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9月21日,第三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與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心理系研討會,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與臺灣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碩博聯合培養籤約儀式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德光、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處長洪大用、港澳臺辦公室副主任李貞實、研究生院招生辦主任宋東霞、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社會學系主任郭星華、輔仁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吳宗升、輔仁大學心理系主任王思峰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兩所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籤約儀式,並參與了研討會,就社會學和心理學領域的學術問題展開了交流與討論。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馮仕政主持開幕式。
9月20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與臺灣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碩博聯合培養籤約儀式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已與輔仁大學社會學系進行了多次交流,兩校聯合培養合作有利於雙方取長補短,推動教學共同發展和進步。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德光教授在致辭中說道,中國人民大學的社會學是全國一級重點學科,而輔仁大學作為私立大學中的佼佼者,在社會科學領域也擁有很強的實力,兩校的合作由教師的學術交流推廣到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希望雙方在今後交流學習中能夠更上一層樓。
隨後,翟振武院長與陳德光院長進行了《中國人民大學與輔仁大學雙聯學制(聯合培養)合作協議書》籤約文本交換儀式,自此,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與臺灣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雙聯學制(聯合培養)合作項目正式啟動。雙聯學制(聯合培養)旨在建立彼此認可的雙邊課程機制,相互提供師資、協助學生在人大及輔仁兩校的課程學習,並在符合兩校畢業資格規定後,分別授予中國人民大學和輔仁大學兩校的碩士或博士學位。
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處長、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洪大用表示,中國人民大學的社會科學在全國排名第一,這其中的成績也得益於對校際交流活動的重視。兩校的社會變遷不同,社會形勢存在差異,所以具有很大的交流空間。兩校要在課程選擇和學分評定方面彌補缺漏,最大程度地發揮聯合培養的優勢。港澳臺辦公室主任李貞實和研究生院招生辦主任宋東霞先後發言指出,兩校是華文地區十分重要的合作夥伴,此次強強聯合也是獻給兩校建交二十周年的一份賀禮。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郭星華、輔仁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吳宗升、輔仁大學心理系主任王思峰、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魯貴顯都表達了對合作的熱切期待,預祝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與臺灣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雙聯學制(聯合培養)合作項目取得圓滿成功。
籤約儀式結束後,題為「重拾社會科學的社會性:實踐」的研討會正式開始。為期一天半的研討會被分為6個部分:「理論·思考·發現」、「經濟·制度·分層」、「行動·探究·感悟」、「職業·生活·健康」、「公平·責任·信仰·人格」以及「兩岸交換生分享交流」。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沙蓮香教授、奐平清副教授、黃盈盈副教授、王水雄副教授、劉謙副教授、謝桂華副教授、齊亞強副教授、富曉星老師,中國人民大學心理諮詢室周莉老師,臺灣輔仁大學劉兆明教授、夏林清教授、王思峰教授、何東洪副教授、魯貴顯副教授、謝宏仁副教授、吳宗升副教授、翁志遠助理教授、曾凡慈助理教授分別就自己的研究題目做了報告研討,並回答了現場觀眾提出的問題。
在兩岸交換生分享階段,曾到臺灣輔仁大學交換過的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趙長清等6位同學作了主題為「我眼中的臺灣」的分享,曾到中國人民大學交換的輔仁學子李原誠則為大家展示了他眼中的大陸。兩岸交換生的交流會吸引了不少人大學子以及本學期的臺灣交換生前來觀看。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德光在與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社會學系主任郭星華談話時表示,他是第一次聽到人民大學到臺灣的交換生談論臺灣,收穫之豐令他十分驚喜。
隨後,兩所高校的6位研究生分別作了研究報告,並獲得兩岸師長的共同點評。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朱斌說道:「能和來自臺灣的老師、同學交流學術問題,我感動十分榮幸。」臺灣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許婉琪在聽了沙蓮香教授的點評後感嘆道:「聽了老師的點評,感覺豁然開朗,有助於我對目前的研究題目進行更深層次、更有意義的挖掘。這種機會真的很少呀!」
21日下午,第三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與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心理系研討會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與臺灣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碩博聯合培養籤約儀式落下帷幕。