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
油畫是個外來的畫種。
有人說,中國古代的漆畫就很像油畫的雛形,是它影響了歐洲油畫;更有考證說,中國古代也有用油來調合顏料作畫的,但這些僅僅說明世界文化是可以互相交流和融合的,而油畫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則大約產生於15世紀初的歐洲,時間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期。
可見油畫的成形比國畫遲很多,中國的丹青發展到了明朝,已經是分類眾多,流派林立的成熟畫種。
其實,在12、13世紀的歐洲已經有人嘗試用油調色作畫,但一直沒有人沉下心來認真的研究、探索,所以很長時間內未找到理想的調和油劑。
在15世紀以前,古代歐洲人採用過種種材料和製作技術來從事繪畫行為,其中有蠟畫、溼壁畫、膠彩畫和蛋彩畫等等,這些畫種的工具材料和繪製方法,才是油畫的真正雛形。
時間到了15世紀初,在古代歐洲的尼德蘭地區,出了兩個大畫家——凡·艾克兄弟。
老大叫胡伯特·凡·艾克,小弟叫揚·凡·艾克。
有史家說,這兩位不是親兄弟,因為他們畫法相近,又在一起搞項目,像《根特祭壇畫》就是他倆合作完成,所以人們為了方便,合稱為「凡·艾克兄弟」。
凡·艾克兄弟愛琢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並試著去解決它。
他哥倆覺得,溼壁畫用生石灰調色,作畫很不方便,手感不好;而蛋彩畫不易保存,作畫成本過高,不適合大製作。
於是他們開始鼓搗一些新材料,不斷嘗試運用到作畫中來,雖然沒能降低作畫成本,但是他們驚喜地發現,所採用的亞麻仁油、核桃油,調合顏料後,乾燥速度適中,顏色附著力強,色澤也較為鮮豔耐久。
經過凡·艾克兄弟的反覆試驗,才使調合油和光油臻於完美,解決了繪畫調色這一技術難題,自此,這種材料和技術便廣為流傳,遍及歐洲,很多趨利商人和工廠也投身研發顏料和調色油,油畫成為西方繪畫的主要手段。
油畫,正式成為獨立的畫種。
油畫採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是經過很多人、很長時間的研究探索,才得以完善成為一個獨立學科,凡·艾克兄弟只是發明了調色油,但人們也懶得去考究太多,總不能說是像孫悟空那樣憑空跳出來,是吧,於是大家就借託認為是凡·艾克兄弟發明了油畫。
凡·艾克兄弟躺贏。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油畫的工具材料逐步更新完善,油畫技法也不斷改革演變,今天的油畫也是流派林立了。
俄羅斯油畫,賞心悅目的色彩,美
法國印象派,油畫大師歐仁·布丹,他把漁港畫得這麼美
色彩淡雅,色調漂亮,美國印象派畫家羅賓遜的風景油畫
謝謝閱讀,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