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我們經常會說童言無忌,這是因為寶寶年紀還小,還不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在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時,他們往往會脫口而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很難顧及到別人的情緒感受,而這個過程往往會讓很多人誤解。
所以孩子在不懂得處理事情的時候,都是會先看自己的父母是怎麼處理的。父母接下來的應對方式,都有可能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
「碗裡有頭髮,太髒了」,媽媽的回答和處置,讓婆婆倍感暖心
前段時間閨蜜曉雯和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周末,她帶著兒子外出逛街玩了,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寶媽小雯就帶著孩子到了旁邊的一家老店吃飯。
這家老店是兩個老人家開的,曉雯經常會在上班的時候光顧,老婆婆看到了常客曉雯來帶著孩子來了,直誇孩子長得俊俏,一番簡單的寒暄後,曉雯開始讓兒子點餐。
兒子沒一會就要了幾個自己最愛吃的,老婆婆不一會就把飯菜端上了桌,餓了一上午的孩子拿起碗筷就開始「操練」,可沒吃幾口,孩子忽然大喊了一句:「媽,這碗裡還有頭髮,太髒了,我不吃了,什麼破店……」說罷生氣地摔下筷子不願再吃。
一旁的老婆婆聽到後,顯得有點手足無措,正想著要怎麼處理,連忙準備上來道歉。
曉雯卻用目光示意婆婆她來處理,緊接著說道:「你要知道,老婆婆一把年紀了,眼神不好,可能是做菜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婆婆肯定不是故意的。就連媽媽在家做飯都難免掉一根頭髮的,什麼事情也不是眼見為實。」
「媽媽每天上班都會路過這家店,在媽媽眼裡,這家店是全街面最乾淨的,因為老婆婆每天會把桌子擦幾遍,會把碗筷煮好久,所以你不能因為一根頭髮就說這是破店,誰做飯都會不小心掉頭髮,頭髮遠比我們看不見的那些細菌乾淨的多。」
媽媽話音剛落,就見兒子主動去和老婆婆表示了歉意,媽媽也和老婆婆解釋了孩子的童言無忌,讓她別往心裡去。
老人家當時就驚愕了,沒成想見到這樣一幕,眼睛都溼了,她很感激地看著小雯,並且豎起了大拇指,並為了表示歉意,並且給孩子單獨做了幾個零食小菜,說曉雯的教育方式讓她暖到了……
分析:
我一直很佩服閨蜜的情商高,她總能從生活細節找到教育孩子的點,所以兒子的性格和脾性尤其出色,不少人都會誇讚。
不要小看這種「一根頭髮」的小事,倘若媽媽當時也是指責而不是維護,說出類似:
「為什麼你們這裡的飯菜這麼髒,吃壞了我兒子的肚子你們賠得起嗎?」且不管結局如何,相信看到這一幕的孩子,未來的人生格局一定好不到哪去,不是麼?
日本的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寫過一本叫《鈍感力》的書,他提到每個人都應該掌握鈍感力。鈍感力指的是人在遇到了挫折或者事情的時候,仍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去對待。
閨蜜之所以能夠這麼淡定地處理事情,就是因為她的鈍感力足夠強,可以很從容地面對這些事情,不會小題大做。
孩子也應該掌握鈍感力,家長也要學會培養孩子的鈍感力
第一:對待衝突,理性對待
孩子打架了,怎麼辦?是讓孩子打回去,還是說讓孩子忍一忍。
作為父母對待孩子打架的事情,既要重視,又要放寬心。什麼意思?如果孩子打架,只是朋友之間的小打小鬧,家長就不用小題大做,讓小孩自行去處理就好了,如果孩子是真的被欺負了,家長就需要幫助孩子面對困難,不隨便被人欺負。
這就是在告訴孩子在面對不同的事情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還能幫助孩子培養鈍感力,不會因為一點小打小鬧,就暴跳如雷。
第二:不過度寵溺孩子
擁有鈍感力的孩子,他們能夠很好地處理事情,擁有比較強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父母過度寵愛孩子,反倒會讓孩子變得驕縱,易怒,鈍感力就會變得很差。寵愛孩子要有度,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讓孩子變得獨立起來。
第三:幫助孩子正確的處理失敗
失敗是很多小孩難以面對的事情,特別是班裡總是拿第一的孩子,一旦拿個第五第六,可能就會非常的難受,和無法面對。父母對於孩子考試考差這件事情,一定不要過度批評孩子,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正確處理事情。
培養孩子的鈍感力,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幸福,他們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難以睡著,也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氣到臉通紅。
話題互動:如果孩子在外面和你說吃飯的碗裡有頭髮,你會怎麼處理?你覺得這種現象可以容忍嗎?分析你的觀點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