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兒思考
新生兒出生後,從醫院回到家,有一件事很重要,新媽媽要掌握,那就是護理新生兒的臍帶,否則護理不當,很容易帶來其他問題。
例如,有的寶寶出生已經20多天了,臍帶殘端還沒有完全脫落,臍窩裡還帶有分泌物,甚至出現異味,或者持續有少量出血現象,這多數是因為護理不當造成的,要麼清潔工作做得不到位,要麼沒有認真殺菌消毒等,而一旦出現這些情況,都要及時就醫,防止因感染而出現其他問題,畢竟小寶寶自身抵抗力就弱,容易生病。
何為臍帶?
臍帶是連接胎兒和母體胎盤之間的一條「通路」,也是胎兒從母體中獲取營養和排洩新陳代謝廢物的重要通道。
等到胎寶出生後,這條通道就完成了它的作用與使命,醫生一般會在靠近肚皮的地方預留出1~2CM的長度,然後再將臍帶進行剪斷、結紮、打結。
臍帶被剪斷後,留下的這1~2CM長的臍帶殘端,在寶寶出生後會慢慢變得乾枯、變細,最後變成黑色,一般在寶寶出生後1-2周左右會幹燥結痂,並自行脫落。
但是與寶寶身體相連的那一端,有個「臍窩」由於有漿液性分泌物,所以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要尤其注意保護它的清潔和乾燥。
新生兒寶寶「肚臍」具體要怎麼護理?
1、脫落前的護理
新生寶寶的「臍帶殘端」沒脫落之前,每天要用醫用棉籤蘸取濃度為75%的酒精。
清潔之前,大人要洗乾淨雙手,然後用棉籤蘸取酒精,沿著肚臍窩,進行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的擦洗,這一圈都要均勻擦洗到,如果一根棉籤用過後還沒有擦完,則要換另一根棉籤再次進行消毒,不要一根棉籤重複用,防止汙染酒精。
如果臍帶窩太深,棉籤不能全部擦洗到,則可以輕輕地把臍帶殘端提起來一點,總之,被剪斷的臍帶周圍和臍帶的根部都要消毒,一天消毒兩次,一直到臍帶脫落後為止。
在消毒時要注意,臍帶殘端下的臍帶窩部一定要消毒乾淨,因為臍帶窩部有漿液性的分泌物,而它則是細菌的「培養皿」,如果消毒不徹底,很容易造成細菌大量繁殖,從而導致此部位感染化膿,造成臍部出現蜂窩組織炎,甚至敗血症等。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這些事情要注意:
給寶寶用尿布時,要注意尿布上緣不要蓋過肚臍,防止尿布被尿液浸溼後,又順勢將臍帶汙染,造成細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感染。給寶寶洗澡時,進行擦洗,不要直接用水衝洗,防止水把臍帶弄溼,臍帶窩有水也會造成發炎。總之,乾燥的環境才有助於臍帶的脫落,也不會滋生細菌。
2、臍帶快要脫落時
正常情況下,臍帶應該是自然脫落的,但是在臍帶即將要脫落時,可能在臍帶窩部還會連著一點兒,此時要注意不要用外力促使它脫落,要等它自己掉下來,否則一旦形成創傷口,如果處理不當,仍然會出現繼發感染或出血。
如果在清理臍部的過程中,發現埠有少量出血,可以用乾淨棉籤輕輕擦拭,如果不再出血就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持續性有出血,就需要去醫院處理。
此外,如果臍帶長時間不脫落,例如二十多天還沒有脫落,或者就像前面所說的,出現分泌物及異味等,可能是「臍炎」,最好再去醫院檢查下。
如果臍帶脫落後,留下的肚臍眼處有不癒合的傷口,甚至還有紅色的肉芽,可能是形成了「臍茸」,也需要去醫院處理。
3、臍帶脫落後
等到臍帶脫落後,會在脫落處留下一個「傷疤」,但是幾天後就會完全痊癒。如果在脫落時有殘留的血跡,仍然要繼續用75%的酒精進行擦拭消毒。
另外,為了防止感染,臍帶脫落後的頭幾天,也要繼續做好護理:
繼續用棉籤蘸取75%的酒精進行消毒,先用棉籤在臍部周圍轉一圈,再換新的棉籤把肚臍中央部分消毒。使用尿布或者尿不溼時,仍然要注意不要覆蓋到寶寶的肚臍眼處,以保證肚臍眼部位保持透氣性。
最後,直到寶寶的肚臍眼部位完全乾燥後,這件事就算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