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高325米的華中第一高樓今正式啟用
圖為:溫四清總工程師接受本報獨家專訪
楚天金報訊(文/本報記者朱安璋 通訊員張煒 圖/本報記者譚新傑)總高度為325米,共68層的武漢第一高樓民生銀行大廈今日正式投入使用,這座建造12年的高樓有哪些「尖板眼」?
漢口金融一條街的中段,民生銀行大廈位於漢口建設大道與新華路交會口噴泉公園西側,共68層,總高度為325米,是武漢市目前建成的最高建築,也是華中地區第一高樓。
走在新華路上,只見一座高聳的通透建築,巍然聳立在前方,民生銀行大廈,尖尖的樓頂直指蒼穹,盡顯「王者風範」。
這麼高的一棟樓,萬一發生火災,人們如何逃生?大樓能否自保?昨日,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大樓設計者、武漢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溫四清和副院長李波。他們一一揭開這些謎團。
樓內設4層「避難層」發生大火可緊急躲避
「這麼高的大樓,一旦發生大火,裡面辦公的人們很難全部安全逃生,人們就可以就近躲藏到緊急『避難層』躲避,以爭取營救時間。」溫四清總工程師說,民生銀行大廈一共設置了4層「避難層」。
他說,高度超過100米的公共建築,就要依法設置避難層,即一層防火防煙、有獨立通風設備和照明設施的應急避難場所。它主要用於火災避難時人員的疏散和暫留,以彌補超高層給消防設備帶來的滅火能力不足。
一般避難層沒有裝修,以水泥牆壁為主,樓層本身可燃物小,周圍著火或者上下樓層發生火災也難傳遞。且安裝有巨大的通風系統,能維持室內外空氣流通。這些都對火情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從火區跑出來的人們因此得以暫時躲避。
李波副院長說,民生銀行大廈的4個避難層,分別設置在67層、43層、25層和9層,以滿足低區、中區和高區等不同樓層的避難需要,面積為每一層樓的一半。「在大樓裝修和後期運營中,這4層避難層絕對禁止出售或者出租。」李波還強調說。
記者發現,這棟68層的高樓,去掉4個半層的避難層,其實能使用的只有66層。每層樓的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左右,即相當於浪費了2600多平方米的面積。以1.5萬/平方米計算,開發商也因此損失近4000萬元。
厚塗型塗料保護大樓「抗燒」3小時
人們都知道,鋼結構大樓在發生火災時,經過長時間火烤,會發生鋼材熔化變形,而導致大樓坍塌。民生銀行大廈是如何抗損的呢?
溫總工說,大樓採用了2.4萬噸鋼結構,外面焊接鋼龍骨,龍骨外掛玻璃幕牆。為了增強鋼結構的抗損耐火性能,每一層樓由16根邊長1.4米的大鋼筒支撐,鋼筒內灌滿了混凝土,一可以增加鋼柱的強度,二可以增強耐燒性能。此外,鋼結構的外面,塗刷了一層厚塗型防火塗層,可耐燒3個小時。也就是說,大樓一旦發生大火,可確保鋼結構在3個小時之內不會因高溫而快速熔化,導致主樓快速坍塌。
頂層全景觀光塔俯瞰三鎮「第一觀景臺」
這座大樓的頂端,設計了一個全景式的觀光塔。溫總工說,設計景觀塔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大樓風載和造型結點構造等諸多難點。在67層、230米以上,採用了48米高的焊接球塔架,塔架逐層收進,形成頂部觀光層的空間效果,成為大廈結構的點睛之作。
溫總工說,第一高樓營業以後,這裡距離地面230米的觀光塔,將成為三鎮觀光的最好場所。有望複製上海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成為武漢「景觀第一樓」的新旅遊景點。
19部電梯載客高速電梯50秒登頂
大樓建築面積達13萬平方米,為了滿足人們上下樓,大樓內設置了19部電梯。其中,有兩部高速電梯可從地下室,在50秒鐘內,直達樓頂的觀光塔。其餘17部電梯均不能「一站直達」樓頂,需要在42層、層高6米的酒店大堂等樓層轉換電梯。
這兩臺高速電梯,也是大樓的消防電梯,使用單獨的電梯井和供電、通風系統等,發生火災時可以照常開通,而不是像其他普通電梯關閉。
300米高樓造價不菲
成本遠高於3座100米高層
資料顯示,一座200米高的建築成本遠遠高於兩座100米高建築的成本的總和,那麼325米高的這棟超高層建築成本,是不是將超過3座100米高建築成本的總和呢?
對於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李波副院長給了肯定的答覆。他說,一般100米高樓的造價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而超高層建築的造價一般高達每平方米 7000元至8000元。超高層的成本不完全是出於建築成本的原因,還在於設計複雜、工藝難度高等方面。
地下設置200停車位
湖底擬建大型「水下停車場」
記者了解到,民生銀行大廈設有地下3層空間,平時設為停車場,可停車200輛左右。在戰時,為人防工程,可以通過人防密閉門完成功能轉換,能有效地抵抗核武器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
那麼,200個停車位是否能夠滿足需要?李波說,按照現在的設計規劃,民生銀行大廈需要配建1500個停車位,現有的車位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不過,記者從武漢城建部門獲悉,新成立的武漢停車場建設管理公司,擬在噴泉公園地下修建大型「水下停車場」,規劃配建停車位1000多個,以滿足民生銀行大廈的停車需求。初步方案,是把附近的機器蕩子湖水抽乾,建設好停車場再放水。
武漢「第一高樓」為何修了12年
從1998年開工建設至今,這座武漢「第一高樓」何以修了12年之久?對此,一直負責民生銀行大廈設計的武漢建築設計院顧問總工程師郭必武透露說,主要原因是大樓的設計變更次數太多,導致工程量逐漸增加,也拉長了建設周期。
他說,該大廈最初叫「武漢國際證券大廈」,原設計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只有40層。到了2001年已建到第10層時,開發商武漢香利房地產公司老闆希望改成鋼結構建築。當年起,民生銀行大廈10層以上改為鋼結構,樓層加高到了68層。第二個施工難題是民生銀行大廈頂部的景觀塔,高48米,施工難度很大。導致工期延長到2004年3月,大廈主體結構才封頂。
大廈封頂後,又有一次重大變更:大廈40層以上原設計為五星級酒店改成寫字樓。這次變更再次延長了工期近兩年的時間。至今年11月,買下5層樓、拿下冠名權的中國民生銀行才開始裝修,於今日正式入駐武漢第一高樓。
至此,這座第一高樓建設周期長達12年之久。對此郭必武透露,正常情況下民生銀行大廈的建設周期應為3到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