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歲的老劉經營著一家公司,平時工作比較忙。不久前,老劉出現脖子酸痛的症狀,他以為是工作勞累引起的,於是就捶了捶肩頸。沒想到,他突然眼前一黑,感到撕裂般的疼痛,並出現視物旋轉、頻繁嘔吐、走路不穩等症狀。家人趕緊撥打120,將他送往醫院搶救,被診斷為急性腦梗死。醫生推測,老劉可能是多次叩擊頸部導致出現左側椎動脈夾層,引發了急性腦梗死。
□見習記者 梁露露
心血管病患者
不能盲目按摩肩頸
脖子疼了轉一轉或者按摩一下,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做的動作。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張杰說,其實這些不科學的動作,可能會造成頸部血管的損傷,導致出現頸動脈夾層。而頸動脈夾層會引發血栓,血栓一旦脫落堵塞血管,就會造成腦卒中。
張杰說,椎動脈起自鎖骨下動脈,動脈是人體內的交通要道,一方面要承擔著心臟搏出血液產生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還負責把心臟內的血液運送到每一個器官。動脈由內而外,可以分為內膜、中膜和外膜三層。內膜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和血液直接接觸,既要保證血液順利流動,又存儲著一定的凝血物質。中膜非常厚,由多層平滑肌纖維構成,具有很強的彈性。而外膜則分布著營養血管和神經纖維。
如果患者的結締組織發育不良,或者血壓嚴重偏離正常範圍,動脈的內膜就可能承受不住壓力,從而產生撕裂。撕裂後血液就會進入內膜、衝擊中膜,並在血管壁上形成一個假腔,這就是動脈夾層。而動脈內膜儲存有一定的凝血物質,動脈夾層形成的過程中,內膜因受損使得凝血物質釋放,此時由於假腔的存在,該處的血液流動速度下降,進一步加重凝血風險,最終形成血栓。
血栓一旦出現脫落,就會隨著血液到處走動,從頸動脈到顱內動脈,導致血管越來越窄。在這個過程中,血栓如果卡在某個地方,堵住血管,就會使大腦缺血、缺氧,造成缺血性腦卒中。
四個措施 保護肩頸
張杰提醒,心腦血管病患者想要保護肩頸,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自製鹽布袋子。用布條縫一個長形口袋,把大鹽粒裝進去,密封后放微波爐裡加熱幾分鐘。每天睡覺時枕在脖子下面,以感覺溫熱為宜,可以緩解頸部不適。
2.避免駝背。站立時儘量抬頭挺胸,駝背會導致脖子前傾,增加脖子受力,抬頭挺胸可以減輕脖子的負擔。
3.久坐時戴護頸枕。舒適又有支撐力的護頸枕,能讓久坐人群擺正姿勢,使脖子有正確的曲線。
4.不用過高的枕頭。平躺有利於休息,枕頭如果太高,睡前可把枕頭中間壓扁。合適的枕頭高度應該和自己拳頭的高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