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報網3月30日訊
今年2月退休的王大媽,每天早晨去農貿市場買早餐時,心裡總有個疙瘩,因為盛放熱包子的塑膠袋總有股刺鼻的塑料味。「不知道這樣的塑膠袋衛不衛生,吃了後對人體有什麼危害?」王大媽說,為了省事,她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但又沒法子。
「三無」塑膠袋當食品袋用
昨天早上,記者在海口海墾天橋一個農貿市場採訪時了解到,這裡幾乎所有水產品銷售攤位、散裝食品攤位、早餐攤位所提供的食品包裝塑膠袋,無一例外地均無產品包裝認證標誌。在一出售塑膠袋攤點,記者注意到這裡銷售的塑膠袋五顏六色,用牛皮筋紮成一沓一沓,這些塑膠袋外表沒有任何商品名稱、廠址、聯繫電話,屬「三無」產品。
記者了解到,一般大號的塑膠袋2元左右80個、中號的1元70個,而適合早餐攤點裝混沌、饅頭、包子用的小號塑膠袋,5角錢40個。攤主告訴記者說,這個農貿市場所有賣熟食、早點的攤位都會來這要貨。
早上8時正是市民購買早點高峰,該農貿市場一賣早點攤位,攤主忙得不亦樂乎,熱乎乎的包子一出籠便裝在無任何標識的塑膠袋中,炸得香脆的油條一出鍋,也是照裝在塑膠袋裡。記者發現,很少有市民注意到塑膠袋衛不衛生問題,付了錢,拎了東西就走人。
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消費者,有消費者認為,食品包裝袋看著乾淨就應該沒有問題,至於包裝材料是否會滲出有害物質他們也不清楚。
塑膠袋裝食品危害大
記者從省質監局了解到,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塑膠袋一般是由兩類塑料薄膜製成的,一類是聚乙烯、聚丙烯和密氨等原料製成,無毒。而另一類使用聚氯乙烯製成,是有毒的。
質監部門有關人士介紹說,目前海口市面上出售的塑膠袋很多都是使用聚氯乙烯製成。在製作這些塑膠袋過程中,生產者加入穩定劑、增塑劑等多種添加劑,這些添加劑中,一些有毒物質具有致畸、致突、致癌作用,當溫度較高或存放過久,特別是接觸到油脂性食品時,這些有毒有害物質便會分解產生聚合單體,滲透、遷移到食品中,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尤其是那些黑、紅、藍等深色塑膠袋,大都是用回收的廢舊塑料製品重新加工而成,對人體有較大的危害,按規定是不能裝食品的。
執法起來有一定難度
「其實國家早在1990年11月26日便發布實施了《食品用塑料製品及原料衛生管理辦法》,按照該辦法規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裝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食品用塑料製品必須在明顯處印上『食品用』字樣。」海口相關部門一負責人稱。「但是在現實執法中,我們執法起來有一定困難。」
該負責人說,針對食品經營者用劣質塑膠袋盛放食品泛濫現象,他們查處過多次,但過後又死灰復燃。該負責人介紹,由於生產塑膠袋技術並不複雜,很多塑膠袋多是個體或家庭作坊加工製作的,通常是一臺簡陋的吹塑機,一臺漂洗機等設備,便可生產出各種規格、各種顏色的塑料包裝袋,且由於價格便宜,市場對劣質塑膠袋需求量較大,他們執法起來難度很大。
執法過程中另一難點還在批發銷售環節上。由於塑膠袋生產作坊往往是自己送貨,查處時生產者稱他們生產的是垃圾袋,但是,消費者在購買後,很多經營食品的經營者用在了食品包裝上。正是由於這些原因,給執法部門的管理帶來了難度,使得一些帶有安全隱患的塑膠袋進入千家萬戶,給使用者的健康帶來危害。
食品包裝袋新標準將出臺
記者從省質監局獲悉,去年年底,國家質檢總局宣布從今年8月底開始,將對食品包裝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制度,即對食品包裝產品進行QS市場準入制度。
省質監局食品安全監管處有關負責人介紹,食品包裝容器工具的市場準入制度,要求食品包裝中不得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質、企業生產時不使用回收料及有毒有害原材料等。生產企業能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控制,並規定未經檢驗合格的食品包裝不得出廠,通過市場準入審查的企業可以在產品包裝上使用QS標誌。而無QS認證標誌的包裝產品將會被查處。
有關人士提醒消費者,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今後,消費者在市場上購買一次性塑料餐飲具等食品包裝袋時,應選擇註明「食品用」及標有QS標識的合格食品用塑料包裝袋,對有顏色的塑料包裝袋,則要堅決抵制用於包裝食品。(程嬌)(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