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七日談 7-2
臺灣七日的趴趴走美食自由行 小夥伴們參考一下吧
第二日 宜蘭鳩之澤溫泉 傳統藝術中心 蘇澳海鮮
鳩之澤溫泉
原本預報的都是陰雨的天氣,今天這叫一個放晴,藍天白雲,冬日也能感到的和風,許下這樣的好天氣,自然好心情,自臺北驅車至香山隧道,南港隧道,走北宜高速,臺灣最長亞洲第二的雪山隧道,全長12.9公裡,由於臺灣多山的地形將鄉村與城市經濟一分為二,中央山脈橫貫其中,使得貨物運送與服務提供不僅耗時甚久,而且成本高昂。
雪山高達3,886米,山勢險峻、巖層鬆動脆弱,整個工程耗時15年,因為隧道太長,為了避免司機在裡頭無聊而失去警覺,隧道內將分成12段,每段豎立一個活潑的原住民圖案,讓司機知道自己在裡頭走了多遠。Discovery為雪山隧道拍攝了紀錄片「建築奇觀:臺灣雪山隧道」(Man Made Marvels: Taiwan's Hsuehshan Tunnel)。
由於宜蘭地質特殊加上地底有熱源和斷層,因此地層裂縫提供熱氣上升的通道,而在大量的雨水滲入地下巖層之後迅速地被地下熱能加熱,變成為滾燙的地下水,若通過地表的裂縫便受壓湧出成為滾燙的溫泉;太平山鳩之澤溫泉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多望溪太平山一麓的青山翠谷間,以露天溫泉池為名,
源頭由石縫中滲流而出,泉質清澈,無色無臭,水溫約90度C左右,屬鹼性碳酸鈣溫泉,能治療皮膚病,舒暢筋骨,泡完了渾身酥軟。
臺灣稱泡溫泉為泡湯,鳩之澤就是名副其實的美人湯,而且物美價廉,入太平山森林景區只需要50新臺幣,溫泉票150新臺幣,入門的地方是一個已經長700多年的紅木標本,門口還有仿火山溫泉煮蛋槽,只要13分鐘就可煮出美味可口的溫泉蛋。
先在鳩之澤的自助餐廳進餐,多是雞腿飯、豬排飯,150新臺幣,味道一般。
太平山與阿里山、八仙山並稱臺灣三大重要林場,周圍山巒青翠,太平山區內的翠峰湖是太平山的著名景點之一,海拔1840米、面積25公頃,為全臺灣最大的高山湖泊。
鳩之澤,海拔約520公尺,鳩之澤自然步道,是太平山國家公園唯一的郊山型步道,距離太平山莊約22公裡,長約2公裡,走鳩澤橋過溪,周圍山巒青翠、風光秀麗,多望溪在此呈曲流狀穿越。因位於深山幽谷中,周圍山巒青翠,植被豐富,如果在國內肯定被冠上天然大氧吧,對面山上不時青煙繚繞,乃是地熱溫泉,似如仙境,定是世外高人參禪悟道之寶地,步道都以木板砌路,四周儘是高大的樹木,不是見各色的蝴蝶和小鳥,臺灣早期也是以木材原材料輸出,後來經濟騰飛,懂得了環保和環境的不可再生,便加以保護,大概是每一個地方經濟發展都要經歷的模式,
步道旁出現大量臺灣莎欏,沿途筆筒樹、山蕉樹及小型蕨類充斥,步道旁有大型的休憩木桌椅,還有一處觀景平臺,周圍已被參天大樹擋住了眺望多望溪,只聽見潺潺流水。石階步道經過山壁往下而來,步道上掉滿枯葉,紅葉多是紫葉槭不是楓樹。隨處可見姑婆芋,也就是天荷,很像龍貓擋雨的葉子,長得很像荔浦芋頭,但有毒,分辨姑婆芋和一般芋頭的方法,便是把水灑在葉片上,會擴散成一攤水的就是姑婆芋,若是水滴成顆粒狀,就是一般芋頭。姑婆芋葉面濃綠富光澤;一般芋頭則呈粉綠色。百科說在北方是滴水觀音,可印象中滴水觀音的葉子實在是武大郎和武松啊。臺灣蕁麻,又叫「咬人貓」。
