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從食性上把動物定義成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兩大類,但是這只是比較狹義的說法,草食動物並不是只吃素食不吃肉食,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人」也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就像北美洲的雪鞋兔,一樣會吃腐肉,可見兔子確實可以吃肉的。
不過肉食動物就有點不一樣了,肉食動物和他的名字一樣「動物如其名」,一般都很少吃草,但這又是為什麼呢?
肉食動物為什麼卻對像草一樣的食物提不起興趣呢?
食草動物吃草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器官和食肉動物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食草動物的器官裡有纖維素酶,而且也有適合纖維素酶發揮相應作用的地方,這樣它們可以利用纖維素酶將草消化成身體中所需的營養成分,草裡面還含有許多的蛋白質、纖維、脂肪糖類等。
由於身為食草動物的它們性格都不如食肉動物兇殘,所以它們吃草相對於肉應該是比較容易普遍的存在。
當然最重要的也是由於用盡廢退的原則,食草動物的器官大多數都是後天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它們沒有迅猛強大的力量,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是不可能去吃那些強大的食肉動物,就算它們吃肉食也都是體積比較小,而且好捕捉的動物或者是動物的屍體。
而食肉動物就像老虎獅子,它們的胃腸道中均不含纖維素酶,它們沒法消化植物纖維,容易造成它們消化不良,甚至會拉肚子,最重要的老虎獅子都是常年吃肉的動物,因此它們的門牙虎牙非常發達,而咀嚼的牙由於長時間不用大多都已經退化,所以即使它吃草也無法咀嚼咽下!
總的一句話來說,一切動物的食性不過都是自然選擇的原因,把它們演化成現在適合生存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