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未來」與「科學」兩個詞相遇時,
孩子的腦海裡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呢?
星際穿越、超級人工智慧、未來城市、虛擬世界、高達或是EVA……
不可否認,
這些前沿的科技會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探索的種子。
由《慢成長》雜誌&成長與遠方學院&牛娃星球主辦的「日本教育研學文化交流團」
第一站:東京未來科學館,
孩子們來收集科技的種子啦。
1月13日早上八點,孩子們早早的酒店用餐之後,便踏上了去往日本未來科學館的路途。
日本科學未來館位於日本東京著名觀光勝地「臺場」地區,於2001年7月10日開館。日本未來科學館的宗旨是通過各領域的尖端科技與大家共同分享21世紀「新知」, 面向所有人開放的科學博物館,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能在這裡領略到科技的魅力,感受未來生活的初體驗。
整隊集合完畢後,孩子們進到科技館三樓,一眼便看到了懸掛於大廳的巨大地球,這個巨大的地球名為「Geo-Cosmo」,是這個世界上首個「地球展品」。
身為日本未來科學館的標誌,Geo-Cosmo可謂是出鏡率MAX!Geo-Cosmo會將地球樣貌超清晰還原,而且每日都會更新土地分類地圖、臭氧濃度等環境數據。
圍繞地球的懸空走廊上還有地球模擬器,孩子們可以通過操作屏幕來模擬地球的氣候變化,降雨變化等。
在來未來科學館之前,孩子們便做了很多功課,他們最期待的便是位於3樓的機器人展區。瞧,孩子們圍坐在四周,觀看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早期智慧機器人ASIMO,它不僅會走路、跑步,還會與時俱進地學習各種新技能,比如跳舞和手語。
除此之外,館內常設的展示還有球幕影院GAIA、國際宇宙空間站,以及各種有意思的實驗和主題展示。
未來科學館大多數展示使用的都是日語,孩子們感嘆展區內容看不懂時,細心的孩子卻找到了中文解說的彩蛋,後來仔細一看,幾乎每個項目都有中文解說呢。
之後,孩子們也發現,諾大的科學館居然沒有一個解說員,不管是日本的孩子還是外國的孩子,他們都在自己探索發現著。
或許這也是科學館在「解說」這個細節上所呈現的科技元素吧——無人解說模式。
日本放送協會以製作高質量的紀錄片著稱於世,
與英國的BBC齊名。
從80年代開始,
NHK開始與中國電視媒體合作,
也製作了眾多的中國專題的紀錄片。
由《慢成長》雜誌&成長與遠方學院主辦的「日本教育研學文化交流團」
第二站:日本放送協會,
孩子們來收集科技的種子啦。
1月13日下午的行程很特別:參觀日本放送協會。
在行程開始前,當孩子們聽到這個名字時很迷惑,待解說後知道是NHK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1926年,名古屋、大阪、東京三地的廣播局正式整合為現在的NHK。
日本放送協會是日本第一家覆蓋全國的廣播電臺及電視臺,其前身叫作東京放送局。
孩子們來到NHK整隊集合完畢後,孩子們每人領取了一份「通關文件」。
這份文件中顯示:孩子們需要在參觀過程中集齊4枚印章,這樣才算通關,孩子們分別來到NHK展示的A\B\C三個區域,當大家來到他們最愛的動漫展示區時,完全不能移動腳步了,他們興奮地和小夥伴們輕聲討論著,對於終於看到自己心愛的動漫角色,表達著開心和滿足。
NHK這個區域的設計非常人性化,給孩子們準備了配音區域,讓孩子可以為自己喜愛的動漫配音,孩子們躍躍欲試,想去完成這份不一樣的體驗。
在參觀之前,研學組的老師便為孩子們準備好了學習任務:NHK現在擁有多少個電視頻道和廣播節目,找尋NHK參與製作的動畫、以及日本的NHK和中國的CCTV有哪些一樣的地方,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除了最後一個問題,孩子們還不知道如何解答外,其餘的任務孩子們在此次參觀中或多或少都找尋到了答案。
預告:
經過了一天的參觀探索後,
今晚麼,孩子們將迎來寄宿家庭的特別之旅。
在寄宿家庭中,
孩子們將獲得怎樣獨特的體驗呢?
他們和寄宿家庭之間,
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敬請期待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