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2020-12-19 騰訊網

當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

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

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1、「直升機」和「甩手掌柜」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一類是「直升機家長」,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另一種情況則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長基本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和表現,有的家長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扔給學校,認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這兩類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於孩子成長,都是家長沒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確把握親子關係的界限。

「直升機家長」,是無形中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或附屬品,沒有將孩子看作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覺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權利決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著名詩人紀伯倫在一首關於孩子的詩中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是與父母平等的獨立的個體,而不少家長常忽視了教育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培養獨立人格。家長只有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和體驗世界的機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個極端,家長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園丁來澆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否則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長成一棵歪脖樹。

家長既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就應該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從孩子出生起就給予他愛和關注,在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幫助,孩子才能在成長中得到應有的滋養,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孩子上學以後,學校只承擔了一部分教育責任,並不代表家長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了;家長仍需要關注孩子在學習、生活、情緒等各方面的狀態,做孩子成長的陪伴者和堅強後盾。

2、表率、習慣和情緒,是家長不能撒手的責任

今年全國兩會上,關於父母「持證上崗」的建議再度引起關注和熱議。養育生命、將孩子培養成人,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為重要和艱巨的工作。家長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獨立自主性,給他們充分的成長空間,另一方面也要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和本分,絕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

身教重於言傳,家長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樣。身為家長,第一個不能撒手的就是對自己的要求,時時鑑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帶來的影響。父母關係、家庭氛圍、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為人處世的態度等,都對孩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示範作用是別的教育無法替代的,也是別的環境無法提供的。僅對孩子說教往往沒有效果,行勝於言,家長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榜樣才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的樣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映射的是家長的問題。所以家長在對孩子提要求之前,可以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對孩子提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嗎?我平時的言行有沒有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讓家教的影響更長久。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還有一個不能撒手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習慣。俗話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表達、閱讀和運動習慣的養成,會對孩子一生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對孩子的人際溝通和交往起到重要作用。有的孩子說話很衝,語氣生硬,讓人聽了不舒服,原因是平時沒有養成好好說話的習慣。家長在平時生活中要儘量避免家庭語言暴力,批評孩子的時候注意語氣和方法,不要動不動就「下結論」或「貼標籤」。

愛好閱讀的習慣,是通向優秀的路徑。孩子一旦開始閱讀,就進入了自主學習的狀態。閱讀不僅能增長知識拓寬視野,而且能增強人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練好閱讀的童子功,會使孩子受益終身。

堅持運動的習慣,不僅讓孩子身體強壯,培養運動中的團隊合作意識、規則意識、情緒控制能力等,還能塑造人的堅毅品格,是其他學科學習和活動不能替代的。最好能引導孩子練就一兩項能伴隨終身的體育特長或技能。父親在運動方面有先天優勢,應該發揮更大作用,多培養孩子對體育的熱愛。

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適時給予引導和疏解。有的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只要吃飽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長大,實際上並非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對孩子成長有巨大影響。尤其在目前學業壓力普遍較大的環境下,學校和家庭要達成共識,充分重視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發展。

家長不管工作多麼忙碌、精力多麼有限,在孩子回家以後也最好能關注一下他的情緒,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和諧寬鬆的家庭氛圍。孩子在學校處於緊張競爭的氣氛中,回到家以後要讓他舒緩一下壓力,適度調節學習生活節奏。當感覺到孩子有情緒方面的困擾時,及時了解原因進行疏導,幫助孩子走出心靈困境。

3、家長適當放手,孩子才有成長空間

不少家長也明白對孩子的愛要有界限,但在實際生活中總是容易過度關注孩子,「關心則亂」,最後變成控制,使孩子喪失成長的空間和自主性。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學會有智慧地適當放手。

不要包辦代替孩子的學業任務。大部分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業,總想儘自己所能為孩子的學業進步提供幫助,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提供幫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當。即使家長自身學歷高知識背景強,有足夠能力輔導孩子學業,也不能越俎代庖,對孩子的學業過於包辦代替或是嚴密監控。

應儘量讓孩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既不讓孩子形成依賴性而失去學習動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助於老師掌握孩子的真實學業水平。家長應允許孩子有做錯題的機會和失敗的體驗,讓孩子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學會成長。家長不要成為孩子學習的監督者或學習助理,而是成為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要替孩子決定他的興趣愛好。在孩子的興趣或特長培養上,很多家長往往從自我出發,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設計、決定孩子的興趣方向,沒有考慮孩子的天賦特性和真正興趣,導致孩子痛苦不堪。

家長應該提供豐富的機會,讓孩子廣泛接觸各種項目;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孩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逐步聚焦,尋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只有真正的熱愛,才能激發人的潛能和創造力,也才能有恆心和毅力堅持。家長可以提供建議,但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和選擇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不要過多幹預孩子的學校生活。家長應尊重學校教育的專業性和規律性,對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可以建言但不要過多幹預。即使出於對孩子的關心,也不要在不完全了解情況的前提下,隨意批評學校或老師,那樣只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對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問題,要及時關注但不要反應過度。

比如孩子如果遇到了校園欺凌,家長一定要提供保護和支持,但如果孩子只是和同學發生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反應過激,甚至把矛盾擴大化。可以提供化解矛盾的合理建議,同時也鍛鍊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家長不要因為對孩子的保護欲而處處衝在前面,孩子總有一天要學會獨自面對風雨。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又艱巨的過程,做智慧家長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又要把握好親子關係界限。總而言之,不能撒手的地方絕不撒手,應該放手的地方捨得放手。

來源丨中國教育新聞網 圖片 | 攝圖網

責編丨雲凱傑 主編 | 雷 玲

鼓勵一下點「在看」!

