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芬蘭妹子的照片發現,她們有典型歐洲人的白皮膚和金色的頭髮(芬蘭的金髮比例是北歐各國中最高的),但是細細的觀察又發現,她們的頭骨和面部輪廓幾乎是和我們亞洲人一樣的。
「芬蘭人的基因是世界上和我們華夏民族DNA最接近的民族,被稱作華夏- 芬蘭人種,所以從人類民族學的角度來說, 芬蘭人是我們華夏族的表兄弟,也是唯一的表兄弟!他們和我們只是膚色、發色不同,頭骨、面部輪廓幾乎是一樣的。」
對於這一種現象,有外國網民在美版悟空問答Quora上問:「為什麼芬蘭人看起來像中國人?」有很多人從遺傳學和人類遷徙路線給這個網民分析了原因。
「參考來自芬蘭本地人口的樣本,佔主導地位的北歐基因佔57%,即35000年前到達芬蘭的狩獵者,之後有17%的地中海和西南亞洲的人到達了這裡,剩餘的基因來自中東和東北亞,10000年前,中東的農民帶著農業技術來到了這裡(有證據表明最早的中國人是從中東遷徙過去的),傳播農業的同時也傳播了他們的遺傳模式。因此,芬蘭人的體內有中國人的基因。」
「據幾位人類學家說,芬蘭人起源於西伯利亞中部和西部,關於語言,芬蘭語是烏拉爾語系的一部分,根據人類學的研究,他們的祖先來自亞洲,後與高加索人混血。在芬蘭東部和拉普蘭,芬蘭人頭髮較黑,看起來像中國人,一些芬蘭人的長相分享了東方和歐美的特點。」
還有人回答說,「芬蘭人不僅看起來像中國人,他們的語言也與印歐語系無關,更接近亞洲語言。」
對歐洲有些了解的朋友估計知道,歐洲幾乎所有的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地區一共有4個國家,其中挪威、瑞典和丹麥三國語言非常接近,但芬蘭卻和他們語言差異極大,彼此間幾千年的相互往來都沒能使其語言有太多的共同點。這是為什麼?
公元1730年,瑞典學者魯德貝克通過研究確定了芬蘭語和匈牙利語100多個同源詞,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芬蘭和匈牙利的祖先是同源的。
並且有確切的歷史文獻記載:匈牙利人基本上是在公元9世紀前後從亞洲遷入歐洲的遊牧民族馬札爾人的後裔,而且馬札爾人與更早從亞洲遷入歐洲的匈人之間似乎又有一些間接的聯繫。
那麼,芬蘭語與匈牙利語的接近就說明這些族群大概率在不算太遠的古代擁有共同祖先,這也就意味著:芬蘭民族其實也很有可能是源於亞洲的民族。
史地不分家,地圖上的歷史才是真正的歷史
歷史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構成的坐標上,上演的永不休止的連續劇。但以前學歷史,大家多關注事件上演的時間,卻忽略了發生這些事件的更為重要的舞臺。這樣就會記憶了大量的時間點和人物,卻忽略了發生的空間位置。
而地理就是說明各個事件的空間地理位置的一門學科,沒有空間概念的歷史會被「懸空」,這樣你學歷史的過程就變成了簡單的死記硬背,缺少空間地理信息的歷史,便成了無源之水。
地圖上的歷史,才是真實的歷史,《百家講壇》主講人魏新編著的《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就真正落實了「史地不分家」的說法。圖史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必要方式。看得懂地圖,就能讀取出許多的歷史信息。然後你就能告訴理直氣壯地告訴別人:「誰說歷史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古板學科?」
年輕有為的魏新老師講述幽默獨特,很多冷硬枯燥的歷史故事,都被他講述得栩栩如生。這套書也是延續了魏新老師輕鬆幽默講歷史的風格,非常適合6-12歲小孩子閱讀。
普通的歷史書都是黑字白紙,只介紹歷史人物和事件,卻讓孩子對歷史沒有空間上的概念,難怪很多的孩子都會厭煩學歷史。但是這本書中採用了精美細緻的全景地圖,一頁又一頁,猶如在看一張張在不同空間位置上的全景歷史時代縮影照片。人物形象逼真,色澤柔和,在視覺上對於孩子的衝擊不亞於內容的本身,讓孩子一眼就能直觀的看穿世界歷史和文化。
這本書中有多張全景圖,586個知識點,而且還利用「時間線」,將中國和世界兩條歷史脈絡分割開來,讓孩子很清楚了解到同一時期,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哪些歷史變遷。同時還有隨書附贈60節的音頻歷史故事,可以讓孩子邊聽邊看,享受視聽盛宴。
除此之外,在本書裡還能學到生物、醫學、建築等,簡直就是個寶藏繪本,孩子想要學的知識都能在裡面找到。在讓孩子輕鬆了解中國與世界的歷史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知識。我們始終堅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講孩子聽得懂的世界史,讓孩子愛上世界史。讀了這套書,孩子初高中再學歷史,真的會毫不費力。
願你的孩子,從小就在對地理的興趣中學習歷史,擁有更大的眼界和世界的大格局,在起跑線上,領先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