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節,你去杭州灣溼地公園看袋鼠了嗎?
杭州灣溼地公園,最近從澳大利亞悄悄引進了一群袋鼠,還專門給它們劃了一片「領地」。
剛剛過去的這個國慶節,運氣好的遊客,已經能碰上袋鼠出來放風了,寧波人的微信朋友圈裡也多了不少袋鼠的小視頻。
那麼,這群袋鼠在溼地公園裡的新生活,還適應嗎?
10隻袋鼠坐飛機到寧波
一路上最怕它們拉肚子
昨天,記者在杭州灣溼地公園內,見到這群新客人:10隻大袋鼠。
它們的新家,就在溼地公園內萌寵島附近,水上森林邊上的一塊區域,佔地面積近1千平方米。
飼養員說,這次引起的有兩個品種,赤大袋鼠和灰大袋鼠。
近距離一看,10隻袋鼠個個都是大塊頭,矮的1米左右,個頭高的有1.8米,威風凜凜。
飼養員說,新到的袋鼠,有成年體,有亞成體,平均年齡3到4歲,相當於人類的20歲,正是最好的年華。
它們都是從澳大利亞引進的,9月26日剛剛到達溼地公園。
這些大長腿,是怎麼運來寧波的呢?
飼養員說,坐飛機啊,先是空運到寧波機場,等過了檢疫關,再用大巴車運到杭州灣新區。
袋鼠運輸,相對於其他動物,還是比較省心的。
袋鼠性情溫順,膽子又小,所以一路上,飼養員儘量保持自然的環境,少去打擾它們,讓它們自由進食,想睡就睡,想吃就吃。
最擔心的問題,是怕袋鼠水土不服拉肚子,所以飼養員特意準備了水果和青草。好在一切順利,2個小時不到,車子安全抵達國家溼地公園。
如果看到兩隻袋鼠打拳擊
那是它們在為了愛情爭鬥
昨天,飼養員特別告訴記者,10隻袋鼠中,有四隻「準媽媽」。
只不過和人類不同,袋鼠的懷孕期僅有一個月,孩子的孕育主要靠育嬰袋,寶寶需要在媽媽的口袋裡面呆6-7個月。飼養員說,剛剛就有一隻袋鼠寶寶結束了育幼期,離開袋子了。
飼養員說,袋鼠是群居動物,為了爭奪配偶,公袋鼠之間還經常會發生拳擊戰:兩隻公袋鼠會先用兩個前爪相互掐,然後整個身體靠雙方的尾巴支撐,前面爪子對掐還不夠,兩隻後腿還要相互對拽。
它們交手,還不是一次定勝負。一般都是多次交手,一直打到一方認輸了。之後贏的一方就會帶著母袋鼠溜達,而敗的公袋鼠只能耷拉著腦袋,鬱悶地躲到角落去。
所以如果你看見兩隻袋鼠打成一團,那可不是在健身,那是在搶老婆啊。
不過,溼地公園的這群袋鼠部落,大部分是母袋鼠,公袋鼠只有3隻。飼養員說,這些公袋鼠簡直太幸福了,不僅不用搶老婆,還能享受一夫多妻的待遇。
雖然被圈養,但袋鼠們野性猶存。比如警覺性很高,一旦有人靠近,袋鼠覺得有危險,會撒腿就跑。
它們選擇休息的地方,也一如野外般的隱蔽,喜歡隱藏在蘆葦草的後面。
為了幫助袋鼠適應環境
公園還特意引進了一批羊駝
為了迎接這些袋鼠,溼地公園也做了不少準備工作。
比如為了打造袋鼠部落的居住環境,溼地公園投入15萬元,新建了700平方米的袋鼠苑,供它們休息,秋冬季來臨,考慮到天氣轉涼,還在室內裝置了加熱器。
而在室外,為了模擬生長環境,溼地公園重新鋪設了草皮,建造茅草屋,還請專業管理員進行餵養管理,為了增進營養,袋鼠吃的都是進口的苜蓿草,另外還有胡蘿蔔、蘋果等水果餐。
袋鼠喜歡洗沙浴,於是溼地公園在草坪上還放置了一些沙子,幫助它們清潔身體。
在澳洲,不少農場的袋鼠跟羊駝是混著養的。因為羊駝天生大眼,看到敵人來襲擊,會發出哼唧哼唧的叫聲,也被稱為農場的「御宅神獸」。於是溼地公園內,也沿襲了這一傳統,在袋鼠苑隔壁,也新建了一座500平方的羊駝苑,請來了六隻「神獸」陪伴袋鼠。
飼養員說,目前溼地公園在嘗試進行圈養模式,根據袋鼠的習性,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新環境。他建議遊客觀賞時,不要跨越竹籬笆的範圍,觀看時候不要隨意投餵食物,以免驚嚇到它們。
袋鼠的活動區域有限制
公園表示不會影響溼地環境
溼地公園內養袋鼠,記者還是頭一回聽說。
但袋鼠畢竟是普遍生活在大草原上的動物,它們對溼地公園的環境是否會有影響呢?
記者特意諮詢了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結果他們也撓頭,說袋鼠是外來物種,對此沒有研究。
那麼杭州灣國家溼地公園,自己怎麼說?
溼地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溼地分成公共展示區和生態保護區兩塊,目前袋鼠、羊駝所在的區域,是公共展示區,並不是生態保護區(範圍包括涉禽和遊禽活動區、處理溼地區、水禽棲息地區、鷺鳥繁殖地及有林溼地區)。
對於生態保護區,溼地公園嚴格按照溼地保護的理念,每年特定時間為了保護棲息環境,也會定時休園。
而袋鼠所在公共展示區,是遊客遊覽的區域。在引入前,他們也就溼地的土壤、氣候等是否適合引入袋鼠等動物,諮詢過相關專家的意見,另外,園區飼養新動物的情況,也得到了林業部門的批准。
負責人說,這麼做,除了增加景區的觀賞性和體驗感,溼地公園的目的,也是希望讓市民能近距離接觸動物,起到了環境教育的意義。
不過,負責人強調,引入的袋鼠、羊駝等物種,數量是有限的,活動區域也是限制的。「我們不會讓動物散養,也不會影響溼地的生物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