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厄韋特,你為什麼又要開始出攝影畫冊了呢?他的回答總是很幽默:
「我在這個行業呆得太久了,絕大多數圖片編輯都以為我已不在人世。我總得
做點什麼,不是嗎?」 厄韋特的境界非常難以抵達,需要人性的力量,需要諷刺
的幽默以及無窮的同情心,還有面向未來的寬宏大量。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
與傳播學院教授,中
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從事攝影教學和攝
影理論研究20餘年,
具有豐富的攝影策展經歷。
[/box_left]
1928年 艾略特·厄韋特出生於巴
黎,童年時代在米蘭度過;
1938年 全家回到巴黎,第二年隨
即移居紐約;
1941年 搬至洛杉磯。他對攝影的
興趣源自於少年時代生活於好萊
塢的經歷;
1948年 厄韋特到了紐約,遇見了
愛德華·斯泰肯、羅伯特·卡帕以及
洛爾·斯特萊克,對他的攝影經歷產
生了重大影響;
1949年 艾略特·厄韋特到法國和
義大利短暫旅行之後,回到紐約開
始了專業攝影家的生涯;
1951年 從軍,並且在德國和法國
從事攝影工作;
1953年 他在羅伯特·卡帕的介紹
下加入馬格南圖片社;
1954年 正式成為馬格南圖片社成
員。在以後的四十年時間裡為世界
各地的著名雜誌拍攝了大量的新聞
攝影,圖片報導以及廣告宣傳作品。
其中因為他拍攝了政治家尼克森和
赫魯雪夫1959年在莫斯科國際工業
展覽會上的辯論照片,因而獲得了
世界性的聲譽;
1960年 晚期擔任馬格南主席達3
年之久;
1970年 開始拍攝電影,他曾經出
版了多本畫冊,在世界各地的著名
博物館以及畫廊舉辦過個展,包括
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當代
藝術博物館等。
許多人都認為厄韋特的照片對他們很
有幫助。參觀他的展覽是一次特殊的
體驗,是和所有的觀眾一起分享喜悅的
過程。
厄韋特的畫冊就像是一個急救包,在遇
到煩惱和困惑的時候,厄韋特的畫冊可
以帶來全能的療救,幫助復甦人性的情
感,減緩生活產生的憂鬱症。
厄韋特的攝影是伍迪·艾倫式的,帶有機
智,幽默和嘲諷,有如哲學的宏大卻又簡
單明了。
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首先感到的是幽
默,但是實際上智慧的力量早在幽默之
前。這是一種善於從司空見慣的現實生
活中透露出來的智慧,甚至涉及倫理道
德以至於政治的範疇。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厄韋特實際上就
是一個政治攝影家。
厄韋特的每一本畫冊似乎都是鴻篇巨
制,都會包括數以百計的照片。他那本
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私人精選》當然是
最為完美的一本。然而瀏覽完所有的
經典之作,卻會發現可能失去世界上一
些獨一無二的生活景觀,這就需要我們
找他的其他畫冊。
於是厄韋特就從他無以窮盡的檔案中
搜羅出一些我們沒有看到過的、出人意
料的作品,於是就有了《Unseen》這
本畫冊。這是一次以非常私人化的眼
光挑選出來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其實,就我個人的理解,相對於卡蒂
爾—布勒松來說,厄韋特的瞬間把握似
乎顯得更為鬆散,但是卻蘊含了更為豐
富的幽默色彩和機智感。
他常常會在「決定性瞬間」之前或之後
按下快門,找到一種更合適他的視覺
語言,從而也和其他攝影家拉開了距
離。在談到與被拍攝者的關係時,厄韋
特的回答依然簡潔而明了,「對我來說,
攝影只有很簡單的兩步——觀察,按快
門。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本能反應,我只
是恰巧拍到了那些照片而已。」
更為重要的是,他在60年浪跡天涯的漫
漫長途中,以看似不經意的拍攝積累,完
成了多個需要數十年才可能積累起來
的專題畫面,因此,他的題材的多樣性、
豐富性尤其是深入性,似乎還難以有哪
一位攝影家在真正的意義上和他抗衡,
這也是我十分喜歡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