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谷鄉村旅遊」七個大字赫然醒目,矗立在佛坪縣西岔河鎮銀廠溝村委會門前的小廣場上。借精準扶貧東風,發展旅遊的夢想在銀廠溝村落地開花。發展旅遊產業,帶來了新希望;觸網直播賣貨,增加了新出路。
生態旅遊直播、助農帶貨直播……「直播電商+精準扶貧」讓這個秦嶺小山村的農產品「線上+線下」雙雙走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引進了秦農年華直播間,採用「內容+網紅KOL+電商」的發展模式,促進了特色農產品「賣得好」「賣好價」,一次網紅直播中村裡農產品的銷售額超過了100萬元。
「最開始當村幹部時,村裡沒有出村的路,水電不通、通訊全無。一眼望去看到的不是農田就是荒山。有想法的出去施展拳腳,留下的守著薄田維持生計,日子過得不容易!」時至今日,村支書馬光明談及過往,最深刻的記憶仍是多年前村民一年辛苦到頭掙不到錢,指望著耕田種山蓋起新房就像白日做夢。他認為,傳統農業、產業的路子在這行不通,更別說行得遠。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銀廠溝村的產業版圖可以說日漸豐富——從無到有,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農產品,逐步建成獼猴桃採摘園、食用菌生產基地……
從有到新,以「鄉村旅遊」為突破打造「網紅小鎮」,建貝殼山居精品民宿,修觀光休閒垂釣園,設七彩百合花卉基地……
從新到融,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產業融合發展初見成效,全村村容村貌、旅遊環境、特色產業齊頭並進。
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成為佛坪縣鄉村振興的「樣板村」之一。
實踐中,銀廠溝村按照「黨支部+扶貧互助合作社+黨員幹部+貧困戶」模式,成立綠葉仙棕山棕專業合作社、相金養蜂專業合作社、大山獼猴桃專業合作社。除五保貧困戶外,動員有意願的貧困戶加入產業專業合作社,籤訂協議書,實現加入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全覆蓋,採取直接參與發展或代管代養等形式,幫助貧困戶增收。
一個個項目託起脫貧的夢想,一塊塊基地奏出致富的樂章,徐徐鋪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書寫了脫貧攻堅的答卷:發展產業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還有效帶動了貧困戶和閒散勞動力增產增收。
「一年有超過110人次參與務工,取得勞務收入160萬元。」馬光明感慨地介紹道,改變最大的還是大家的思想觀念。村子還是原來的那個村子,生活卻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不就是天天在過年!我們繼續努力會過得更好。」
年近五旬的李華德是脫貧攻堅的見證者和受益者。銀廠溝村的美麗嬗變,點滴背後凝結著中央網信辦的智慧和努力。2016年,中央網信辦對口幫扶佛坪縣,將銀廠溝村列為重要幫扶點,下派了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3月來駐村的第一書記訾雪巖說:「村裡藉助直播擴大了土蜂蜜、金絲皇菊等特色農產品的銷路,這些山珍地寶真正成了大城市餐桌上的珍寶。」
「將以『金銀谷』新型農業觀光產業園現有規劃為基礎,加快推進『網紅小鎮』建設,以特色產業為依託,發展電商驅動的網紅經濟,幫助村民持續穩定增收。」馬光明說,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讓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把村子建設得更加美好是他的初心和夢想。
佛坪縣銀廠溝村。(圖片來源 佛坪發布)
「直播電商+精準扶貧」讓這個秦嶺小山村的農產品「線上+線下」雙雙走紅。(圖片來源 佛坪發布)
七彩百合花兒扮靚了小山村。 吳燕峰 攝
金絲皇菊。(圖片來源 佛坪發布)
村裡藉助直播擴大了土蜂蜜、金絲皇菊等特色農產品的銷路,這些山珍地寶真正成了大城市餐桌上的珍寶。(圖片來源 佛坪發布)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