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 通訊員 徐亦鳴 張晏慧
8月24日,清華大學在河南省高招錄取工作圓滿結束。在保持全國招生計劃總量相對穩定的同時,清華在高考錄取中繼續在豫積極擴招。截至8月24日,不含飛行員班,清華大學在豫已錄取222人,創歷史新高。
清華大學今年在豫統招批次理科錄取分數線為704分,文科錄取分數線為669分,均居國內高校首位,這也是清華連續第12年在豫文理分數線雙雙蟬聯榜首。提前批次中,清華大學錄取定向生10人,分數線為699分;國家貧困專項批次錄取理科生30人,分數線為696分,錄取文科生2人,分數線為658分。統招批次中,理科前10名中7人報考清華,前50名中33人報考清華,前87名中61人報考清華。清華繼續成為河南省頂尖考生的首選高校。
助力改革多元擇優 頂尖考生首選清華
2020年,清華大學在全面推行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改革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新一輪高招制度改革,不斷完善招生選材體系,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的自主選擇權,打破學科界限,促進交叉型、複合型、高素質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通過強基計劃和自強計劃,結合暑期學校、學科營、冬令營等多樣化活動,創新選拔形式、改革面試環節,進一步增加人才選拔的效度和信度,讓一批懷揣家國情懷、認同清華理念、具備創新潛質、綜合素質全面的考生脫穎而出,他們在高考、學科競賽等舞臺上揮灑青春展現自我,在面臨未來深造選擇時,又堅定初心不約而同共赴清華。
畢業於固始慈濟高級中學的理科考生李昊在高考中取得了總分724分的佳績,堅定地將清華作為自己的唯一選擇,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攻讀計算機與金融雙學位。李昊中學時便對清華的文化底蘊和育人理念充滿嚮往,點滴間的積累與進步更是堅定了他為實現清華夢而奮鬥的決心。他在課業之餘興趣廣泛,尤愛足球運動,並將運動作為學習的輔助與配合。 「無體育不清華」的校園體育氛圍、種類眾多且的體育場館無不深深吸引著李昊,展望大學生活,李昊希望自己繼續堅持體育愛好,繼續追求自律、平衡的學習生活狀態。學業成績優秀、文體全面發展的李昊,是諸多河南優秀考生的縮影,也與清華的選拔目標高度契合。
畢業於西峽縣第一高級中學的文科考生鍾毅清,高考成績為678分,她從小便成績優異,一直懷揣對清華的嚮往與憧憬。中學時期,她就多次與從西峽考入清華的學長交流,積極參加清華舉辦的一系列活動。正是這細水長流的滲透,讓她「深入了解了清華的校園與學習氛圍,更增添了自己對清華以及成為一名清華人的嚮往」,高考成績公布後,鍾毅清不負自己一直以來的願望,進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就讀,她也對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在大學期間能「更加自律、更加嚴謹,開拓視野、為國爭光。」
多措並舉促進教育公平 助力農村學子圓夢清華
河南是人口大省、高考大省,生源數量多、升學壓力大,2020年,河南省高考報名總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115.8萬。多年來,清華大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保持全國各省計劃總量相對穩定的同時,積極向高等教育欠發達且生源數量相對較多、升學壓力較大的省份傾斜。2013年至今,河南省穩居清華大學京外第一生源大省。
2020年,清華大學向河南省的連片特困地區及國家級貧困縣定向投放了32個國家專項招生計劃,以重點支持這些地區的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幫助更多農家子弟進入清華深造。經過擴招後,來自鄲城、商水、沈丘、社旗、內鄉、淅川、魯山、臺前、平輿、上蔡、潢川、商城、光山、睢縣等14個區縣的32名考生有幸藉助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圓夢清華,也讓更多身處農村中學的優秀學生看到了希望,堅定決心用知識改變命運。
2020年,清華大學在河南高考錄取的學生來自82所不同的中學,其中縣級及以下中學培養的學生超過四成。其中,鄲城一高有16人被清華錄取,社旗一中、鎮平一高、西華一高、新縣高中錄取人數也都取得歷史突破,這些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中學,為眾多農家子弟點亮了希望之燈,也成為清華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
2020年,清華大學積極增加了在河南的自強計劃認定人數,最終錄取人數也創下新高,近年來,通過高校專項(自強計劃)和國家專項錄取到清華的河南考生有近五百人.
