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樣才會主動學習?父母要利用好這3個「需求」和4個方法

2020-09-06 重慶海之聲袁家崗店12


每個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可愛的寶貝,可是只有一個時候是例外,那就是監督孩子學習,特別是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網上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父母的心聲:「平常是母慈子孝,寫作業立刻雞飛狗跳。」監督孩子學習是對父母身心的嚴酷考驗。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沒有讓孩子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孩子學起來累,父母也跟著受罪。如果從小注意引導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那麼不僅學習效率更高,也會避免很多無謂的爭吵,父母也更省心省力。以下3個「需求」和「4個方法」,可以幫助父母來引導孩子主動學習。

3個「需求」

著名心理學家德西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找來兩組志願者,讓他們都來回答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第一次讓兩組都正常進行。第二次當第一組回答一道問題,就給他們發獎品。然後讓兩組都開始休息,第一組志願者馬上就停下了,而第二組沒有獎品的卻仍然繼續回答,樂此不疲。這個實驗被稱為德西效應。

由此可見,讓一個人能夠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原因,不是外界的獎勵和督促,而是源於發自內心的熱愛。要想讓孩子愛上學習並且主動去學習,家長要滿足孩子內心的三個需求。

1、勝任感

勝任感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對自己感覺良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勝任感,可以幫助孩子提升信心,從而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自主感

在教育界有一個「抽籤教學法」,是一位日本的鈴木老師,在課堂中促進孩子自主學習的方法。鈴木老師發現很多孩子不願意主動學習,所以就在課堂上讓孩子們來抽籤,根據抽籤的內容來決定自己這節課要學什麼。結果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變得十分積極。因為這使孩子們產生了學習的自主感。

3、歸屬感

只有對一件事情產生歸屬感,才能每天堅持去做。學習也是如此,在學習中體驗到歸屬感,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自己分內的事情,並不需要別人來督促,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4個方法

1、不看著孩子寫作業

父母之所以要在旁邊看著孩子寫作業,是覺得孩子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作業,如果自己再不管,那麼孩子就更學不好了。其實這種做法會抹殺掉孩子對於學習的掌控感,認為作業是給父母和老師寫的,就會想要應付和不專心。

父母要嘗試著大膽放手,擺脫掉這種不健康的督促方式。告訴孩子寫作業是檢查自己有沒有掌握學到的內容,並不是完成任務,父母可以按照孩子的作業數量,給孩子規定時間,如果能保質保量完成的話,就可以到外面玩,或者看自己喜歡的節目。

2、讓孩子自己做規劃

讓孩子自己來規劃學習的內容和時間,最好是在紙上列出清單,當孩子完成一件事之後,就在後面打上對勾。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孩子的興趣,產生一種挑戰的欲望,並且在一次次完成之後,感受到達成目標的快樂。

對於稍微小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根據孩子功課的難易程度,幫助孩子來列計劃,比如前20分鐘寫容易一點的題目,寫完以後給清單後面打鉤,然後休息10分鐘,再寫難一些的題目。

3、父母給予獎勵

獎勵是一種很好的督促方法,但是不恰當的獎勵,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功利心,覺得學習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父母不要使用買東西,甚至給孩子發錢的獎勵。獎勵可以是陪孩子出去玩,或者一起踢球、做遊戲,一次嚮往的旅行等等。

4、通過正能量的故事,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父母可以為孩子買一些勵志的故事書或者名人傳記,讓孩子在這些偉大的人物身上看到勤奮努力的力量。也可以給孩子講述一些名人通過不斷學習走向成功的故事,給孩子內心樹立一個榜樣。比如馬雲、姚明等等。

想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父母的威逼利誘是沒有用的,關鍵要激發起孩子內心對於學習的渴望和動力,才能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讓孩子在內心中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

