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目標之路》一書中,作者威廉·達蒙強調:家庭之外的成年人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老師。
古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老師對一個學子的一生可能會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好老師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對學生來說,如果能遇到一位能夠給予他們啟迪、感動的好老師是十分幸運的。很多孩子決定自己一生的變化都是從老師對他做的一件事、說的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開始的。
高學歷固然重要,因為知識的傳授離不開淵博的學識。但高師德、高責任心尤為重要,為師者有一顆愛教育、肯付出的心,才能受益於學生。
剛剛被大連市甘井子區郭家街小學,23歲的體育老師麥忠王的故事感動:
小麥老師今年九月份剛剛入職郭家街小學,做了一年級和四年級五個班的體育老師。他教的一年級有個八歲的男孩兒小鵬,是個先天柱裂,出生40天就做了大手術,至今無法完全控制便溺。
班主任是個女老師,男孩子小鵬一次課間需要幫助時,在走廊裡拉了拉小麥老師,悄悄跟他說:老師你能不能幫我換個紙尿褲?善良的小麥老師什麼都沒有說,牽著小鵬的手跟他一起去了衛生間。小麥老師男蹲著,讓小鵬扶著他頭換紙尿褲、換褲子。
從那以後小彭每天都要找小麥老師幫忙。老師的辦公室在一樓,離小鵬教室不遠,時間長了,小鵬在辦公室門口一招手,小麥老師就知道了,趕緊跑出去。怕學生衛生間人多小鵬尷尬,就帶他到體育場專用的小衛生間去。
開學幾個月了,23歲的小麥老師每天幫著八歲的小鵬,在學校的衛生間裡換紙尿褲,甚至有時候他還幫助孩子擦洗排洩物。有時一天八九次。直到學校的保潔員王大姐,看到小麥老師半蹲在地上,讓小鵬扶著他拖鞋褲子,然後他幫著小彭擦了身上的汙物,換好紙尿褲和褲子。大家才知道小麥老師和小鵬的秘密。
據說小鵬媽媽也是很久以後才知道知道小鵬求助老麥老師換紙尿褲的事。因為媽媽以為孩子應該自己可以換的,可是孩子心理上還是依賴自己覺得可以依賴的小麥老師吧。
小鵬上學以後,沒有感覺任何不適應,無疑這得益於班主任和小麥老師的善意幫助的。對一個孩子而言,她最初遇到的善意溫暖。將成為滋養他一生的力量。
讀了小麥老師的故事,編者想到兩個方面問題:
第一 對於有心理或者身體問題的孩子,比如多動症、身體缺陷、或者像本文說到的小鵬便溺不能自控等等的孩子,入學時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做好充足的準備。
先跟老師做好溝通,第一是得到老師的諒解與幫助,像小鵬,如果沒有遇到善良的麥老師,自己可能可以換紙尿褲,但要料理好自己,不被同學另眼看待,對於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來說,還是有些難度的。
再就是在其他小朋友看到異樣,對其感到好奇和排斥之前,自己先通過老師坦誠地做一個交代,其實就已經佔據了心理優勢的主動權。當自己都不在意這個差異的時候,同學、夥伴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滿足。失去了神秘感後的真相,變得平淡無奇,大家的相處就平等友善地回到普通同學和師生之間本來的定義了。
第二 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在《和教師談話》中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愛兒童。老師在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社會性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角色。由於學生在校時間比較長,教師是幫助學生解決情感和人際關係的最好人選。
對於一般學生,老師學業上的關心更為重要;但對於那些特殊的學生來說,對於個人心理和情感的關心更為重要。相信最最平凡的學生,也會在心底感恩和敬重,曾經給過他真誠地教導、無私的關心和幫助的老師。
歡迎大家分享一下曾經遇到的影響自己一生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