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遇見這部電影折服於這位男主角的神顏,和女主角朱麗一樣我也被外表蠱惑,先是看完了這部同名電影,然後瘋狂地找出原著譯本讀起來,甚至覺得還不夠過癮,又找出英語原著,英語能力所限,看不懂每個詞的意思卻也能意會。
朱莉在第一眼看見布萊斯的時候就知道了,她完了,她墜入愛河了。從布萊斯搬過來之後的幾年裡,她忍不住圍著布萊斯轉。看他耳廓上金色的絨毛,看他為單詞聽寫而煩惱……
初中之後,一切似乎不一樣了,他和全校的「花瓶」打得火熱,他甚至對她的熱情甚有偏見……她開始迷惑,她開始發現,一開始她為之傾倒的迷人的藍眼睛和他本人一樣空洞,淺薄。於是她開始反思,她「到底喜歡他什麼」。她有一個睿智的父親,父親畫家獨特的眼光告訴她,不能只看到一個人的某一點,有的人「整體之和大於一」,有的人「整體之和小於一」,這不是簡單的相加減,這要通過不斷的觀察,才能得出的結論。女主角朱莉,她懂得愛,她會愛,她明白了愛,她選擇對於淺薄而充滿偏見的他放手。
與此同時,在和朱莉一同成長的日子裡,布萊斯只有日復一日的厭煩,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個人永遠那麼有活力,為什麼功課永遠名列前茅,為什麼對老師總有問不完的問題,為什麼在鞋子上沾滿雞屎的時候,還能夠那麼快樂,為什麼那麼看重那棵梧桐樹?(原著為無花果樹)
這種偏見直到那棵可憐的樹被砍倒,布萊斯的外公看到了這個報到,這個勇敢的女孩用爬上樹的行為來捍衛這棵樹,雖然結果這棵樹還是被砍倒,但是布萊斯的外公看出了這個女孩的勇敢與可愛。他試著去了解她,外公讓布萊斯意識到,雖然作為鄰居這麼久,自己居然一點也不了解朱莉。他不願承認,那天晚上,外公告訴他,「有人住高樓,有人在陰溝,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怎麼會有人想要從朱莉貝克的身邊離開?他開始真正想要去了解她,他開始被她吸引,可那時她已經決定放棄布萊斯。
他無法,他想起朱莉的無數次邀請,請他爬上梧桐樹看一看,在梧桐樹被砍倒的那天,朱莉無數次請求他爬上梧桐樹來保護它。
於是,他終於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為她種一棵梧桐樹。
終於發現,這麼多年,他們終於可以好好的溝通了。
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少年時期的愛情始於顏值。這本書的作者是因為中學老師,她看過太多不懂愛情的少男少女們所謂的「愛情」,她想要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情不僅僅始於顏值,更是陷於才華,最後忠於人品。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