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線福建訊 2019年9月22日上午,由福建省佛教協會、福建省民族與宗教研究所、福建省佛教慈善協會主辦,福州市佛教協會、閩侯縣佛教協會協辦,福州雪峰崇聖禪寺、旗山萬佛寺共同承辦的「初心不忘·宗風遠紹」第三屆海絲佛教福建論壇——紀念雪峰開山義存真覺大師圓寂1111周年系列活動閉幕式在福州旗山萬佛寺舉行。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翁雄宇,省民宗廳宗教一處處長張忠發、省民宗廳民族與宗教研究所副所長楊文法,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本性法師以及來自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韓國、泰國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海內外諸山長老、大德法師、專家學者、護法善信等出席。
上午8時30分,論壇第一議程主旨報告會在萬佛寺萬福講堂舉行,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伍先林擔任主持人,蘇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韓煥忠擔任評議人。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教授範觀瀾作《閩臺佛教與「福如東海」》發言;杭州師範大學宗教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黃公元作《雪峰法系的三位永明禪師》發言;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周榮的發言題目是《雪峰義存禪系北漸與兩宋黃梅禪宗祖庭的復興》;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謝重光作《真歇禪師在閩事跡考略》主旨發言。
第二議程專題學術研討由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張雲江主持,江西省社科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歐陽鎮擔任評議人。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副教授劉軍峰講述《雪峰義存禪師歷史功績及其社會影響再探討》;東南大學哲學博士圓發法師介紹了《從「雪峰飯羅」公案看雪峰法脈的禪門哲學》;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郭延成發言的題目是《論雪峰義存禪師的禪學思想》;陝西西安大明寺方丈如孝法師作《佛教中國化——從三教合流之始看文化》發言;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員李鐵華論述了《民國時期福建醫僧群體及其對南洋的影響》。本性法師作《禪淨等持:從雪峰義存禪師到圓瑛大師》主旨發言。
本次論壇具有海上絲綢之路特色和福建祖庭文化特色、兩岸四地元素以及國際化元素,人員結構主要側重於中青年。研討題目緊扣主題,大家暢所欲言,在思想領域裡發表了眾多卓有建樹的創新理論和觀點,梳理了雪峰義存禪師的禪學思想及歷史意義、閩臺佛教及其海外影響等,共論海絲佛教的輝煌歷史、成功經驗,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既有宏觀把握又有微觀分析,既有哲學的闡釋又有歷史的梳理,選題多樣又有聚焦,學術研討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上午10時30分,「初心不忘·宗風遠紹」第三屆海絲佛教福建論壇——紀念雪峰開山義存真覺大師圓寂1111周年系列活動閉幕式舉行,定恆法師主持本次活動閉幕式。
本性法師致辭表示,雪峰義存祖師持戒精嚴,重視戒行,曾著有《雪峰清規》傳世,保證了雪峰道場嚴整道風、發揚光大。面對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繼續傳承發揚佛教優良傳統,進一步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成為內化信仰戒律、外有智慧慈悲,依棲叢林道場、弘揚如來聖教的優秀僧才,堅守佛教中國化方向,浸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領中國佛教健康發展,相信我們能從雪峰義存祖師及其創立的雪峰崇聖禪寺尋找到啟示。海絲佛教福建論壇至今已是第三屆了,希望今後能繼續通過這一平臺,持續開展平等友好交流,共同弘揚佛教優秀的價值理念,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兩岸和平、周邊友好作出新的貢獻。
楊文法副所長致辭表示,這次活動意義重大,成果豐碩。一是深化了對雪峰祖庭文化的研究;二是增進了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佛教界人士的法誼;三是對推進新時代的宗教中國化也有著重要的啟發。在此,我們首先要感恩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讓政界、教界、學界能夠齊聚一堂,共同緬懷歷史、暢談文化、暢想未來。其次,感恩社會各界、十方大眾的付出,這次活動時間緊、任務重、社會關注程度高,有許多預想不到的細節,在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整個活動圓滿成功,獲得各方的積極評價。再次,尤其要感恩我們的專家學者,各位專家不顧舟車勞頓、旅途疲憊,不僅撰寫論文,而且親自參與我們的活動,為本次活動添磚加瓦、貢獻智慧,提升了整個活動的學術品位。衷心期望所有在座的各位,共同構建和諧健康的宗教關係,推進宗教中國化的進程,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挖掘佛教界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積極作用,努力拓展交流的深度和廣度,發揮佛教祖庭文化優勢,弘揚傳承佛教中蘊含的優秀文化傳統和人文價值,凝聚深厚法緣,增進彼此間的法誼,不忘初心、愛國愛教、正信正行,不斷開創佛教中國化的新境界,為開啟中華佛教文化傳播世界的新局面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源:福建省佛教協會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