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
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
的確,面對孩子要求玩手機的請求時,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復,有可能會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手機是把雙刃劍,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是我們的永恆的課題。
大多數人都無法抵制手機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
單就健康而言,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
其他的危害會在本文詳盡道來。
之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
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
另外50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
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 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
近期,英國《每日郵報》更撰文指出,兒童用手機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等健康問題。
英國華威大學的傑勒德·凱都博士警告說,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呢?
1. 智慧型手機影響兒童健康。
智慧型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
另外,沉迷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2. 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抑鬱症的機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孩子。
3. 手機損傷腦神經。
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4. 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裡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整天沉迷於手機世界裡,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5. 容易導致睡眠障礙。
可能大家都知道,孩子頻繁使用智慧型手機會引起視力下降。但更可怕的是會引起睡眠問題。
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遊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建議:
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淨,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遊戲「照看」。
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癮。
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遊戲。
建議:
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1. 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之前有父母問,孩子玩手機時間已經很久了,不讓他玩,就大哭大鬧的,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二來是可以提前提醒他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說話要算話。
我們家平常不讓熊熊看電視,但會讓他玩一下IPAD,每次只能玩10分鐘,一天最多不超過兩次,每次還剩個兩三分鐘的時候,我就會提醒下他,告訴他還有多長時間,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10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提前提醒下孩子,讓他有個時間準備結束,對於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接受。
當然,這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也不必規定的那麼死,有的節目時間長一點,二三十分鐘,看看也無妨,但每天總共的時長最好不超過1個小時。
只要一直保持這種規則,孩子就會逐漸習慣的,這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處的,畢竟孩子都沒什麼自制力,還是需要父母通過在生活中幫孩子遵守規則。
2. 通過電子產品學習。
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可以教孩子了解到電子產品的優點,讓孩子通過電子產品學習到新的知識。
例如:手機的地圖功能,有一次,晚尖峰時間,我要帶熊熊趕著去較遠的地方聽演奏會,於是我就告訴熊熊用百度地圖查詢出行方式。
我們倆是搭地鐵出行的,在路上,每到一站,我都給熊熊看一下地圖上我們的實時位置,出了地鐵再跟著導航往前走,這樣一下子就讓孩子把電子產品裡的信息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了。
除了地圖導航功能,還可以讓孩子學著拍照、錄像、天氣預報、微信語音信息等和生活緊密聯繫的實用性功能。
再者,父母可以幫孩子挑選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節目,比如動物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並且時不時問一下孩子,這是什麼動物,那是什麼,解釋給孩子聽。
在平常的時候看些相關的繪本,帶孩子去動物園,那麼孩子從不同渠道接受的信息就全部結合起來了。
3. 找到能替代電子產品的活動。
有的媽媽說,孩子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就覺得無聊,不知道幹什麼好。
所以說,除了使用電子產品以外,讓孩子培養點興趣愛好,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學畫畫、學下棋等等,每天都需要練習,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或者帶孩子爬山、遊泳,讓孩子全身心都鍛鍊了;還有親子閱讀、親子遊戲,這些都是能夠幫孩子綜合發展的有益的活動。
怎麼樣?感覺還不錯吧!家長只要多點去思考,孩子就會有更多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