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廚房設計合理嗎?好用嗎?耐看嗎?
熱愛下廚的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苦惱:
炒個菜手忙腳亂,還經常被柜子磕到;找東西翻來覆去,好不容易整理好的又亂了;洗下碗腰酸背痛,還搞得周圍溼噠噠的......
顯而易見,就是你家的廚房設計不合理,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你家的廚房要如何裝?今天小聚就給你支個招~
Part 1
按戶型設計
根據廚房原戶型進行優化,貼合戶型布局,解決異型廚房,優化下廚動線。
廚房一般有四種情況:一型、二型、L型、U型、中島型
一型廚房,櫥櫃沿牆面一字排開,動線在一條直線上,空間功能劃分簡單明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很適合小戶型。
二型廚房,櫥櫃兩邊分開功能區,可以左右靈活操作,一邊清洗儲物另一邊烹飪擺放,再根據櫃體擴容,很適合粗短型廚房。
L型廚房,櫥櫃相鄰兩邊呈L型布局,操作臺與灶臺建議分兩邊放置,動線流暢、空間利用充分,適合狹長的廚房。
U型廚房,櫥櫃沿著牆排成U型布置,以水槽為中點,兩邊分別為烹飪區和儲藏區,收納空間強大,適合方正且大的廚房。
島臺廚房,以島臺為中點,櫥櫃根據廚房戶型布置,島臺可以做操作臺也可以當臨時用餐區使用,常用於開放式廚房。
根據下廚黃金三角位進行布局,洗切區——備餐區——烹飪區,簡化下廚流程,讓做飯不再手忙腳亂。
Part 2
櫥櫃嵌電器
廚房除了要根據戶型布局櫥櫃外,還要根據電器規劃櫥櫃。
注意先想好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廚電,配置好廚電,對選定的廚電進行設計,避免因為尺寸不合適的帶來的重新改造或將就帶來的臺面雜亂。
把大件嵌入櫥櫃中,或預留空位放置小廚電,讓廚電隱身。打開櫥櫃應有盡有,關上櫃門空曠整潔。
嵌入廚電解放臺面、統一空間,而且嵌入櫃體,油煙不易侵襲,偶爾擦擦即可,保護廚房、也省時省力。
Part 3
按身高定製
做飯洗碗腰酸背痛,很有可能是因為臺面高度沒做好。
根據常下廚者身高定製,操作臺的高度一般為85~90cm最佳,這個高度正好是身高1.6m的女主人手臂自然抬起的高度(公式:身高cm/2+5)。
如果下廚者身高差較大,可以以相對高的作為參照布局臺面,再在底部增加腳墊,兩人都能舒適使用廚房。
高低臺面很關鍵,水槽區比灶臺區高一點(大概有個5-10cm左右的高差即可),洗菜不彎腰,炒菜不架胳膊。
另外,清洗區臺面可以加擋水條,避免使用的時候弄的到處都是水。
吊櫃位置不合適,太高利用率不夠,太低容易磕碰。
吊櫃設計的時候,可以分兩層,下層滿足1.6m左右高的人很輕鬆地拿放,提高空間利用率。
離地高度還要考慮高個子(1.8m)備菜、烹飪的時候,不碰頭。建議吊櫃厚度在300-350mm,離洗手盆臺面的高度為700mm。
Part 4
收納不能少
櫥櫃讓收納更有序,而櫥櫃內的布置可以讓收納事半功倍。
弧轉角拉籃大容量,櫃體轉角處設置圓弧形轉角拉籃,充分利用空間,不用蹲下也能隨手取物。
下拉儲物架更便利,使用時拉下,放取方便;不使用時,收進吊櫃。提高利用率,不用墊腳也能一目了然。
善用牆面更整齊,牆面掛鈎掛杆整理常用勺子等廚具、隔板有序收納各種調味品,儘可能做到臺面無物。
櫃內分格更好找,抽屜內靈活分格,鍋、碗、勺......合理分區,井井有條更方便使用,不用再翻得一團糟。
廚房設計,要匹配整體風格,要符合人體工學,要仔細對比尺寸,避免望廚興嘆、扶腰感嘆的尷尬局面。
尋找最適合的布局,打造最理想的廚房,實現乾飯人一日三餐的美好,是我們的目標。
你家廚房符合哪幾個點呢?
註:部分圖文資料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