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4月1日電 題:華人李旭日的「廣州夢」:建世界一流眼科學實驗室
中新社記者 楊薇
「終於等來了回國的機會,希望帶領我的團隊在中山眼科中心打造一個世界一流的科研平臺。」國際著名血管生物學家、瑞典籍華人李旭日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2012年,她作為廣州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全職加盟中山大學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任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
來中國前,李旭日曾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眼科研究所研究員、血管神經生物學研究室主任。1993年,她遠赴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攻讀博士,此後一直留在歐美發展,從事新生血管和生長因子生物學領域的研究,有多篇論文在國際頂尖科研期刊上發表,並先後獲得5項國際發明專利。
李旭日稱,多年一直在海外科研平臺上工作,非常渴望能參與打造屬於中國人自己的世界性科研舞臺。當她得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院長劉奕志正打算將該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創新性醫院,並希望有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加盟其中時,她被這一長遠規劃和遠見卓識所感染,「是時候來中國工作了」。
一個醫院要想得到國際認可,其醫療和科研水平必須保持世界領先地位,而這需依靠醫院先進的基礎研究水平和國際一流人才的支撐。李旭日的到來無疑加強了中山眼科中心的科研力量,她主要從事三個領域的研究: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眼部神經和血管保護、視網膜血管和神經系統相互作用。
「工作狂」是李旭日的自我評價,「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我都喜歡待在實驗室。」她希望來到廣州後,能通過自己對科研的熱愛,感染更多人參與其中,帶動更多人為中國眼科學發展做出努力。目前她的團隊將有數篇科研論文申請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
為醫院招攬國際人才也是李旭日的任務。她正計劃從美國引進兩位在眼科學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外籍研究員到中山眼科中心來。目前,已有數名國際頂級眼科學專家和學者到該眼科中心參訪並進行學術交流。「當他們知道我們的計劃之後,表示有很強烈的參與感,強調會以各種形式支持和推動中山眼科中心邁向國際化。」李旭日說。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在邁向國際化進程中已取得重大進展,亞太眼科學會永久會址和秘書處將於2015年搬遷至中國廣州,這一擁有19個成員的亞太區域性眼科專業組織落戶中山眼科中心,將有助於廣州成為亞太地區國際化高端眼科醫療基地。在李旭日看來,這也是中山眼科中心邁向國際一流機構的重要一步。
李旭日規劃了一張藍圖,她希望用3年時間把眼科中心的眼科學實驗室建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平臺,讓眼科中心的基礎研究得到世界的關注和認可,試圖為人類疾病提供全新且效果更好的治療方法。「我會一直待在廣州,帶領我的團隊一起完成,這是我的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