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產品的消費決策者與實際使用者分離,產品的設計者遵從誰的意願?做用戶體驗是技術問題,也是價值觀的選擇。
近年來興起的穿戴熱潮中,兒童手錶一枝獨秀,逐漸壯大,消費者漸眾,滲透率漸高,成為都市家庭消費的新寵。一塊手錶集通訊、社交、陪伴、音樂、日程提醒、定位護航等功能於一身,對於孩子、家長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但是,很多家長買了手錶,孩子卻不用,又是怎麼回事呢?
為家長設計 孩子缺乏興趣
產品體驗是決定用戶留存的關鍵因素,好的產品,一定是符合用戶操作習慣的,使用中讓人覺得舒服。幾年來,兒童手錶越來越多了,家長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是不少爸爸媽媽會遇到孩子不願意佩戴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多數手錶還是照搬手機的設計思維,因為簡單,拿來即用,但缺乏對兒童群體的關注。
有些手錶一味地迎合家長的需求,利用並放大家長對兒童安全問題的恐慌,在設計上也趨向功利化。有些手錶為提升「性價比」,堆砌了很多並不實用的功能。孩子作為產品的實際使用者沒有被關注,是當前兒童手錶在產品體驗設計上的普遍現象。
從孩子視覺出發 做均衡的產品
當消費升級成為多數人的主動追求時,用戶不再停留在對產品功能性價值的追求,顏值、體驗在消費決策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Kido團隊的工程師很多都已為人父母,在設計Kido的過程中,主創人員也在不斷觀察孩子,甚至邀請眾多小朋友來試用、體驗產品。Kido產品負責人說:我們從來都是以用戶為第一視覺來思考產品,現在是,將來也是,無論是功能上還是視覺上,我們的第一追求是讓孩子喜歡。
要滿足兒童要求,又要滿足家長要求,是兒童手表面臨的一個困境。但唯有深入洞察、堅持體驗為先,不斷探索,才能以更好的作品實現平衡。
那些讓孩子喜歡的
產品設計反映的是對用戶的尊重與理解。兒童手錶的屏幕尺寸較小,可呈現的內容有限,可操作的空間也十分有限,因此更應該強調「less is more」的設計原則。不同於多數產品的九宮格設計,Kido專為孩子打造了場景式的動畫菜單,包含各種豐富的動畫交互,不僅有趣生動,也更加直觀易懂。打開Kido兒童手錶,給人的感覺是簡潔、舒適。每屏僅一個功能,小朋友上手很輕鬆。
從功能上看,Kido也在努力保持克制。對孩子來說,多不等於好,太多的功能堆疊,未必是孩子喜歡的。兒童手錶的第一屬性是通信,手錶起到連接孩子和家長的作用。所以通話、語音是最重要的。Kido在業界首推4G全網通,就是在基礎功能上下功夫,為用戶的第一訴求提供更好的服務。
以AI驅動 賦能兒童教育
16年中,Kido在業內首推AI機器人,一方面可以像百科全書一樣,回應孩子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像個隨身小朋友,可以陪孩子聊天。據悉,目前Kido機器人的月活躍次數已經突破5000萬,這意味著每個月小朋友會向Kido提出超過5000萬個問題。如果說電話、定位是功能性的滿足,那麼機器人則體現了愛與陪伴的產品設計初心。兒童手錶藉助AI,也開始介入到兒童教育中,幫助孩子獲取知識、塑造心理並挖掘、培養特長。
在Kido手錶中,我們看到了近年來大熱的人工智慧技術從概念走向應用,最前沿的技術藉助具有親和力、趣味性的方式走向消費者。
無論從UI表現還是AI引入,Kido呈現了兒童穿戴領域新的可能性。而在未來,人工智慧還將繼續革新、滲透,兒童手錶又將以怎樣的方式賦能親子關係的建立、兒童教育,需要上下遊的合力,也需要更多Kido們的專注投入、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