相關焦點

  • 想讓孩子成為社交小達人?父母需掌握4個小方法,第3個很關鍵
    淼淼拒絕別人的靠近和安慰,老師拿她也沒辦法。當老師把這種情況告訴淼淼媽媽的時候,媽媽說:「這孩子脾氣就是倔,沒辦法。」通過上面的事例,我們看到兩個孩子有不同的「待遇」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是孩子與人主動交往的能力差異所造成,這就讓兩個孩子獲得了不同的幫助和心理體驗。
  • 4歲半的孩子每天主動閱讀!當媽的說出3個育兒方法,父母別錯過
    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說過「孩子3歲之前,一定要給他樹立好規矩,養成好的習慣,不然等到孩子六歲以後,家長想管也管不住了,特別是自主學習這方面!」評論區裡紛紛都在讚揚孩子愛學習,孩子媽媽卻說這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這個小女孩很喜歡看書,每天都會自覺地花一定的時間去主動閱讀。
  • 怎樣讓孩子主動洗手,三個方法幫你的孩子養成好習慣
    我們常常說,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那麼我們就要從小培養起大家一些使用的習慣,比如勤洗手。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孩子不愛洗手?每天都要提醒他玩一會就要洗手,吃東西前先洗手?下面3個方法幫你的孩子養成洗手好習慣。
  • 父母不妨利用遊戲思維,4招讓孩子主動學習
    因此,在寫作業這件事上,如果家長過於主動,孩子就變得被動了。如果家長總是幹涉孩子,孩子會覺得寫作業是父母的責任,那他們怎麼可能積極主動的去做呢?孩子們答: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道題我都講過多少遍了,還不會,你是不是想氣死我啊……其實,很多題目父母用的方法是超綱的,孩子缺乏相關知識無法聽懂。但幾次下來,家長就會很煩躁,對孩子輕則怒吼,重則動手,孩子自然是怕的不行。既要顧及父母的反應,又要照顧手上的作業,結果越怕錯就越容易錯,越是想弄懂的問題越弄不懂,甚至明明會的問題也做錯。
  • 如何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這5個方法,家長應該看看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有同一個目標:讓孩子能主動去學習,那麼針對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父母又該怎麼辦呢?是否有好的方法幫助孩子呢?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
  • 孩子學習不主動,寫作業老是拖拉怎麼辦?滿足3個心理需求是關鍵
    想讓孩子主動去學習,作為家長要滿足孩子的這三個重要的心理需求,所以就在課堂上讓孩子們來抽籤,根據抽籤的真實內容來決定自己這節課到底要學什麼,結果驚奇地發現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樣被大大的被激發。
  • 把3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讓孩子主動學習,小學做好這件事
    而最讓人敬佩的是,在數年之後,她的三個兒子又全部被史丹福大學錄取。在教育孩子這個領域,陳美齡有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她曾把自己的教育理念通過書籍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如何能使孩子主動學習這方面,陳美齡給出的建議是抓住孩子上初中前的關鍵時期,也就是孩子小學階段,讓孩子有夢想,有目標。夢想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首先要有一個奮鬥目標,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要讓他們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
  • 自覺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做到了這3點
    都說三年級是個分水嶺,很擔心孩子掉隊。怎樣讓孩子從「讓我學」,過渡到「我要學」的狀態呢?一到假期,孩子學習不主動的問題尤為突顯。我身邊也有幾個家長都反映孩子暑假玩手機、看電視太多,學習散漫。讓孩子學習變得自覺、自律,是需要我們長期努力的事,來看看具體怎麼做。
  • 每個父母都必看的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和能力的6個方法
    老師和父母在培養優秀的學生和孩子時可能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將學習限制在課堂上。雖然學校是主要的學習來源,但是如果您想真正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能力,不應該將他們限制在學校範圍內。給他們一定的選擇餘地,這樣才會讓孩子更積極主動地學習。3.鼓勵溝通鼓勵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
  • 想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可利用自我決定理論,父母要清楚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對學習沒興趣。但究竟差在哪裡,孩子要怎樣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呢?這就涉及到心理動機了。01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主動學習?1)畏難情緒顧名思義,畏難情緒指的就是面對困難,孩子會表現出恐懼,從而最終退縮或迴避困難,不能直接面對的表現。
  • 孩子特別愛發脾氣,父母該怎麼辦?引導孩子試試這3個方法