隨後便驅車前往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位於宜蘭五結鄉冬山河風景區內,說是當時的宜蘭縣長想要保存一些傳統的工藝,有點類似大陸的非物質類文化遺產,1990年間已開始籌設「東北民俗技藝園計劃」,並於1996年間正式提升為「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經過7年籌備,終於在2003年10月正式開幕,希望能把整個臺灣的傳統藝術在此好好保存,甚至希望以此為基地,讓傳統藝術好好的留在生活當中,傾力推動傳統藝術的維護與研究及推展保存、傳習、展演及推廣等工作。
傳統藝術中心內的建築古色古香,兼具美學與懷舊,包含戲劇館、曲藝館、圖書館、工藝傳習所、目仔窯、民俗街坊、住宿中心至文昌祠、戲臺、黃舉人宅....等等,都非常有味道,值得細細觀賞;工藝店家林立,古早電影院、木屐館、戲偶館、陶藝館、玻璃館、肥皂館等,各有特色。
臺灣還有一個小小常見的美食小吃-就是茶葉蛋,各個景點、地區,甚至一個景點的不同地方,煮出來的茶葉蛋都有不同的味道,大概是因為茶葉的品質、種類,火候,還有就是各自加入了自己的配料或秘方,比如加了八角、肉桂等等,傳藝中心一處茶葉蛋,50臺幣一個,茶蛋皮很Q,淡醬色,蛋黃煮透了,入口即塌化成末,像是粉糖,帶著悠悠的茶香。茶蛋也可以小火燜煮,時間久了,就成了另一個有名的小吃-鐵蛋。
文昌祠的對面是個戲臺,所謂搭臺唱戲,以前的臺灣人為了求神明庇護或還願,通常會在廟宇對面搭戲臺給神明唱戲,其實神明那會出來看戲,無非是其他善男信女或者路人,請戲班費用高,因此物美價廉的布袋戲和歌仔戲大行其道,布袋戲因此在臺灣歷史悠久,很有市場,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雲州大儒俠》史豔文,白蛇郎君、藏鏡人、劉萱姑、苦海女神龍、劉三、怪老子、真假仙、哈比農墾…….都是其中的角色,小小的布袋戲,承載了幾代人的成長,也蘊藏著很多人生的道理,「楓果壓住靈芝草,沉香落水當枯柴,」「千山萬水路長遠,穿風破浪不怕難。」
「人有縱天之志,無運不能自通。馬有千裡之行,無人不能自往。時也,命也,運也,非吾之不能也。」有點哲學的味道吧!
蘇澳海鮮
晚上到蘇澳吃海鮮,蘇澳在宜蘭東南,臨太平洋,是著名的蘇花公路及臺灣鐵路管理局北迴線起點,也是蔣渭水高速公路的終點,是往臺灣東部的重要通道。蘇澳有著名的冷泉——蘇澳冷泉。蘇澳鎮的南方另外還有南方澳漁港,是臺灣重要的近海及遠洋漁業港口。南方澳位於蘇澳市區之東,為一繁榮漁村,舊名「南風澳」因早期漁船躲避南風而靠岸之處。該處有俗稱「瘋狗浪」之巨浪。
南方澳海邊街上,大大小小的海鮮店不計其數,響噹噹的要數老字號--富美活海鮮,據說從1966年營業至今,海產新鮮又多樣,人氣鼎盛,門口區的水族箱擺放新鮮的龍蝦、螃蟹、活魚、九孔。
特意品嘗了翻車魚又名曼波魚,是臺灣東岸的特產,加青蒜、富含膠原蛋白的皮、肉口感膠嫩;旭蟹,或稱蝦蛄頭,也有叫海臭蟲,但從長相看確實有點像放大版的臭蟲,蟹殼蝦身,似蝦似蟹,清蒸肉質香嫩;還品嘗了當地的鯊魚肉,魚生拼盤也是味道鮮美,
青菜的話,來一盤炒山蘇,山蘇全名為臺灣山蘇花,由於它的葉片向上斜舉,緊密排成鳥巢狀,所以又名鳥巢蕨,山蘇捲曲的嫩葉是可口的蔬菜,不論炒食還是煮湯都非常美味。還是配的臺灣啤酒,真是民以食為天,富美在臺北也有分店,在忠孝醫院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