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套出來、還進去,持卡人欠的錢其實一直沒還清——警惕「套現貸」的套路(理財參謀)
人民日報 柴 金
「套現貸」的還款模式,是通過在信用卡帳單日和還款日的間隔內循環套現、還款,將本期帳單挪到下期。民生銀行有關人士提醒,不論是「套現貸」還是信用卡套現,只要存在套現行為,商業銀行都有權對持卡人採取降低授信額度、將信息錄入徵信系統等措施
近日,一種被業內稱為「套現貸」的信用卡還款方式漸趨流行。據了解,「套現貸」的運作模式是,信用卡持卡人通過手機客戶端將卡片與代償平臺綁定,導入帳單後,代償平臺便可以模擬持卡人在商家刷卡消費,把信用卡餘額的資金套出,再將套出的資金交給指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由其向銀行還款。在這個過程中,代償平臺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作為回報。
按照通行規則,信用卡帳單日後的消費全部為下一期帳單還款額,而還款日前的還款都算本期還款。「套現貸」還款的套路,實際上是通過在帳單日和還款日的間隔內循環套現、還錢,將本期信用卡帳單挪到下期,並一直滾動下去。
「把錢套出來、還進去,持卡人欠的錢永遠還不清,只是銀行不催收,信用記錄暫時沒問題。只有用自己的資金把錢還了,才算是真的還清。」某信用卡市場資深研究人士說,從金融消費的適當性來看,信用卡是持卡人與銀行之間建立的信用關係,銀行應該嚴把信用卡評估審核關。如果持卡人找信用卡代償平臺幫忙還錢,說明其本身還款能力有限,不符合信用卡審批標準。
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今年5月發布公告指出,「信用卡代還」結合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運營平臺共計140餘家,其中網站平臺70餘家,手機客戶端有80餘款。
公告介紹,這類業務主要有「套現貸」、信用卡套現、平臺代償三種模式,前兩者都存在信用卡套現行為,後一種則是由平臺代替持卡人還款,並取代銀行成為持卡人新的債權人。公告也提示消費者,「信用卡代還」業務涉及信用卡違規套現、信息洩露等潛在風險,需引起高度關注。
民生銀行有關人士提醒說,持卡人應注意「套現貸」的相關風險:不論是「套現貸」還是信用卡套現,對已經確認存在套現行為的信用卡持卡人,商業銀行有權採取降低授信額度、止付、將相關信息錄入徵信系統和銀行間已建立的共享欺詐信息庫等措施。
多家「套現貸」代償平臺不僅需要持卡人的身份證號和信用卡號,還要求他們填寫信用卡CVV碼、有效期等大量隱私信息。對此,民生銀行有關人士建議,消費者應通過銀行正規渠道辦卡、用卡、還款,避免因信息洩露而讓詐騙分子有機可乘。如果代償平臺要求提供信用卡號、CVV碼、密碼等隱私信息,持卡人一定要格外警惕,避免自己的資金被盜刷,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