綜合評價、貫通培養,強基計劃為國選材
2020年,清華大學首次實施強基計劃,圍繞「為國選材、厚植強基、拔尖領軍、創新未來」的定位,選拔一批肩負使命、志趣堅定、稟賦優異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基礎學科和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河南省共有畢業於22所中學的45名優秀學生入選強基計劃,其中4人為文科考生,41人為理科考生,含13名破格入圍考生。
志趣堅定、稟賦優異,綜合評價、優中選優,是清華大學強基計劃人才選拔的主要原則。入選學生首先要認同「強基」理念,具備「強基」特質,即胸懷家國,志向堅定,有志於未來從事基礎學科和關鍵領域研究。
在精準對位「強基」目標,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意見的過程中,除了基礎的文科和理科專業,清華大學還充分發揮自身在工科方面的強大實力,創造性地推出了「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並在化學生物學、數理基礎科學和理論與應用力學三個專業方向上,特別設計了「理-工」雙學士學位,從而為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學生打好堅實理科基礎,進而重點引導他們進入國家亟需的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加強相關領域高質量人才的精準輸送。
為實現「強基計劃」人才選拔與培養的一體化管理,清華大學還整合了20多個院系豐富的教學及科研資源,成立致理、未央、探微、行健、日新五大實體書院,作為強基計劃的人才培養單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學科交叉、研究性學習等先進培養模式,將本科與研究生的培養過程有機銜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河南還有13名優秀學子憑藉出色的學科特長破格入圍清華大學強基計劃並被順利錄取。畢業於河南省實驗中學的黃春陽,通過物理競賽的優秀成績破格入圍強基計劃,並順利被錄取進致理書院物理學專業。
作為2020年首次實施的招生政策,清華大學通過書院制、理-工雙學士學位、科教協同以及本-碩-博銜接等創新型培養模式,面向國家需求,著眼未來發展,立足關鍵領域,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開展人才培養和學生管理,努力實現強基計劃人才培養的高層次、高聚焦、高效能,為國家選拔培養出一批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清華人,並引導他們在國家「卡脖子」關鍵領域不懈奮鬥。
與強基計劃相呼應,2020年,清華大學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大類也進一步落實「本碩貫通」和「本博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並首次調整志願到提前批次。
專業選擇更趨理性 志願滿足率接近100%
2020年,在專業選擇方面,河南考生表現出更加理性的姿態與多樣化的考量,許多考生能夠根據自己的人生規劃、從自身的興趣特長出發選擇專業志願,並將個人志趣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通過清華大學招生老師和志願者熱情、細緻、高度誠信的專業諮詢工作,2020年,清華大學在河南省文理統招批次第一志願滿足率達到100%,向考生兌現了「知線、知位、知專業」的承諾。
2020年河南理科投檔分前10名中,清華錄取7人,分別選擇了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以及能源電氣類等專業。高分考生的專業分布更加均衡,是對清華學科實力的高度認同,也是清華「寓教於招、因材施招」理念的最好佐證。此外,自動化類、機航動類、環化材類、建築類等契合國家產業發展規劃的專業繼續受到河南考生的青睞,文理通識類、經濟與金融(國際班)、能源網際網路國際班、能源與動力工程(烽火班)、數理基科班等特色專業及實驗班在考生和家長中有著良好的口碑;依託「強基計劃」設立的五大書院也吸納了一批有志於探索基礎學科、敢於登攀科學高峰的青年學子。
8月6日起,清華大學新版錄取通知書陸續開始寄送,隨著手工定製3D二校門式樣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出的,還有邱勇校長致新生的信和為新生準備的特殊禮物——書籍《鄉土中國》。錄取通知書和新生入學須知、校長贈書等將於近日通過EMS免費發放到考生手中,被清華大學錄取的2020級新生將於9月7日起分批到校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