的傳統
陽明心學興起於明朝中晚期,作為中國最後一股原創性的思潮,心學可以融合儒釋道三教,其關鍵點就在於它將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自性」(Self,亦可稱作良知或心體)提煉出來,使得「聖人可學而至」,成聖這件事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幻想。因此,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只有通過對「心體」的體證(做工夫)與論證(客觀知識的架構),才能貫通學術界與民間,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才可能成為現實,否則便是無水之源,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最後,陳復教授為大家解釋了「中國」這一概念的真實意涵,《說文解字》裡寫道:「中,內也。從口一,下上通也。」這是說「中」是指人的內在,當人嘴巴說出的話與他內在想的內容合一,那人就能與上天交通,這交通就是相互感應的意思。而對於「國」(正體字為「國」),《說文解字》說:「或,邦也,從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這個「國」字是指手執幹戈來保衛土地的意思,後來就直接解釋做「家園」。因此,「中」與「國」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指「德性的家園」應用心體的概念於社會,其目標就是在實踐理想的中國 。
圖6 | 左為著名書法家廖慶華教授賜予陳復教授的親筆書法「轉道成知」,右為提出「轉軸世紀」(Achsenzeit)說的德國哲學家雅斯倍(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
陳教授衷心祝願「心體」有一天會成為華人的公共語言,使得「談心」這件事不再僅限於閨蜜間閒聊說八卦,而是男女老少皆宜,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觀念的探討回歸心體,活出康莊飽滿的人生,讓談論心性成為從學術到社會客觀存在的現象,中國再度成為「心之國」(或稱道之國)!
以上圖片來自陳復教授本次線上籤售會演講PPT
《轉道成知》新書線上籤售會回放視頻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中華本土科學會副理事長。臺灣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海峽兩岸心理諮詢協會創會理事長,曾任臺灣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兼生命教育研究室召集人、教育部高中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致力於倡導心學復興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