    孩子愛發脾氣,該用這5個方法引導,聰明家長這麼做一言不合就發脾氣,是孩子的通病,怎樣改善,3個辦法解決家裡有孩子的家庭都會遇見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讓我們特別操心,那就是孩子的脾氣很大,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會讓孩子一言不合的生氣,還喜歡亂摔東西。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做到了這5點!所有家長都值得一看
    要構成傑出的習氣,條件就是要按照正確的需求去做。 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氣,不在於家長每天敦促,而是需求孩子每天做到。 沒有哪個孩子打小就懂得要怎樣學習,學多久,他需要父母給他立好規則。 比方每天回家後寫好作業再玩,而不要拖光臨睡前;每天半小時閱覽;每天上課條件前預習新內容,等等。
  • 新學期,父母做好這4件事,孩子學習更主動
    其實,讓孩子主動學習也不難,關鍵是了解孩子的心態,用對教育方法。這裡給大家詳解4條行動清單,如果家長去實踐這些行動,孩子一定會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熱愛學習的孩子,不用大人催促就能自覺學習,而且擅長總結經驗,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正如廣西高考雙滿分狀元楊晨煜,他能夠構建起一個內容與方法的科學系統,在學習中不斷找到規律,完善方法,提高成績。
  • 孩子利用「哭鬧」要挾時,父母妥協孩子變本加厲,要堅持4個原則
    ,孩子就知道對付父母的最好方法,那就是哭鬧。,他們就會不斷的試探父母底線,今天為個幾塊錢的零食哭一哭,明天為了幾十塊錢的玩具打滾兒,後天因為幾百塊錢的電動火車躺地上不回家,這是一個不斷的在試探上限的過程,直到父母不能承受而拒絕為止。
  • 你真會獎勵孩子嗎?避免德西效應,父母抓住3個建議,4個注意事項
    3點建議:結合上面的調查過程和結果,想通過獎勵來提高孩子成績的父母可以有這3個方面的啟發:1.給孩子獎勵前,要做好安排,提前告知為什麼提前告知的效果要比考好了再發的效果要好呢?如果父母跟孩子說,你要吃青菜,這樣才會長的又高又健康,這就是獲利框架,強調的是獲利或獎勵。顯然提前告知有獎勵,如果達不到就取消,屬於損失框架,而考好了再給獎勵屬於獲利框架,由此看來孩子對損失框架比獲利框架更為敏感。
  • 《墊底辣妹》:片中「喚醒」孩子學習力的3個方法,值得父母參考
    沙耶加的父親一門心思想把兒子培養成棒球手的,沙耶加是被父親忽略的孩子;沙耶加的媽媽卻很溫柔,她對沙耶加在校表現很焦急,經常因沙耶加的事被校方找去談話,但作為母親,她儘量理解女兒,並設身處地為女兒著想,想方設法為沙耶加創造有利的學習條件。在學校,由於沙耶加所在高中有內部升學制度,因此她沒有升學壓力,每天和幾個好朋友玩樂,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怎樣毫不在意,因此成為「墊底辣妹」。
  • 要上小學啦!這5個方法,培養孩子終生受益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5個方法對於學習習慣不佳的孩子,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培養好孩子學習習慣:1尊重孩子的意見,多跟孩子溝通所以對於孩子粗心、馬虎的問題,家長一定不能操之過急,要保持耐心,不可遷就、粗暴。和孩子交談時,父母應該對孩子抱著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同時,父母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給孩子必要的信心和勇氣,使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孩子的主動需求和自覺行為。
  • 心態決定高度,怎樣讓孩子有個好「心態」?父母要知道這8個重點
    ,有時候還容易嫉妒他人,想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父母就要打破孩子消極的心態,讓孩子形成自律的習慣,怎樣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是每一位父母都必須要學習的,父母也要著力於培養孩子的格局,不要讓孩子經常斤斤計較,眼前的得失,可能在未來也不算什麼,但是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如果孩子真的非常在意,或者涉及到孩子的自尊,權益,父母也要維護孩子,保護孩子,讓孩子試著去學會包容,摒棄怨恨,這樣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才會懂得解壓釋放,生活也會更加從容和快樂。
  • 孩子家裡外面「兩幅面孔」,父母應對要掌握4個方法,很管用
    要想處理好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屬於哪一種情況:一.孩子情緒和壓力的宣洩這種情況下的窩裡橫其實會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在孩子情緒壓抑或者說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他們就會在家裡脾氣就會比較大。在學校裡,他們為了融入集體往往會表現得比較好。有一個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意志力就像肌肉過度使用,會出現損耗。
  • 為什麼孩子從不主動學習?很簡單,只需滿足孩子的三個心理需求
    為什麼孩子從不主動學習?很簡單,只需滿足孩子的三個心理需求最近看到很多爸爸媽媽在問:「老師,我們家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對此,我想說的是:「這是正常的!畢竟那種天生愛學習的孩子初步統計,額......大約連萬分之一都沒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