相關焦點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家長...
    作者:王殿軍(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1「直升機」和「甩手掌柜」都不利於孩子成長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一類是「直升機家長」,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智慧家長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家長只有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和體驗世界的機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個極端,家長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園丁來澆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否則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長成一棵歪脖樹。
  • 家庭教育越來越受重視,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 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 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 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家庭教育裡,父母該管什麼不管什麼?
    家庭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父母來說,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今天給大家分享來自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的教育觀點,希望家長們看完都能有所收穫。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當下的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面臨很多的困惑,比如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今天的文章說不定能對你有所啟示。 01.
  • 他把"清華附中"辦成"附中清華"—郭其俊評著名校長王殿軍
    清華大學是國內大學中的卓越品牌,清華附中能夠成為國內中學中的卓越品牌嗎? 最近幾年,自從有人把全國各地的頂級中學錄取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進行排名,「清華附中」在不知不覺中已穩居全國前兩名,「清華附中」成為名符其實的「附中清華」。
  • ​毛騰飛會見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
    毛騰飛會見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 共商合作事宜 共促教育事業發展今天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會見了來株考察的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一行,雙方就加強合作、共促教育事業發展進行深入交流、達成共識。
  • 做智慧型家長:對孩子放手但不撒手!
    當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面向未來的教育創新
    王殿軍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但是,我並不想過多地介紹清華附中的辦學經驗,講述我們的具體做法,而是更願意作為一個基礎教育改革的觀察者和親歷者,談談我眼中的教育、心中的教育和手中的教育。2007年年初,我來到清華附中擔任校長,當時許多人都覺得很奇怪,也非常好奇:為什麼會讓一個大學教授到附中來擔任校長?其實,我自己也感到有點意外。
  • 早知早受益: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當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
  • 「放手而不撒手」,智慧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懂得張弛有度
    當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 清華附中王殿軍:打破基礎教育的怪圈從綜合素質評價系統開始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曾針對核心素養向某位專家發問:如果有10位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您是否能告訴我他們的核心素養達成情況前不久在西安召開的「核心素養的校本化表達」研討會上,王殿軍校長帶著清華附中8年來的研究成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走上講臺,這套已被北京、貴州、陝西等六、七個省市個性化使用的系統,不僅很好地解決了核心素養校本化落地的問題,也是針對2014年教育部中高考改革發布的「未來高校、高中招生,一定要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應對辦法。
  • 清華附中攜手1911學堂打造家長教育新模式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與1911學堂創始人兼總裁、清華附中... 11月17日下午,1911學堂與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舉行。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與1911學堂創始人兼總裁、清華附中高2001級校友御智斐代表雙方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共同為「1911學生家長網際網路學校」揭牌。籤約儀式由清華附中黨委書記方妍主持。
  • 1911學堂與清華附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1月17日下午,1911學堂與清華附中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附中成志樓101舉行。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與1911學堂創始人兼總裁、清華附中高2001級校友御智斐代表雙方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共同為「1911學生家長網際網路學校」揭牌。
  •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到南大附中市一中舉辦《學校發展與...
    11月22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到南大附中市一中東坡講堂舉辦題為《學校發展與校長領導力儋州融媒全媒體記者   韋斌   攝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11月22日,南大附中市一中東坡講堂氣氛熱烈,掌聲陣陣,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在此舉辦題為《學校發展與校長領導力》的講座。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教育局黨委書記溫龍出席講座。
  • 清華附中攜手1911學堂開啟嘗試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並稱教育三大支柱。近年來,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清華附中與1911學堂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1911學生家長網際網路學校」揭牌。照片來源 :清華附中如何打造家長教育新模式?在北京,百年名校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正開啟新嘗試。
  • 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清華清華附小校長,給了最好的答案
    而且,來自於父母的家庭教育是連續不斷的,是被孩子深記於心的一種具有權威性的教育。父母在為孩子提供家庭教育的時候往往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不足,對孩子進行糾正。這是家庭教育的一種及時性,是其他教育所無法比擬的。
  • 我校王殿軍校長被推選為中國當代教育名家
    王殿軍,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1960年生。1997年7月在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獲博士學位,1997年8月至1999年7月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博士後。1999年8月至2006年12月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書記。2007年1月起任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能力
    在清華附中擔任校長的十多年時間,我深深的感覺到,如果一個孩子有比較嚴重的問題,深入追蹤就會發現,家庭和父母具有更嚴重的問題。所以我特別希望,借這次論壇的機會,盡我自己的能力,引起更多人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發現音樂教育的神奇力量
    我想對大多數音樂愛好者而言,無法實現成為音樂家的夢想,或者沒有天賦,或者沒有機遇,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對於音樂的熱愛,以及音樂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假如沒有音樂會怎麼樣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音樂的世界就是黑白的世界,沒有音樂的生活就是單調的生活,沒有音樂的人生就是不完美的人生。音樂和美術、科學等都具有相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